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作者:詩意世界

引言

識時務者為俊傑!

莫正民,1913年出生于五蓮縣汪湖鎮莫家崖頭村。生逢亂世,身不由己。莫正民的軍旅生涯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令人“歎為觀止”,也讓世人不由得感慨:高手在民間,任何時代,“創業”都是九死一生。

1928年,15歲的莫正民參軍入伍,先後跟随張宗昌、張步雲。我們都知道張宗昌是一個什麼貨色——"狗肉将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将軍"、"五毒大将軍"、"張三多",其經曆不再贅述。

張宗昌1928年兵敗下野并被槍殺後,莫正民改投了張步雲,誰知道,張步雲1937年12月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24歲的莫正民年少氣盛,拉攏十幾個人攜槍逃回家鄉扛起了抗日大旗,在我黨的幫助下,隊伍一度發展到1000多人。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之後,莫正民先是投靠高樹勳的國民黨第六十九軍,不僅抗日,而且反共。1939年冬,莫正民被八路軍打敗後,竟然投靠了日軍。

在日軍的支援下,莫正民組織起1000多人的“剿共自衛團”,1941年3月,莫正民再次投靠國民黨第51軍,1942年,他率部再次投靠日軍,并将部隊發展到30多個中隊,3500多人。不得不說,莫正民真有“兩把刷子”,是一個人才,要不然,也不可能“反反複複”,還能“安然無恙”。

1944年春,莫正民一番權衡之後,幹脆率部下3500人起義反正,背後捅了日軍一刀子。戰後,莫正民直接升任了八路軍的旅長,從此一心一意跟着八路軍,曆任多種職務,直到1983年去世。

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夠傳奇嗎?莫正民的人生究竟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亂世傳奇——莫正民

莫正民出生于亂世,屬于典型的“三無”人員——無錢無勢無背景。人不輕狂枉少年,莫正民懷揣着一份“出人頭地”的夢想參軍入伍,怎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沒有遇到“貴人相助,高人指路”,初入社會,碰得鼻青臉腫。

離開張步雲回到家鄉後,他做得最讓人稱道的事情是,1938年攻打楊家夏莊,消滅了惡霸地主,開倉濟貧,使附近農民受到救濟。後來,由于出色的帶兵能力,莫正民得到高樹勳的賞識,迅速成為新六師“獨立第一旅”,25歲便成為了少将旅長。

莫正民也許是信奉了亂世之中的生存之道——弱肉強食,吃人者生存。他選擇了依附強者,反複無常,為的就是自保!1939年,國民黨内部掀起反共高潮,莫正民率部攻打八路軍,結果被八路軍圍困,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他幹脆投降了日寇。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日軍起初并不信任他,将其部軍官軟禁,士兵全部充當修築鐵路的苦工。最終,莫正民妥協了,答應日本人回鄉組織“剿共自衛團”,其實就是僞軍,受駐莒縣的日軍節制。

淪為漢奸,遭受世人唾罵,莫正民并不甘心,但是卻搖擺不定,并沒有“甯死不屈”的氣節。1941年3月,莫正民再次投靠了國民黨,被委任為國民黨蘇魯戰區獨立第三十二支隊司令。莫正民再次受到重用,意氣風發,本想一戰納上投名狀。

誰知道,日軍并不是好惹的,莫正民被日軍重重圍困,無法突出重圍。莫正民幹脆再次投降了日軍,日軍委任其為魯南剿共司令,(僞)少将軍銜。莫正民不敢懈怠,一口氣将隊伍發展到30多個中隊,3500多人,并進駐莒縣城編為僞莒縣保安大隊,莫正民自任副大隊長。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為了“盡忠”,莫正民多次率隊跟随日軍進入莒中、莒南抗日根據地“掃蕩”,同時,莫正民留了一手,“掃蕩”時并不像日軍那樣趕盡殺絕,而是處處“留情”。是以,我軍将莫正民列入“尚有希望,可以争取”的名單。

莫正民為了儲存實力,還派人與八路軍取得聯系,對于八路軍提出的三點要求,選擇有限度接受,這三點要求是:“一是及時報送日軍“掃蕩”的情報;二是不得擾亂根據地,并掩護抗日從業人員;三是等待時機,起義投誠。”

當時的山東的抗戰局面極其複雜,尤其是僞軍數量衆多。八路軍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蕭華為了鬥争的需要,做出訓示:“山東僞軍多,要搞個裡應外合的典型,我們要到莒縣争取僞莫正民部反正。”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在這樣的背景下,八路軍一批幹部深入到莒縣開展策反僞軍的工作,其中王東年和谷鳳鳴的主要工作就是策反莫正民部反正。王東年和谷鳳鳴通過内線僞軍軍官王紹石,在莫正民部發展了一大批“起義反正”的積極分子。

然而,莫正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卻并不是個“信仰主義者”,他自認為兵強馬壯,國民黨、共産黨、日本人都得拉攏他,他可以遊刃有餘,待價而沽,實作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快,八路軍就告訴倆他沒有自知之明者的下場。

1944年春,莫部遭到八路軍濱海部隊多次打擊,損失慘重。莫正民召開秘密會議,企圖勸服大家投靠大漢奸吳化文的部隊,結果遭到屬下大部分軍官的強烈反對,他們再也不願意首鼠兩端,頂着漢奸的帽子,被人臭罵。

