天天看點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作者:勇哥de書舍

前幾天,電視劇《心居》迎來了大結局,鳳娛指數大衆評分6.5,專家評分5.3,豆瓣開分5.8,口碑一般。

老掉牙的狗血劇情,潦草做作的背景設定,再加上幾位主角被編劇寫得“全員崩壞”,這種為了販賣焦慮而忽略現實意義的都市劇,早已讓觀衆嚼不出任何新意。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而身為主角之一的張頌文,也無法在這場炮火中幸免于難——從出場就被吐槽演得太油膩、太尴尬,浮誇到令人窒息。

這對于演技一向備受好評的張頌文來說,無疑是一場口碑危機。

剛要迎來事業的春天,這麼快就要跌落“神壇”?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01 油,但沒有很膩

張頌文在《心居》中飾演的展翔,是一個早年炒房緻富的暴發戶。

他在十幾歲連學都沒上完的年紀,莽莽撞撞紮進社會泥坑摸爬滾打。

沒過幾年就敢貸款在大城市買房,随後又以租養貸,陸陸續續購入了數十套房源,有的拆遷,有的随着樓市一起水漲船高,最終成就了這一身銅臭味的“包租公”。

展翔這個人物的市井氣很足。

膽大又會投機,商業嗅覺靈敏,卻沒什麼遠大的抱負和志向;

因為從小出來打拼的關系,他的文化水準不高,精神世界也稱不上富足,是以無論再怎麼虛張聲勢包裝外表,身上也總有一股洗不掉的世故味兒。

也就是說,角色本身的設定就很油膩。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正如原著中對展翔「輕狂無狀、張牙舞爪、膚淺得像國小生」的描寫,張頌文在劇裡的“油”顯得恰如其分。

對台詞的把控是一部分。

比如說土味情話,如何在“自以為是的浪漫”和“粗淺油膩的表達”之間拿捏好那個度,對于演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難題。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張頌文在體态上的處理也很絕。

他使用了大量的肢體語言,去展現人物吊兒郎當的一面,但又不會顯得過于懸浮。

不同于其他男性角色的舒展,展翔的身體大多時候都是半弓狀态,總是忍不住吊兒郎當地搖頭晃腦;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展翔有錢,也喜歡打扮。

盡管身着名貴的襯衣手表,但你總能很快從他站立的姿勢,以及滿是褶皺的服裝中分辨出,那是經歲月磨砺後粗糙的江湖氣。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和馮曉琴(海清 飾)閑聊,沒骨頭似的往欄杆上一靠。

整個過程手部動作始終沒停過。

下樓梯時的小碎步,前傾的脖頸,架在身體兩側來回晃蕩的手臂……

這些肢體語言無需對白加以贅述,也能迅速向觀衆透露人物特質:

一個人到中年,喜歡美女,自以為追求時尚,卻怎麼也抹不去膩味勁兒的土大款。

這裡有個擦嘴的細節也很出彩,展翔的追求對象顧清俞(童謠 飾)從外邊回來,問他正在吃什麼。

張頌文立刻抹了一把嘴,小聲答“梅花糕”。

在心愛的人面前總想變成優雅紳士,但下意識的習慣卻改不掉。

展翔走路時姿勢總是松松垮垮的。

根據角色狀态和當下處境,張頌文在每次的“松”和“垮”之間都做出了調整,使得這些本該乏味的走路戲,有了不同的情緒輸出。

和馮曉琴日常打嘴炮時,他腳步輕松搖搖擺擺地走進店裡,像是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夫妻顧清俞選擇離開,展翔微笑着成全,轉頭在路上悄聲流淚。

盡管有墨鏡為自尊遮掩,走路姿勢也依然算不上得體,可垂在身側的雙臂,卻早已暴露了他的失意和傷心。

當這種層層遞進的情緒,通過張頌文潤物無聲的演繹表達,許多觀衆對“油膩”的展翔有了改觀,變得讨喜起來。

甚至有人直言,看到最後才發現,原來他才是全員崩壞中最有血有肉,生動鮮活的角色。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他總是油嘴滑舌地說情話。

