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利保護新動向

作者:隋時學法

保護高價值專利和保護優質專利是專利制度的核心内容,大陸對于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執法部門的工作越來越到位,作為市場主體的專利權人和涉嫌侵權人需要明确國家保護專利的态度、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變化,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是專利保護的兩條主要路徑。

專利保護新動向

一、強化專利權利的行政保護

(一)規範性檔案的制定與頒布

為加強行政保護,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制定了大量規範檔案,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國家知識産權局頒布《專利行政執法辦法》,不僅完善了關于地方知識産權調查驗證的規定,還明确規定了處理專利糾紛和查處假冒案件的期限。修訂的《執法辦法》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應當自立案之日起4個月内結案;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查處假冒專利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1個月内結案。

2019年11月14日國家知識産權局釋出《國家知識産權局辦公室關于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範建設工作的通知》(國知辦發保字〔2019〕40号),加強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範建設工作,保證專利糾紛的及時、高效解決。一系列規範檔案的制定,為專利行政保護提供了依據。

(二)行政機關的改革

大陸專利行政執法權主要有:國家知識産權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 專利複審委員會、國家保護知識産權工作組辦公室、海關總署、公安部,以及各地方有關行政部門等,行政機關保護專利權具有執法程式簡便、處理快、效率高的優勢,對維護知識産權權利人的合法利益,打擊和抑制知識産權侵權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陸專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的一個核心内容就是加大了專利行政保護力度,力求充分發揮行政手段快速、有效維護權利人利益、制止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優勢,促進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協調。

(三)行政職權的強化

修改後的《專利法》第六十八條賦予了行政機關處理專利侵權行為的職權,規定對假冒他人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近年來,大陸知識産權行政部門加大了對專利侵權案件的處罰力度,專利局對于違法申請嚴格審查,把好入口關,注重專利品質的稽核,專利複審委員會加強對專利複審進行審查,初審駁回的複審,實審駁回的複審、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的審查。公安機關對專利侵權犯罪進行立案查處。

專利保護新動向

二、刑事責任追究

大陸1992年9月4日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規定了假冒專利罪,比照假冒注冊商标罪追究刑事責任,1997年修訂刑法時将侵犯知識産權犯罪作為一個獨立的犯罪類别, 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一章中對假冒專利罪做了規定,為解決刑法條文适用過于原則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4年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2007年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二)》,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又共同制定了《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2020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1次會議、2020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四十八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三)》,這四個司法解釋對1997刑法規定的專利犯罪從犯罪構成、量刑情節以及刑罰适用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進而進一步完善了大陸知識産權刑法保護的體系。

(一)刑法規定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如果機關犯罪的,對機關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相同的處罰。假冒專利既侵害了國家專利管理部門的正常活動,也侵害了機關或者個人的專利權利,大陸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權的所有人和持有人(即專利權人),享有專利的獨占權和專用權。任何機關和個人非經專利權人許可,除法律規定以外,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假冒專利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在假冒他人專利侵犯他人專利權而仍故意實施該行為。對于過失行為,不能構成本罪。至于犯罪的動機則多種多樣,有的為了營利,有的為了擷取榮譽,有的為了損壞他人名譽等等,但無論動機如何,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二)立案标準

追究假冒專利刑事責任的立案标準主要是數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假冒專利罪的立案标準為:

1、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3、假冒兩項以上他人專利,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具備其中一種情形,公安機關就可以立案查處,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