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兒不防老,防曬才防老。
英國 BBC 紀錄片《美容的真相》中揭露過:皮膚中 75% 的皺紋都是由陽光造成的。剩下的是外部因素造成,像污染和吸煙,老化造成的原因隻占很的小部分。
自然老化和光老化是皮膚老化的兩個重要原因,相較于自然老化,光老化對肌膚衰老的影響更大,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光老化才是肌膚衰老的主要元兇。
但很多人都發出過這個疑惑: 為什麼我明明有在乖乖塗防曬,但是還是曬黑/曬老了呢?
那是因為日常防曬是有很多誤區的,今天就給大家好好盤一盤這些關于“防曬越塗越黑”的真相,小仙女們快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
誤區 1: 一瓶防曬用一年?
美國《化學毒理學研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防曬霜品牌中添加的化學物質經長期放置後可能會緻癌。
是以,一瓶防曬最好在 8 個月内用完,雖然不一定會緻癌,但防曬效果大打折扣,出現“防曬越塗越黑”的現象是肯定的。

誤區 2:用帶防曬指數的化妝品代替防曬
更不 ok 了!
現在市面上的妝前乳、隔離霜、BB 霜、CC 霜等産品,大多都有防曬指數。但大部分的化妝品防曬指數隻有 SPF15。
而防曬值是不能疊加的,你塗兩層 SPF15 也不等于 SPF30,還是老老實實用專業的防曬産品才是正道。
誤區 3:隻看中高倍數(SPF/PA)防曬指數而忽略全光譜防曬
SPF 和 PA 作為防曬名額,能從一個側面反映防曬霜的業務能力。
簡單來說,其中 SPF 代表對抗 UVB 的防曬黑能力、而 PA 則代表對抗 UVA 的防曬黑能力。但是,防曬不僅要防 UVA/UVB,還得防其它可見光、藍光、紅光等等,這些光都會導緻皮膚老化。
是以,一支全光譜的防曬霜很有必要。
誤區 4: 身體防曬和面部防曬混用
要說身體防曬用臉上吧,不合适。因為臉上皮膚的角質層比較薄,比較脆弱。用在臉上的防曬霜需要比身體防曬溫和、也要輕薄很多;
要說面部防曬用身上吧,預算足夠的話,可以。
誤區 5: 用量過少
很多小仙女在用防曬時,手就像食堂阿姨一樣“抖”,每次隻用一點點,當然起不到防曬作用。
如果防曬産品是比較稀的乳液質地,需要至少用一進制硬币大小的用量;如果是比較濃稠的乳霜質地,也要用到五角硬币大小的用量,才能夠達到想要的防曬效果。
大多數的防曬用量,都要到一進制硬币大小,宜多不宜少
誤區 6: 陰天沒有紫外線,不做防曬
陰天厚厚的雲層對紫外線來說,幾乎起不到任何隔離作用,90% 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雲層。
同理,下雨下雪也不耽誤紫外線傷害皮膚,是以 一年四季都不能在防曬這件事上偷懶哦。
誤區 7: 塗好防曬就出門
防曬中的有效成分必須滲透至角質表層後,才能發揮長時間的保護效果,是以必須提前在出門前 30 分鐘前就塗好防曬,才能起到防曬效果。
今天說的這些防曬誤區,其實都是我們日常很容易忽略的點,但是也就是這些細節,會毀了我們為防曬付出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