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作者:中信出版集團

文:祁十一

2012 年2 月,日本《每日新聞》晚報專欄登載了一篇題為《搜尋“丈夫”這個詞》的文章。内容大緻是:若将 “丈夫”一詞作為關鍵詞輸入到搜尋引擎中,顯示的第一個關聯詞是“去死”。

但是,如果輸入“妻子”,最先顯示的關聯詞卻是“禮物”等比較積極、充滿 善意的詞語,可謂天壤之别。

網上對此事議論紛紛。據統計,在日本,妻子厭惡丈夫的實際程度,是丈夫感覺到的5倍。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圖:《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

曾經相親相愛、信誓旦旦地步入婚姻殿堂的兩個人,到頭來為何妻子如此憎恨丈夫?

日本自由記者小林美希追蹤10年,通路了15位女性,寫下了這本《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探讨婚姻關系裡的不平等、妻子們的恨意,以及她們無法離婚的困境。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職場上,歧視無處不在

“真希望我丈夫去死——” 擁有良好的婚姻關系的人,聽到這句話,肯定會驚愕不已。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日子都過成這樣了,幹嘛不離婚呢?”

在日本,能夠離婚,已經是一種幸運,尤其是女性。而認為“隻要丈 夫去世,問題就能解決”的女性比比皆是。

追根溯源,就業問題是關鍵。

今天的日本依然保留着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形成的就業環境和社會保障體系。其中,女性“結婚就離職”是最具代表性的現象,而後果集中展現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夫妻關系上。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在日本,男女就業環境和工資待遇差異都非常大。有大約60%的職業女性在生育第一個孩子後失業,每4位懷孕女性中就有1位遭到“孕婦歧視”。

以非正式員工的身份雇用女性,隻要以不續簽合同為由,就能簡單地将她解雇。約半數日本女性得到第一份工作時,是以非正式員工的身份入職的。

目前,日本職業女性中,非正式員工的比例高達60%,而這一情況仍在日益惡化。

即使是正式員工,在以“長時間工作”為前提的日本職場環境中,仍有很多女性由于不能兼顧工作和家庭而備受責難,最終被迫辭職。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春潮紀實系列)小林美希等著 中信出版社圖書 ¥32.4 購買

女性一旦因生育離職後,便很難再就業,而另一面,撫養一個孩子長大卻需要支付大筆學費。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一個孩子從幼稚園到大學,如果所讀學校均為國立和公立學校,所需的學費約為769萬日元(約40萬人民币);若國小和中學為公立學校,其他為私立學校,學費約為1280萬日元(約66萬人民币);如果一路就讀的都是私立學校,學費約為2205萬日元(約114萬人民币)。

由于職場上的歧視和工資差異(日本女性與男性的工資差距高達61%),單親媽媽憑借一己之力,很難把孩子撫養成人。是以,很多女性無法下定決心離婚,隻能一忍再忍。

因為女性一旦成為單親媽媽,就會瞬間跌入貧窮的深淵。

在家裡,丈夫視而不見

在家庭裡,女性也很難得到支援。

不顧妻子懷孕照常去喝酒,不願給孩子換尿布,早上送孩子去事先串通的人所、下午卻借口加班不去接孩子,丈夫諸如此類讓妻子動怒的行為數不勝數。

丈夫們也許會驚訝:“啊?就因為這點小事?”但妻子們心生恨意的瞬間,恰恰潛藏在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之中。

如果丈夫一直視而不見妻子的不滿,那麼,涼透了心的妻子心中積壓多年的怨恨在某一天終将爆發。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崩潰幾乎遍布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早上7點半,38歲的二胎媽媽美幸火急火燎地給3歲的兒子和1歲的女兒喂早飯、穿衣。她必須趕在8點之前出門,把孩子們送去事先串通的人所,自己再趕去上班。

有時剛喂完兒子準備去管妹妹,兒子會突然大喊:“臭臭要出來了!”緊接着,女兒又打翻了牛奶杯……

美幸就像戰場上的戰士,操勞着一切。而丈夫呢,早已逃離現場,在廚房裡泡茶。

“他假裝沒看見!美幸的心裡升起了一股實實在在的殺意。”