心甘情願當了數年的備胎,收獲過希望又次次經曆失望。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盡管如此,還依舊保持着笑容與風度。

催着租客交錢時,他趾高氣昂地擡着下巴直指對方,大放狠話,粗鄙之态顯露無餘。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然而當租客表明處境,稱等自己處理店鋪賣車後會交上房租時,他又别别扭扭地動了恻隐之心。

“不……不着急”。

面對馮曉琴似假是真的表白,他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态度,真誠地給了對方回報。

看張頌文演戲過瘾的原因就在于此。

展翔不是刻闆印象中該有的「追愛角色」:沒有所謂的少年氣,不夠優雅也不憂郁,油膩跳脫且擅長自愈,好像根本不需要被觀衆憐愛。

但你卻能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人物的生活肌理。

關于這一點,在張頌文以往扮演的角色中也有迹可循,比如《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的唐奕傑。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一個貪婪且變态的貪官,在官性、夫性和父性上全盤失控的男人,從影片出場開始,就注定成為全劇最吸睛的角色。

無論是在影片開頭,老唐為安撫聚衆鬥毆的村民,拿着大喇叭普粵自如切換,道貌岸然的樣子;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還是看到阿雲被焚屍後,在火光中露出的那一絲怯懦苦笑。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太傳神了。

傳神到電影散場時,不熟悉他的觀衆都在嘀咕,婁烨是不是真的找了個公務員來參演。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而到了《隐秘的角落》朱永平一角,更是一度到了被封神的地步。

劇裡有兩場戲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場是朱永平出場打撲克,其中許多台詞都是臨場發揮,比如“坐南向北 風水财運滾滾”等關于風水的念叨。

還有起身下意識把包夾在腋下的動作,讓一個生意小老闆的形象立刻躍然于螢幕。

據說這裡原本是一場打麻将的戲,後來張頌文提議改成撲克,原因是麻将打一圈要很久,做生意的人沒有那麼多時間。

除此之外的另一場高光時刻,就是在女兒死後,朱永平一個人吃馄饨的戲。

攤主不知情,照例給了他三份馄饨。

他先是想把女兒的那份丢掉,怕帶回去老婆看到觸景生情,又覺得扔掉馄饨就像是徹底抛棄了女兒。

最終他選擇回到攤上先吃掉一份。

沉默地,把馄饨和着眼淚一起吞進了肚裡。

這場戲開拍前張頌文特意餓了三天。

同時也盡量讓自己少睡一點覺,這樣出來才會有「一位因喪女瞬間垮掉的父親」的立體形象。

這是一位演員與角色共同建構起的信念感。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02 就,熬呗

雖然在《心居》裡過了把炒房暴發戶的瘾,可實際上入行二十年連房都買不起。

回溯張頌文的演藝之路,用「大器晚成」來概括最合适不過。

和許多演員的童子功不同,張頌文屬于半路出家的類型。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他在廣東韶關的一個普通縣城出生,按部就班的成長學習,母親的早逝讓他選擇在國中畢業後上職高,這樣可以早些出來工作貼補家用。

沒有優渥家境,沒有漂亮的學曆,畢業後的張頌文去到東莞打工,隻能在基礎工作的圈子中打轉。

他做過飲料銷售員,做過酒店服務員,做過印刷廠勞工,還有空調安裝工。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1995年,國内旅遊業開始興起。

張頌文瞄準這塊還未開拓的市場,當機立斷轉型當了導遊,從一開始的地陪到負責帶遊客出國的領隊,他隻用了兩年時間。

僅是泰國一個地方,張頌文就去過200多次。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由于為人真誠待客熱情,遊客們都非常喜歡他,再加上他願意吃苦耐勞,幾乎是一年365天連軸轉,是以也收獲了不菲的報償。

張頌文回憶,那時國内的工資水準大概是500塊,而他一個月的工資就已經高達2w。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這個數字在當時那個年代,顯然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

可張頌文卻沒有是以感到安穩。

導遊的工作是很好,卻不是他真正的心之所向。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頌文和女同僚聊天時被問起夢想,也就是「最想幹的事」。

