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大格局的人:成事不揚,苦事不怨,爛事不辯

網上看到過一個熱門話題:

一個人大格局的标志是什麼?

有一個回答深入人心:

低谷時能調整好自己,高處時也能堅守好本心。

即便内心波濤洶湧,表面也是心如止水、雲淡風輕。

行走半生,看淡了許多事,看清了許多人。

越往後走,越明白:不聲張,不喧嘩,不争辯,自有不動聲色的力量。

來源:每晚一卷書

01

成事不揚,是涵養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有格局的人,不僅有過人的實力,還謙遜低調。

而那些稍有成績便處處張揚自己的人,其實是内心缺乏底氣的表現。

莫言《晚熟的人》中有這麼一個場景。

在一次宴會上,來赴宴的人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更有将軍、高官。

準備吃飯的時候,一個中年男子突然搶到台上,要過話筒就大聲介紹自己:

“各位上司,我是詩人金希普……今年一年,我就在全國一百所大學做了巡回演講,出版了五本詩集,還舉辦了三場詩歌朗誦會……”

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紛紛起立鼓掌。

沒想到這個小小縣城,還出了這麼一号人物。

他春風得意,控制不住自己,便要給大家現場作詩:

“大饅頭大饅頭,潔白的大饅頭,芬芳的大饅頭,用老面引子發起來的大饅頭,家鄉土地生長出來的大饅頭......”

一首“饅頭詩”讓所有人驚掉了下巴,全場都發出一片笑聲。

一位高官看不下去,趕緊下令上菜,轉移了話題,這場鬧劇才是以結束。

生活中,經常能碰到一類人,時時刻刻想要出風頭。

他們隻要取得一點成就便開始身心膨脹,360度地給自己打光。

可炫耀的光,不僅不會照亮别人,反而讓人覺得刺眼。

真正有實力的人不把成就挂在嘴邊,也依然能受人追捧與尊敬。

英國女作家J·K羅琳在《哈利波特》暢銷後,一舉成名。

可讀者卻始終沒等來她的下一本書,原來她早已換了一個筆名,又寫了一部新書《布谷鳥的呼喚》,并再獲成功。

她說:

我隻是不想借助過去的榮耀來擡高自己。

不炫耀,才是自己對自己的絕對認可。

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一個人越缺少什麼,才會越顯擺什麼。

成熟的稻谷,向來低頭;真正富有的人,也不會逢人就炫。

俗話說,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你所引以為傲的東西,在别人看來可能隻是不值一提的小物件。

你自以為學識淵博,不過是班門弄斧。

一個人的成熟,不是顯山露水,大肆宣揚自己,而是從容不迫,低調坦然。

真正大格局的人:成事不揚,苦事不怨,爛事不辯

02

苦事不怨,是修為

1990年,在福耀集團的鍋爐工廠中的房間裡,有一個畢業于北航的高材生。

他身體瘦弱,每天要用闆車把一兩噸重的廢棄玻璃,從工廠中的房間拉到垃圾堆裡倒掉。

這是全集團最髒、最累的活,着實是件苦差事。

旁人都對此都很不了解,還有人勸他早點辭職,像他這樣的人才,根本沒必要窩在這麼一個髒工廠中的房間裡。

他來面試時,本以為最不濟能做個文員,沒想到曹德旺隻看了一眼履歷,轉身就把它扔進了垃圾桶,面無表情地說了句“你去鍋爐工廠中的房間拉闆車吧”。

小夥子在工廠中的房間一幹就是七年,毫無怨言。

七年後,曹德旺把他叫到辦公室談話,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到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做事不覺得委屈嗎?為什麼不想着離開?

他說:

委屈肯定有,但我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态。

人的一生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吃苦打雜,而這十幾二十年的打雜就是為了讓别人了解你,這樣你才能有機會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難免都會遇到各種糟心事。

但一味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與其自怨自棄,不如把每一次委屈,都化作向上的動力。

正如孟子所說: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那些你遇到的苦難,咽下的委屈,其實都是來成就你的。

一個人吃苦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消耗,另一種則是收獲,就看你用什麼樣的姿态去承受。

愚者怨天尤人,卻吃盡了生活的敗仗;

智者沉默不語,終能否極泰來。

真正大格局的人:成事不揚,苦事不怨,爛事不辯

03

爛事不辯,是智慧

作家周國平曾說: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人生之路,不與爛人争辯,别和破事糾纏。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一個橋段讓我感受頗深。

小六在小餐館裡吃了一碗涼粉。

沒想到,這就碰上了爛事:他被人誣陷吃了兩碗涼粉。

小六氣不過,就跟人争辯,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居心叵測的人在周邊起哄。

他心裡着急,百口莫辯,就是不願意背上少給一碗粉錢的罪名。

最後,他竟用刀剖開了自己的腹部,硬生生從中掏出來了一碗血淋淋的涼粉,向衆人證明:“是不是隻有一碗粉?”

真相大白,看客們離去,而他倒在血泊中,再也醒不過來。

争赢了一碗粉,卻賠上了一條命,實屬不值。

電視劇《天道》中也有這麼一個情節。

丁元英到早餐店點了一碗馄饨,吃完後前腳剛走出大門,老闆娘就叫住了他,說他沒付錢。

他頓了一下,看了她兩秒,一句話沒說,還是把錢給了她。

可另一個顧客卻說,我剛看見他一來就把錢付了。

老闆娘張嘴正打算回擊,沒想到丁元英頭也不回地走了。

在他眼中,與其為了爛事争得頭破血流,還不如節省時間,幹些更有益的事。

小六與丁元英,同樣是面對店老闆的誣陷,卻有着天差地别的結局。

前者非要争個是非黑白,身死當場;後者認慫付錢,飄然而去。

正如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所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避免自己跌入深淵的最好方法,就是遠離深淵。

你越是在一件事上與人糾纏不休,後面越是有更壞的情況在等着你。

遇到爛事,退一步,不糾纏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與其為無意義的事較勁,不如專注于自身,過好自己的生活。

很喜歡餘秋雨在《尋覓中華》中的一句話: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事上沉淪。

行走世間,順心與否,不在于命運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處事的格局。

當一個人見過了高山大海,就不會被眼前的小事所束縛。

無論你經曆了什麼樣事情,都不要讓它在你的心上套上一個枷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