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牌房企鴻坤30億理财産品“爆雷”,兌付方案存漏洞

作者:王曉搞笑短視訊
老牌房企鴻坤30億理财産品“爆雷”,兌付方案存漏洞

撰文 / 張文靜

編輯 / 田晏林

“我全部身家都投在裡面,家裡老人要是聽到這個消息,不得急病了!現在醫院都不好進。”3月25日,鴻坤金服的投資者穆京在得知自己買的理财産品無法兌付,一下子慌了。

六年前,在跟朋友的一次閑聊中,穆京了解到“京系”房企鴻坤集團旗下推出的金融平台——鴻坤金服。看到該平台經常搞加息活動且兌付速度也快,他偶爾将手頭流動的生活用錢投進去,擷取短期收益,補貼家用。逐漸,他也成了鴻坤金服的老客戶。

今年春節前,他還在一次加息活動裡,買了多款短期理财産品。但是穆京沒想到,短短兩個月後,自己150多萬元的本金加利息将長期“躺”在鴻坤金服的賬戶裡,無法提現。

起家于北京南城西紅門的鴻坤集團,成立于2002年。目前,該公司旗下包括鴻坤資本、鴻坤産業、鴻坤文旅、鴻坤地産四個闆塊。在房地産行業“寒冬”中,與所有出現财務困境的房企一樣,鴻坤也從理财産品兌付危機開始,暴露出經營層面更多的問題。

近日有媒體報道,鴻坤金服的理财産品資金缺口有30億元。盡管這個數字遠遠小于恒大、佳兆業、陽光城等房企高達上百億元的爆雷金額,但作為一家年銷售額隻有百億元的企業,鴻坤這次的财務危機恐怕更加兇險。

《财經天下》周刊了解到,鴻坤金服的投資者,大部分是買了鴻坤房子的業主,而鴻坤的員工及其親朋好友的占比也不少。清明節前,鴻坤金服更新了兌付方案,但直到現在,仍有許多投資者表示無法接受。

“老人天天在家哭,都是一輩子的辛苦錢啊!”一位投資者家屬表示,他們不知道鴻坤給出的兌付方案,實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些天,穆京活躍在各個維權群和網絡平台上,時刻關注事件進展。他不敢告訴家人,但他的憤怒、焦慮和疑問,沒人能給出明确解答。

老牌房企鴻坤30億理财産品“爆雷”,兌付方案存漏洞

(圖源:視覺中國)

“良退”還是“割韭菜”?

對于鴻坤金服關停兌付的原因,鴻坤集團給出的解釋是:房地産形勢日益嚴峻,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受到影響,考慮到疫情與現金流情況,主動關停相關投資業務。

但此言一出,投資者更加氣憤。穆京表示,鴻坤金服明知經營不善,為什麼要在退出業務前還加推各類福利活動,誘導投資者購買呢?在他看來,鴻坤金服動機不純。

《财經天下》周刊了解到,除春節期間推出的“新年&元宵節”加息福利外,鴻坤金服在停止兌付的4天前,還推出了一款短期理财産品,産品期限為48天,預期年化收益率10%。有鴻坤業主表示,因為這款産品,她和母親又投進去18萬元。

3月8日,鴻坤金服還推出了女神節福利“0.88%加息券”,同時告訴投資者,如果推薦新使用者注冊、投資達到标準,還可獲得52元現金紅包。

北京天鬥律師事務所主任梁宏剛表示,雖然鴻坤金服作為金融服務中介平台,僅為發行方和認購方提供平台服務,隻收取服務費,但平台有如實披露的義務。“如果實際控制人明知金服平台即将關閉,關閉前又推出難以兌付的理财産品,賺取高額服務費,則涉嫌詐騙。”

“明知經營不善,退出前還最後割一波韭菜。”投資者們直呼受騙,但鴻坤金服說自己是受行業形勢和疫情影響,才決定主動停止相關投資業務,屬于“良性退出”。

顯然,這不夠有說服力。有投資者反問,如果是良性退出,但現在又無法如期兌付,怎麼能算良性呢?