出于自己從小對電影的熱愛,他幾乎不假思索就有了回答:“想天天躺在床上看電影。”

“那你的夢想就是做電影!”姑娘說完,還鼓勵他報考藝術院校繼續學習。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

在這次談話發生的六個小時後,張頌文辭掉了工作,處理了宿舍裡的家電,帶着一腔孤勇從深圳飛到了北京。

從此再也沒回去過。

在他看來,這件事必須一個人當機立斷做出選擇。

因為一旦找人商量,就會遇到很多的“反對派”,他們會逐條向你列出追夢二字有多麼不現實,直到撲滅你心中的火。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2001年,25歲的張頌文如願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成為班裡年紀最大的學生。

同年入學的還有周一圍。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在校期間的張頌文很是用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拿過全國大學生戲劇節的「最佳表演一等獎」,畢業後還因成績優異被留校,成為表演研究所的一名表演老師。

雖然有了穩定的後路,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演戲。

然而遺憾的是,在演員這個行業,成績好并不意味着有戲接。

眼看着周圍的同學還未畢業就接到戲約,身為廣東人的他,卻還卡在一口帶着粵味兒的國語上。

光是在大學畢業那年,他就跑過300個劇組,卻一無所獲。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外形上的劣勢也讓他受了不少冷眼和嘲笑,曾經被某個副導演評價為“侏儒”。

而一起試戲的周一圍,也被嫌棄是“香腸嘴”。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北漂三年跑劇組,被拒絕800多次,當初滿懷希冀而來的張頌文,被現實狠狠地抽了一鞭子。

盡管接不到戲的現狀讓人倍感焦慮,但既然當初選擇走這條路,就必須繼續堅持下去。

畢業後的十幾年間,張頌文辭去了學校的工作,成立了屬于自己的表演工作室,教過不少明星學員,還得了個“明星教父”的稱号。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執教之路行得紅紅火火,演員之路走得磕磕絆絆——

2016年之前,張頌文不是在各種劇裡演配角跑龍套,就是演無名作品的男一号。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2018年,張頌文主演電影《西小河的夏天》在釜山國際電影節獲獎,然而在國内沒什麼讨論度。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直到一年後的《風雨雲》,才讓他真正走入大衆視野,在華語影壇露出一小截鋒芒。

雖然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參半,但對于老唐這個角色,觀衆的感受卻很一緻:

“演得真T的好!”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2020年,一部《隐秘的角落》爆了。

43歲的張頌文真正“出圈”,成為了大衆口中的「優質演員」。

此時距他離開深圳的那個下午,已經過了整整二十年。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03 傻,是自願的

都說張頌文的戲之是以好,來自他演戲完全沒有「表演痕迹」。

想要擁有這一特質,對演員來說十分不易,除了有天賦之外,還要有日積月累對生活觀察的沉澱。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張頌文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關于這一點,他從不吝啬在社交平台上去展現。

早在部落格時代,一株文竹就能讓他感觸頗多。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他會因群演姑娘和大鵝的互動而覺得溫暖。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為酒店空調出風口的一隻塑膠蝴蝶而雀躍。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記錄自己與楊樹林十年的春夏秋冬。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當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習慣運用在演戲上,角色的真實性自然就比粗心的人多一分。

“戲不在于多,在于精準。”

這份心性在如今的快餐時代有多難能可貴,答案不言而喻。

說他油膩,也太冤了吧

在張頌文身上,總能讓人看到一位演員原始又熾熱的信念感,支撐着他做着一件又一件瘋狂的事。

就像《風雨雲》時為了貼合角色,他曾一個月增肥了三十斤;

就像《革命者》花絮裡脖子上的紅痕,和一次又一次的窒息。

有人說像他這樣的演員最傻。

不會審時度勢多賺快錢,明明熬了那麼多年才出頭,卻還在恪守當“好演員”的本分。

就像精緻的利己主義永遠不明白,為什麼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如果這樣一位匠心絕倫的藝術家,都能被評價為“傻”的話,那麼我衷心希望,華語影壇裡這樣的“傻子”能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