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式搭上英偉達自動駕駛平台快車,比亞迪能否是以借勢騰飛?

全球隻要是和“晶片”有關的科技巨頭,幾乎都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GPU巨頭英偉達自然首當其沖。

事實上,英偉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深入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高得多,自動駕駛平台、開發軟硬體、模拟引擎、模拟軟體、AI晶片、AI伺服器等一應俱全。甚至可以說,隻要車企願意,他們可以隻提供一個殼子,而交由英偉達負責整套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自從涉足自動駕駛以來,與英偉達合作的車企名單就在不斷拉長:奔馳、沃爾沃、通用、蔚來、小鵬、理想、威馬、智己、上汽……如今,這份名單上又出現了一家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車企——比亞迪。

近期,這家晶片巨頭就宣布,比亞迪将會采取其研發的DRIVE Hyperion 8平台以及DRIVE Orin晶片。

Hyperion平台是英偉達設計的自動駕駛硬體架構,包含12個攝像頭、9個毫米波雷達、1個雷射雷達、以及3個車内攝像頭,能夠賦予汽車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能力。而DRIVE Orin晶片則是目前性能最強的車規級晶片之一,算力達到了254 TOPS,是以能夠同時處理多個傳感器采集的資料。

作為合作另一方的比亞迪,則已經成長為了全球電動車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勢力。根據CleanTechnica網站統計,2021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中,比亞迪高居第二,僅次于特斯拉。不過,雖然比亞迪在造車、電池等領域已經有口皆碑,但自動駕駛能力一直是其一大短闆。如今在取得了較為穩定的市場地位後,比亞迪也終于開始向自動駕駛沖刺了。

近兩年,比亞迪在國内也動作頻頻。去年2月,比亞迪投資了國内自動駕駛晶片初創公司地平線,雙方還将合作研發晶片、算法和工具鍊;去年12月,比亞迪又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魔門塔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今年2月,比亞迪又對雷達廠商速騰聚創進行了戰略投資。

更為重量級的合作夥伴則是百度。2月底,有消息稱,比亞迪和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達成了合作,将采用後者提供的行泊一體ANP智駕産品和人機共駕地圖。其實早在2015年,在百度正式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之前,比亞迪就已經和他們達成了合作協定,是以如今的合作對于關系良好而又能各取所需的雙方來說,也是意料之中。

正式搭上英偉達自動駕駛平台快車,比亞迪能否是以借勢騰飛?

不過,關系雖好,比亞迪和百度的合作效果和前景卻都有待驗證。2018年,百度就宣布将為比亞迪提供L3級别的智能駕駛完整解決方案,而三年已經過去,百度的L4級自動駕駛裡程測試已經超過了1600萬公裡,但比亞迪的自動駕駛能力并沒有見到太大的起色,其3顆毫米波雷達+單目攝像頭的硬體配置比起造車新勢力們也顯得有些落後。

是以,僅僅依靠百度和幾家國内的潛力股,恐怕很難滿足比亞迪快速補足短闆的需要,是以他們還需要産品更成熟、技術能力更強的合作夥伴,比如英偉達。

英偉達對車企的吸引力,除了來自強大的技術實力,還來自其平台的開放性和可更新性。目前英偉達雖然擁有提供全棧式自動駕駛系統的能力,但并沒有強制“捆綁銷售”,車企既可以采購部分硬體,也可以直接讓英偉達為其設計一整套方案。如今大型車企都對資料所有權格外敏感,是以這種更靈活、開放的合作方式也能讓他們接受。

同時,DRIVE Hyperion平台還能夠實作晶片的跨代相容。此前,英偉達除了DRIVE Orin晶片晶片外,還釋出了性能更強的DRIVE Atlan晶片,并預計将在2025年量産。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如果重金采購的平台和晶片在2-3年後就陷入了全面落後,這無疑是不可接受的,而DRIVE Hyperion平台的這種特性則能夠拉長生命周期,降低換代成本,這無疑也能讓車企吃下一顆定心丸。

正式搭上英偉達自動駕駛平台快車,比亞迪能否是以借勢騰飛?

不過,即便如此,那個敏感的問題還是無法回避:比亞迪不擔心把“靈魂”交給别人嗎?比亞迪想必不會忽略這麼明顯的問題,但或許在他們的計劃中,先擁有一定自動駕駛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要用一個字概括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特征,那就是“快”。

特斯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新能源汽車潮流的重要推動者,慢工出細活從來不是特斯拉的風格:Model 3問世5年狀況不斷,FSD的可靠性更是屢受質疑,還遭到了美國政府的調查。但與此同時,正是這種效率至上,甚至要犧牲一定品質的方法,讓其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行業的領軍者。

這種行事風格或許讓特斯拉帶來了很多道義、法律上的壓力,但如果他們真的用心打磨每一件産品再上市,誰又能保證他們能有如今的地位呢?如果預計得再悲觀一些,假如特斯拉真的像一個良心企業一樣行事,也許今天的人們聽到“特斯拉”三個字時,想到的還是那位設計出了交流電系統的天才科學家。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突破了20%,并且随着各國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滲透速度隻會越來越快,自動駕駛爆發的拐點也眼看着就要到來,這樣一個時代,是一個等不起的時代。是以,比起針對執着于對“靈魂”的掌控力,先為自己的車“注入靈魂”才是更重要的。

而且,從比亞迪近兩年四處拉攏合作夥伴的做法來看,他們并非認識不到将“靈魂”交給他人的風險,否則大可以找到市面上實力最強的廠商,直接購買對方提供的全棧方案。所有車企都想全棧自研,但在不等人的時間面前,這種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的方式,可能已經是亟需自動駕駛能力的比亞迪,所能做出的最優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