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民族的古老藝術,終歸承載着一個民族特有的生活曆程。一方青席,一曲秋月,且聽胡琴起。清雅之曲、袅袅之詞,代代如是,演盡世間純淨的情愫。承接上期,本期将為大家帶來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的最後篇章。
梅骨傲風血
蘭花指撚,霓裳水袖長空舞,是千嬌百媚的朱唇輕啟,也是蓄須明志的息歌罷舞。自五四運動後,梅蘭芳編演的戲劇與時代變革相關、以家國興亡為系,不論是《一縷麻》《宦海潮》等打破封建迷信禮教的時裝戲,還是抗戰初期的《生死恨》《抗金兵》等鼓舞全民族鬥志的曆史劇,都彰顯了其忠貞且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民族氣節。
《抗金兵》鬥篷
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于敵人之手,平津一帶也天天在被吞并的危險中,我覺得住在北平不安全,就搬家到上海。在上海我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兩出戲,把一些愛祖國、愛民族的意義編進戲裡,想借此表達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
——梅蘭芳《舞台生活十四年》
梅蘭芳-雛雞紫藤圖,紙本設色
梅蘭芳-觀音像,紙本設色
梅蘭芳-秋花蟋蟀圖,紙本設色
梅蘭芳-竹石草蟲畫,紙本設色
梅蘭芳-羅漢像,紙本設色
梅蘭芳-天女散花,紙本設色
梅蘭芳-無量壽佛,紙本設色
藝術沒有國界,但藝術家有他自己的祖國。抗戰全面爆發後,梅蘭芳攜家人先後蟄居香港、上海,留起唇髭,息歌罷舞長達八年之久,僅靠典當和賣畫為生。“道不完的人間事,訴不完的世上情”,梅蘭芳不僅在戲曲舞台上塑造了無數個展現民族美德的人物形象,更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現了“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與尊嚴。
八年的心如止水、咬緊牙關,他改掉了每天吊嗓的習慣,并将藝術情志寄托于繪畫,在漫長的書畫創作與收藏積累中,不斷為日後的重返舞台積蓄着力量。
齊白石-多壽大荔圖,紙本設色
齊白石-秋生圖,紙本設色
溥儒-楓猴圖,紙本設色
吳昌碩-墨梅圖,紙本設色
梅蘭芳對于繪畫的興趣源于畫家吳昌碩所贈的一幅梅花圖,之後便随畫家王夢白習畫。他善畫佛像、仕女,以摹古為主,并根據仕女圖創制了《天女散花》《洛神》等經典名劇。另外,梅蘭芳從繪畫的布局、構圖以及虛實、簡繁、疏密的關系中悟到了繪畫與舞台藝術的密切聯系,并将繪畫中的色彩搭配應用為戲劇服飾設計和妝容改造的參考,可謂意在于筆墨、心系于舞台。
黃賓虹-綴玉軒圖,紙本設色
梅清-雲山圖,紙本設色
羅複堪-山水圖,紙本設色
梅報萬物春
我親眼看到了北京六十年的變遷。前五十年不愉快的往事,在這萬衆歡騰的節日裡,我不想談了,我隻談一談新中國成立以來,桑田變成滄海,平地湧出樓台,愚公移山,天孫織錦,說不盡的千般妙處,萬種風光。
——梅蘭芳《千般妙處 萬種風光》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北京,并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親眼見證了這一偉大時刻。十八年的時間,讓滄桑的舊北平煥然成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力量的新北京。作為新中國文藝工作者的代表,重回故裡的梅蘭芳肩負時代使命,帶領梅劇團踏遍祖國大江南北,他遠赴前線為志願軍戰士表演,又深入内地為工農百姓服務,向更廣大的群衆傳遞着戲曲之美。
1952年,梅蘭芳作為中國代表赴維也納出席了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又在1956年率中國平劇代表團赴日演出,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為中日兩國關系正常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迎來新中國的梅蘭芳變得更加從容,他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能為平劇做些什麼。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吸收西方戲劇精華,嘗試時裝戲,對表演劇本、形式和服裝都做了不同程度地改良,并為建國10周年大慶獻禮,排演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出新戲《穆桂英挂帥》。
穆桂英挂帥·女靠
梅韻展新聲
在和平年代,梅蘭芳以藝術為橋梁,唱響了世界人民共同發展的時代主題。作為一代戲曲大師,他在藝術傳承與經驗總結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1年,他被任命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在踏實研習戲曲文化的同時,亦讓戲曲活動保持着必要的張力,使得這項傳統藝術在求新求變的時代中得以被較為完整的傳承下來,不失為自譚鑫培之後,另一位被稱為“伶界大王”的藝人。
梅蘭芳漢白玉坐姿像
我們的藝術,必須貨真價實,颠撲不破,才能流傳永久……祖先們給我們留下的遺産,我們必須好好地繼承下來,使它發揚光大。但我們必須要有新的創新。同時在發掘、整理、改編工作中大家要集中力量來共同創造,也給下一代留下些像樣的東西。
——梅蘭芳《1957年在武漢戲曲界座談會上的發言》
梅蘭芳,用他的一生向我們展現了如何熔煉傳統藝術和時代精神以鑄就美的典型,又如何超越時勢去達成人格道德的完善。他8歲學戲,11歲登台,在短暫且精彩的67年中,唱最古老的戲,堅守最純粹的本心。他先是把自己揉進平劇裡,再和平劇一起成長,最後把平劇發揚光大,他的一生已然和平劇融合到了一起,不能也無法分割。
舞台中央,流波婉轉眼神動,一唱三歎恰似一朵綻放在華夏大地上的玉簪花,那光豔的伶人依舊在一方舞台中,唱盡了五千年的文化變遷。
至此,在國博展出的“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已全部分享完畢。下期的藝術現場,我們精彩繼續。
眼緣藝志 第905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如需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标明出處
文字撰寫:眼緣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