1944年4月,我軍突襲趙家嶺據點。經過血戰,我軍全殲守軍一個大隊,打痛了莫正民。接着,我軍拔掉了井邱據點,還殲滅了莫正民部的三個中隊。就這樣,莫正民一敗再敗,先後折損了不下600人。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無奈之下,莫正民加緊與八路軍進行聯絡。谷鳳鳴擔任了莫的副官,并在莫部12個中隊建立了半公開的聯絡點,加派了聯絡人員,為勸服莫正民反正奠定了基礎。

1944年9月,日軍到“魯中”掃蕩,結果被八路軍打敗,跟随“掃蕩”的僞軍賀钫部更是全軍覆沒。莫正民這才發現,日軍竟然也變得不堪一擊了,終于下定決心反正起義。

他主動聯系八路軍,放下姿态,主動要求配合工作,彌補嫌隙。濱海軍區敵工科長史甄來到了莒縣,為了徹底打消莫正民的顧慮,八路軍放回了一批俘虜,并給他送去了“既往不咎”的保證書。

莫正民至此徹底放下戒心,并同意八路軍派出一批幹部和老兵,直接進入了莒縣縣城,掌握反正骨幹,并且協助他守衛莒縣縣城南門,以防日軍反撲。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影視劇劇照

1944年11月14日,八路軍山東軍區組織濱海、魯中軍區的主要力量包圍攻打莒縣,莫正民率部策應,與北路軍一起攻打日軍主要據點,一夜之間,攻克莒城及16個僞據點,解放了700餘村莊30餘萬人民。

戰後,莫正民部被改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獨立第二旅,莫正民擔任首任旅長。1945年,莫正民被準許入黨。

抗戰結束以後,這支隊伍和臨沭獨立團被合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警備第11旅。這支隊伍由他擔任旅長,覃士冕擔任政委,王曉擔任參謀長。兩名團長分别為郭廷萬和鐘賢文,兩名團的政委分别為晏成山和袁洪輝。1946年4月,這支隊伍和兄弟部隊被合編為濱海軍區警備旅,後來逐漸發展為三野第22軍第66師。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由莫正民部改編的“八路軍山東軍區獨立第二旅”,全旅共有3000多人,莫正民擔任旅長,其部屬覃士冕、郭廷萬和鐘賢文建國後都被授予了少将軍銜(覃士冕擔任政委,郭廷萬和鐘賢文擔任團長,王東年擔任政治部主任)。

莫正民加入八路軍後,一改往日的“懶散”作風,工廢棄寝忘食,日夜不停。怎奈,八路軍中戰将如雲,名将輩出,自知軍事才能難以服衆的莫正民主動提出辭職,濱海軍區首長極力挽留,莫正民依然态度堅決,組織上隻好将其調任為濱海軍區參議。後來,莫正民又主動要求接受思想改造,組織上安排他到華東局黨校進行學習和深造。

1947年,莫正民奉命到東北工作,曾任東北軍區政治部解放一團副團長,主要負責改造被俘的國民黨中下級軍官,表現相當出色,獲得了包括譚政和周桓等人的高度贊揚。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建國後,莫正民一再要求要到農場工作,就這樣,他來到了鶴崗,成為寶泉嶺農場的開拓者之一。之後,莫正民一直沒有離開農墾戰線,擔任過多種職務,直到1983年因腦溢血去世。

1952年7月,他随遼甯軍區解放一團集體轉業,任東北農場管理局秘書處處長。1953年7月,他堅決要求到艱苦的地方去幹一番事業,擔任了北大荒的薩爾圖牧場場長,使牧場發展成為全國四大畜牧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種畜基地。

他先後擔任過東北國營農場管理局秘書處長、黑龍江省農機局農業機械化學院副院長、國營薩爾圖畜牧場場長、國營紅色草原牧場場長、紅色草原農墾局局長等職務。1978年,他改任為綏化國營農場管理局副局長,後來病逝于1983年。

1960年,他調任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學院副院長。1962年,在他的懇切要求之下,又偕全家赴北大荒,擔任了紅色草原農墾局局長。

1944年僞軍少将率部起義,升任為八路軍旅長!多位部屬成開國将軍

結語

莫正民一心撲在農墾事業上,任勞任怨,與那個時代許多優秀的共産黨員一樣,隻講奉獻,不求回報,在農墾局,他身為12級高幹,卻長期住在用牛棚改建的辦公室裡,他之前所在的老部隊的許多部屬都身居要職,位高權重。他卻從不計較,也毫無怨言,為祖國和人民不辭勞苦奉獻出了一切。

八路軍山東軍區警備第11旅,建國以後,這支隊伍出了許多開國功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覃士冕少将、郭廷萬少将、鐘賢文少将、王曉大校、晏成山大校、原浙江省軍區金華軍分區司令員袁洪輝、原蘇州市市長王東年、原陝西省軍區第三政委谷鳳鳴、原山東省軍區泰安軍分區副司令員袁光泉、原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劉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很難想象,這種奉獻精神會發生在一位曾經的“僞軍少将”軍官身上,我不由得想起抗美援朝結束後,美國西點軍校接受采訪時說過的一句話:“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最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偉大的時代産生偉大的戰士,向無數八路軍革命老前輩緻以崇高的敬意!

(編者注:本文3543字,2022年第74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