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心居》大結局了。這部熱播的倫理情感都市劇,創下浙江衛視和愛奇藝收視第一。從開播到結局,都引起了相當廣泛激烈的讨論。有人吐槽這部劇全員皆“惡”,還有人覺得爆點和沖突沖突太多。

其實,大家之是以關注這部劇,隻是因為這部劇太真實了:外地人在大城市打拼的艱難,普通人買房,親戚間複雜的關系,夫妻沖突,婆媳問題……不管我們在社會中是哪個角色,總有一個點能觸動内心。

随着大結局的到來,電視劇留下的4個疑問,也是時候解開了。

1、馮家姐妹為買房都百般“算計”,為什麼馮曉琴成了赢家,馮茜茜卻黯然離開?

《心居》中,馮曉琴買上了房子,還成了

不晚

養老院的老闆,但馮茜茜卻落得個灰溜溜回到老家的下場,她倆同樣為了買房百般“算計”,為什麼結局卻截然不同呢?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其實,她倆的命運都是各得其所。

馮曉琴為了紮根上海,未婚先孕嫁給了跛腳,好拿捏的顧磊。小老虎剛出生,她便提出要在萬紫園4期買房,哪怕一室一廳。可顧清俞早已查清了她的過去,得知她在婚前就生過一個兒子,斷定她不是個善茬。

為了保護弟弟的利益,顧清俞婚後8年硬是把馮曉琴買房的計劃一次次扼殺在了搖籃裡。

眼看買房無果,馮曉琴退了一步要買商鋪,沒成想顧磊卻在馮曉琴和顧家人博弈的過程中意外去世了。

丈夫去世後,馮曉琴并沒有打消買房的念頭。她和姑子的愛慕者展翔合作辦養老院,借着對方的資源和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襲,實作了買房的願望。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和姐姐馮曉琴相比,19歲的馮茜茜心氣更高,她考了許多證,立志要成為像顧清俞那樣的上海人。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沒學曆沒背景,馮茜茜隻能臨時站櫃台賣化妝品,還有和顧老太擠在一個房間。看着顧昕,朵朵,顧清俞等同齡人過得風生水起,馮茜茜的内心充滿了憤憤不平和不甘:“他們是太陽,我們兩個是月亮,晚上才出來。别人看不見。”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馮茜茜通過展翔的關系進了小銀行,為了保住這份體面工作開始逐漸降低底線:私下和客戶交易,拿視訊威脅客戶簽單,後來又主動勾引顧昕,靠身體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很快,在顧昕的牽頭下,馮茜茜拿下了葛玥舅舅的一個大單,不僅在銀行站穩了腳跟,還以200萬的價格在葛玥舅舅那買下了800萬的房子。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可好景不長,葛玥舅舅和顧昕的不法勾當曝光,顧昕被抓了起來,判了3年,馮茜茜不僅被銀行辭退,房子也被收回,她隻能灰溜溜離開了上海。

其實,馮曉琴和馮茜茜的目标一直,為實作目标,她們的思路也是一緻的,即靠自己的年輕美貌來換取想要的東西。

但兩人又有本質的差別,馮曉琴不管算計多深,始終保持着道德的底線。馮曉琴為了敲史老闆竹杠,預設了史老闆摸她手和屁股,别的地方不能摸。在結婚前,她曾為了拉業務和客戶去開房,但和顧磊結婚後,就再未做過對不起丈夫的事情。

後來嫁給顧磊,雖然是看上了對方的家庭條件,但她在顧家十年如一日地付出卻是實打實的。顧磊備考學習到半夜,她總是陪伴在側,把宵夜喂到顧磊嘴巴裡,還會把洗腳水倒好。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反觀馮茜茜。在電視劇中,馮茜茜對顧昕動了心。面對姐姐的質問,她還說顧昕哪怕有老婆孩子,自己依然可以嫁給他。

但在原著中,馮茜茜其實并不愛顧昕。原著中,顧昕去杭州出差,問馮茜茜要帶什麼禮物。馮茜茜的内心活動是:

她又不傻,杭州又不是香港和日本,哪有什麼好買。這種邀約七拐八繞又毫無情趣,蠻像他平素的風格。她不想去,便裝着聽不懂,“帶塊絲巾吧。”

由此可見,馮茜茜對顧昕毫無愛情,也不惦記這段男女之情。她甚至打心底嫌棄顧昕,還有些同情葛鑰,“這種男人,針紮下去三寸,都未必見得了血。與他過日子,将來要麼變成蘇望娣,要麼得抑郁症。”

原著中,馮茜茜為了利益,拉上當初調戲自己的财務主管做假賬,事情敗露後,财務主管被抓。進去之前,财務主管寄了一個土炸彈給馮茜茜。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馮茜茜收到炸彈後,一開始有過害怕和愧疚。可一想到賺到的高額傭金和房子,她便把所有底線都抛諸腦後了。

害怕是害怕的,但是也刺激,渾身起雞皮疙瘩,像洗冷水澡,進去時候抖抖索索,洗開了就爽了。什麼都顧不上了。

可以說,馮曉琴想買房雖然有自己的私心,但她是出發點為了自己的生活謀劃,并且從未主動傷害過任何人。可馮茜茜卻不同,她為了達成目的,

三當三,破壞别人的家庭。甚至為了利益,害别人去坐牢。

馮曉琴在囑咐馮大年時,說過一段話:“努力歸努力,心态要擺正。不能被人傷,也不要去傷人,這是底線。否則就亂套了,那些什麼身不由己,在所難免的話,我都都不要聽,路是自己走的。世界再不公平,有些原則也要遵守。”

馮曉琴哪怕想買房紮根上海,也從來沒有想過抛棄家庭,對于家庭和家人她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從頭到尾堅守住了底線,也願意自己去奮鬥。而馮茜茜傷害了太多無辜的人,她已經沒有底線了。

兩個人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差別在于馮曉琴堅守住了底線,馮茜茜的底線卻越來越低。

2、為什麼破落戶施母看不上白富美顧清俞?

顧清俞的父親是教師退休,家裡在上海有幾套房,而顧清俞自己有房有車有事業,一單能賺800萬,幾千萬的房子說買就買,堪稱女版鑽石王老五;而施源中專畢業是個導遊,母親重病纏身,全家人擠在30平的筒子樓裡,還欠了一屁股債。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這樣一個樣樣拔尖的顧清俞,卻偏偏愛上了施源這個哪哪都拉跨的男人。更紮心的是,施母竟然還看不起顧家,對顧清俞這個兒媳百般挑剔,話裡話外的覺得自己兒子值得更好的女人。

家世往上幾代來看,施父家以前是生意人,曾祖父在上海房産無數,施父是施源爺爺四姨太的兒子,從前家裡房子很多,顧老太爺便是租了施家最小的一間房,連肉都不敢放開了吃。

施母的家族更了不得,施源的曾外祖早年便留學英國,兩個兄弟都是大學老師,妹妹嫁給了清華副校長。施源的外公也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施母為施源定下娃娃親的老友,幾十年前就留學哈佛,嫁給了美國議員。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如今施家因為種種原因落魄了,但施母還是放不下家族從前矜貴的身份,也看不起顧家,覺得他們就像暴發戶。

原著最後,落魄的施源得到了國外親戚贈予的一套價值500萬加币的别墅,折合人民币2000多萬。

這原本是好事,可施母卻在得知這個消息的3天後,決絕地自我了斷了。

臨死前,施母曾對兒子說:“生活真的跟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從天上掉下來,嵌到陰溝裡,弄得面目全非,再撿起來,沒頭沒腦地扔向天空。”

施母的選擇,看似魔幻,其實卻很真實。

當初,施母為了改變一家人的命運,曾努力過兩次。一次是寄希望于施源聯考,可施源卻誤服了安眠藥,錯失了良機。後來,一家人又把所有錢都投入股市,妄想通過炒股翻身,誰知不僅賠光了本錢,還欠了一屁股債。

