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作者:曆史小部落客

近年來,“蘇聯逼債說”在國内頗為盛行。一些學者認為,蘇聯逼債是造成中國“三年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可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曆史文獻能夠證明“蘇聯逼債”的存在。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蘇關系逐漸惡化。當時國内正值經濟困難,坊間遂傳出“中國為抗美援朝欠債,逼債造成挨餓”的言論。久而久之,這種言論被一些文藝作品引用,緻使許多人信以為真。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不過,如果翻閱一下中蘇論戰時期的文章,就會發現“逼債”一事純屬子虛烏有。蘇聯方面不僅沒有“逼債”,反而還主動向中方提出可以推遲還債。

那麼當時中國到底欠蘇聯多少債呢?首先是抗美援朝時期的武器費用。北韓戰争爆發後,中國急需大量武器彈藥,為此,中方請求蘇聯方面給予支援。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盡管蘇聯最終同意提供武器彈藥,但卻以援朝要“共同負擔”為名,要求中蘇兩國各承擔一半的費用。由于當時中國正處于經濟恢複階段,無力立即付款,是以與蘇聯方面進行協商,達成了蘇聯對華貸款的協定。

北韓戰争期間,蘇聯總共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的武器裝備,折合美元13億。1955年蘇聯從旅順撤退時,又向中國方面移交了價值9.8億人民币的武器裝備。這些軍事欠款,占了中國對蘇欠款總額的六成以上。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第二筆重大的債務,是中國在“一五”、“二五”計劃期間獲得蘇聯援華的機器裝置。這些機器裝置,主要是以貨物貿易的方式傳遞的,而且技術方面完全可以無償提供。但“大躍進”開始後,中國的農副産品供應緊張,無法按照貿易合同按時對蘇聯交貨,是以又欠下了25億盧布的商貿債務,折合人民币總共57.43億。

中國對蘇聯欠下的57億債務,在當時的國家财政支出中究竟占多大比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1959年全國的财政支出為520億元,而且在1960年以前,大陸已還債33億人民币,這就基本上已經還清了軍事武器裝備的債務。剩下的基本上是“大躍進”時期欠下的商貿債務。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徐焰認為蘇聯逼債之說純屬子虛烏有,哪怕是中蘇關系惡化時期蘇聯方面也從未逼債。

1959年,赫魯曉夫為對華施加壓力,突然通知中國,準備撤走在華的蘇聯專家。在這種情況下,全國上下都憋着一口氣,想要勒緊褲腰帶還清債務。同時,考慮到拖欠着蘇聯的大量債務,進行“反修”鬥争終究底氣不足,于是有人提出“要争口氣,明年把債還完”。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雖然中央有關上司要求盡快還清債務,但考慮到國内的實際情況,經濟部門還是希望推遲這筆欠款。1960年底,中國外貿部部長約見蘇聯駐華使館參贊,表示中國方面支付出現困難,希望推遲還債時間。後來蘇聯方面又以中國違約為由,表示短期内不再為中國提供汽油,就這樣“蘇聯逼債說”一度盛行,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1960年11月,中蘇兩國達成諒解,随後兩國關系開始得到緩解,原來的援助再次開始。從1961年開始,蘇聯部分地恢複了對中國經濟的援助。

那些年,蘇聯“逼債”了嗎?

1961年2月27日,赫魯曉夫緻電中國政府,主動提出通過“借用”方式提供給中國100萬噸糧食和50萬噸古巴糖。中方出于“不願受制于人”的目的,隻同意接受古巴糖。1961年3月,蘇聯又主動提出,中國欠下的商貿債務,可通過五年時間還清,不計利息。而且中國借用的古巴糖可以在三年内歸還,同樣不計利息。

中蘇交惡期間,官方論戰頗多,但在中蘇兩國的官方聲明和來往檔案裡從未提到“逼債”一事。其實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中國每年對蘇還債數額,遠不及每年對外援助的費用。據此可以推斷,那些年,蘇聯其實并未逼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