丈夫在家裡充當甩手掌櫃,将育兒的重擔扔給妻子,自己則選擇逃避,這是許多女性婚育後面臨的困境。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圖:《總覺得鄰家更幸福》

而在家庭之外,整個社會也将育兒的重擔壓在母親身上。

“比如孩子發燒了,事先串通的人所會先給美幸打電話。孩子定期體檢、日常各種瑣事,全是美幸請假。丈夫隻在美幸需要提早上班的時候偶爾送送孩子,就自诩超級好爸爸。”

此時無論對于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她們的困境都是全方位的。

職場媽媽面臨着來自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美幸單身時,每天都加班至深夜,坐最後一趟車回家。有了孩子後,她利用公司的“育兒短時工作制”,每天隻工作6小時,下午4點半準時下班去事先串通的人所接孩子。

她們還會是以受到上司和同僚的責難,比如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其他同僚不得不分擔她的職責。她們也幾乎喪失了升職加薪的機會,甚至會被調配到所謂“養閑人”的部門。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圖:《她很漂亮》

有時在雙重壓力之下,一些在職媽媽不得不辭掉工作、成為全職媽媽。

而此時,她們便被迫面臨事業的中斷,隻能依賴丈夫的收入生活。即便丈夫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少得可憐,或者無法得到丈夫的了解,認為在家育兒“隻是和孩子玩玩”、很輕松,她們也不得不忍受。

改變,正在發生

就像《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所寫,除非遭遇家暴、精神虐待等不得不離婚的情形,很多日本女性出于種種原因不能或不願離婚。

美幸想要兩個孩子,在她看來,最好的選擇隻能是和丈夫生。而有了兩個孩子之後,有個人能偶爾搭把手,也好過自己一個人帶。再說,她還指望丈夫還房貸呢。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圖:《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正如前文所寫,女人們大多會出于經濟和為孩子考慮的原因,不願離婚。希望孩子在良好的經濟條件下長大,擔心單親家庭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整個社會對單親媽媽的态度和扶助非常不利……《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裡的妻子們大多便是如此考慮的。

是以她們之是以會冒出“希望丈夫去死”的想法,是因為那樣的話,房貸不用還了(因為丈夫買了人壽保險),還能拿到一大筆遺孀年金,經濟上有了保障還不用和“讨厭的”丈夫一起生活,孩子大了,自己一個人自由得多。

是以在日本,一句老話是:“一旦妻子撒手人寰,丈夫也會很快跟去。”但“丈夫一死,妻子就活了。”

其實,如今日本男性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男性希望與妻子一起分擔家務和育兒工作。

但是嚴酷的職場環境削減了男性做家務和育兒的時間,引發了妻子詛咒丈夫的開端。讓夫妻關系穩定的首要任務,或許是改變職場中的觀念,創造一個對男女都友善的工作環境。

平權之路漫長,建設一個育兒友好型社會也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除了整個社會的體制、政策需要調整外,作為個體的男性,也需要做出切實的改變。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圖:《龍櫻》

就像書裡所寫,日本的部分男性已經在“下決心改變”。當然,讓他們改變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現實考慮:當男人老了之後,能夠仰仗的,幾乎隻有妻子。為了不被虐待,得到照顧,得以善終,一部分男性開始檢討和改變。

一位男士定下了“愛的三原則”和“不赢三原則”:要對妻子毫不猶豫地說“謝謝”,毫不恐懼地說“對不起”,毫不羞澀地說“我愛你”;不和妻子争輸赢,不能赢,也不想赢,“與妻無争”才是勝利者的姿态。

此外,還要用實際行動去愛護和輔佐妻子,分擔家務,讓妻子擁有自由。

日本記者追蹤10年,記錄那些無法離婚的女人

圖:《面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

現如今,結婚率和生育率接連走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看到了婚姻和生育對自己的不利,不願走入婚姻,更不用說生孩子。

隻有建設一個平權的、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無論男女,才可能真正獲得幸福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