這兩次改命失敗後,施母患上了精神疾病了,她曾幾次試圖自殺。她算計了一輩子,籌劃了一輩子,想要改變命運,最後卻因别人的一個遺囑,輕輕松松就實作了。這讓施母覺得,自己多年來的苦難和掙紮,仿佛變成了一場笑話。

施母對顧清俞的看不上是因為不甘、憤恨。她想不通從前要依仗自己家的顧家,為何如今過得那麼好。她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覺得顧家不過是趕上了好時代而已。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最後,施母的自我了斷,則是徹底失望了,她覺得自己終究鬥不過命運。

可事實上,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不

圓滿

,人生總是無法預測,充滿了各種偶然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無力改變命運,唯有在低谷時不自甘堕落,處在高處時也不驕傲,才能保持一顆從容、自在的心。

3、為什麼顧清俞非要苦等施源20年,卻不願接受暴發富展翔?

顧清俞等了初戀施源20年,結婚後卻發現物是人非。而展翔卻愛了女神顧清俞十年。為什麼顧清俞執着于施源,卻看不上一直守候在身邊的展翔呢?

展翔16歲那年白手起家,靠着炒房實作了财富自由。雖然富得流油,但他很講仁義。三姊妹的父親交不上房租,他隻口頭上催促,最後“暴力”催租也是一場意外;馮曉琴把老黃接到不晚養老院照顧,展翔轉頭就給她賬戶上打了20萬,用實際行動支援馮曉琴的善舉。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對于心愛的女神顧清俞,展翔更是一個合格的“舔狗”。他花幾千美金買張紙,隻因為上面數字特殊,是和顧清俞相遇的時間。顧清俞想假結婚買房,他2次挺身而出,還願意賣掉自己名下所有的房産……

但不管展翔如何優秀,如何表忠心,顧清俞就是看不上他。

原著中,顧清俞從國外回來,展翔借機舉的牌子上寫錯了一個英語字母,她想起了父親的評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暴發戶。”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這一幕便能推測出她的些許心思:展翔沒文化,連最簡單的英文字母都能拼錯,他有錢是投機取巧,是借着房地産的熱潮買進賣出倒騰來的。并不是施源那種矜貴,富有底蘊的“oldmoney”家族中培養出來的。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分為5個階段,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作需求。當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人們就會想着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不外如是。

《心居》大結局:留下的四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對顧清俞來說,她已經不需要為物質發愁了,生理和安全需要早已得到滿足,卻還沒有脫離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是以,哪怕展翔再富裕,再舔狗,他所能提供的都不是顧清俞内心所需要的。

顧清俞的心裡也心心念念惦記着那個曾驚豔了她的少女時光,那個穿着白襯衣戴着黑框眼鏡,說着一口流利英語的施源。

4、心居到底是什麼?

電視劇中,開場是以顧家一家人聚餐而展開,房子則是餐桌上永恒的話題。誠如原著所說:“房子是上海人繞不過去的話題,滋生出各種情緒,各種際遇。”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心居就是“房子”。

馮曉琴姐妹倆想買房在上海紮根,成為真正的上海人;顧清俞以買房為借口和施源假結婚,隻為圓自己的初戀夢;顧士海白拿了妹妹顧士蓮的一套房子,隻為省下買房子的錢;施家為換大房子賭上了所有……

最後,為了房子,馮茜茜丢了底線,顧清俞和施源丢了純真的初戀,顧士海和顧士蓮丢了兄妹間的親情,施母丢了性命。

幸運的是,故事的最後,每個人都發現房子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馮曉琴發現沒必要一昧追求戶口和房子,隻有通過自己的奮鬥為社會創造價值,一樣可以在大城市立足,為自己赢得尊重。

顧清俞終于認識到自己并不是真正愛施源,她愛的隻是初戀的感覺。顧士海也勸兒子顧昕,不要把利益看得比家人和親情更重要。而施母也認識到人生其實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人生能再來一次,相信她不會再那樣折磨自己和家人。

心居,是身有所居更是心有所安,此心安處是吾鄉。不管外面的世界怎麼變,我們都要努力生活着,既追求物質的富裕,也别忘了家庭、愛和自我。願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獲得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