一位鴻坤集團前員工告訴《财經天下》周刊,鴻坤金服在2018年左右進行全民營銷,鴻坤集團上至董事長,下至基層員工,都在宣傳該平台及理财産品,且提倡大家轉發朋友圈。

他記得,當時每位投資者都有邀請碼以及營銷文案,推薦成功新客戶後,還有約幾百元的小額獎勵。雖然沒有強制要求,但從基層員工到部門總監,都投資了很多半年至一年期的理财産品。

2016年,鴻坤金服與鴻坤物業簽署戰略合作,進入社群金融領域,面向鴻坤集團十幾年房地産開發與物業服務積累的大量業主,推廣金服平台,出售理财産品。

“鴻坤金服在社群内大力宣傳,包括燈杆、道旗等,連垃圾筒上都有鴻坤金服的二維碼。”穆京說,除了加息優惠,在平台上投資還可積累積分,沖抵物業費。

鴻坤集團深耕北京西紅門多年,旗下的鴻坤地産在這裡投資了許多房地産項目,其中有不少回遷房。且業主出門就能看到鴻坤集團的總部,這也增加了業主對鴻坤金服的信任。

但過去投資者有多信任,現在受到的沖擊就有多大。

老牌房企鴻坤30億理财産品“爆雷”,兌付方案存漏洞

(圖源:受訪者供圖)

兌付方案存漏洞

媒體報道,鴻坤金服的資金窟窿在30億元左右。盡管鴻坤金服從業人員予以否認,稱“沒到30億”,但據投資者了解,有不少客戶都投資七八百萬甚至上千萬元。

目前,鴻坤金服已經停止營運,APP和官網已下架全部理财産品。企業最新的兌付方案分兩種:一種是現金兌付;另一種是實物資産兌付。

現金兌付方案是根據賬戶本息額度分檔兌付。10萬元及以下投資者可直接在鴻坤金服APP進行線上簽約,10個工作日内全額兌付。據悉,部分投資者本息資金已到賬。而1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如果同意該方案,要全部拿回賬戶中的資金,需要等待3至4年。

方案顯示,10萬元(不含)至20萬元(含)的投資者,在現場簽約後3年内完成兌付,而20萬元(不含)以上的投資者則在4年内完成兌付。第一次兌付時間為簽約後3個月内,之後每3個月等額兌付。

但這無法平息高額投資者的怒火。“購買理财産品時不分金額、人人平等,為何到了兌付時卻分了檔次?”穆京覺得不公平。對于10萬以上的投資者而言,三至四年的兌付周期,他實在無法接受。

投資者魏文提供的一份鴻坤金服使用者分布圖顯示,百萬元以上客戶金額占63.3%,10萬到100萬金額占36.3%,10萬以下客戶金額僅占0.4%。魏文稱,該圖出自某年的業主答謝會,鴻坤金服高管在宣講時,現場被投資人用手機拍下。

“三四年時間太長了,沒有一筆大筆回款過來,就沒有任何保障。”魏文說,“況且四年時間,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而另一種實物資産的兌付方案,是鴻坤集團拿出在售的住宅、别墅、商鋪、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車位等給到投資者。《财經天下》周刊擷取的一份項目清單顯示,車位主要在北京西紅門和東三環國貿等地,而住宅、别墅、商鋪主要位于京西、京北,河北涿州、承德,天津武清、薊州、寶坻等環京地帶,其他零星分布在廣東、湖北、海南等地。

一位研究華北房地産市場的業内人士在看過清單後表示,這些“都不是很理想的資産”。不過,相較于資産好壞,投資者現在更在乎這份兌付方案和協定中的監管、保障機制是否真實有效。

“他們說了還款時間,但沒有說還不了怎麼辦?”穆京提供的兌付方案協定書裡,包含了甲方、乙方、賬戶剩餘金額、兌付方式、兌付時間等内容。但在法律人士看來,該協定條款不完善,沒有合理的違約條款來限制對方,鴻坤金服的違約成本幾乎為零。

多位投資者表示,如果鴻坤集團能指定部分資産或将項目處置後的固定部分資金,用于理财産品本息的兌付,并設立還款監管專戶,由銀行或其他權威部門監管,兌付時間長一些也并非不能接受。

目前,鴻坤金服設立了接待中心,接受投資者咨詢和簽約。但對鴻坤集團來說,當下最緊要的是如何挽救信用危機,拿出最大的誠意面對投資者。

老牌房企鴻坤30億理财産品“爆雷”,兌付方案存漏洞

(圖源:受訪者提供)

自融迷局

鴻坤集團做金融業務,從2007年成立億潤投資集團時就開始了。當年,億潤成功發起了北方地區第一支有限合夥基金,截至目前,投資了30餘家企業,資産管理規模超100億元。其中,億潤投資過比較知名的企業是毛大慶創立的優客工場。

2015年,鴻坤集團将以前所有跟金融相關的業務,全部整合到了億潤投資集團旗下,具體業務劃分為股權投資、網際網路金融、财富管理、地産基金等。同年,鴻坤集團和億潤共同投資推出了中國首個聚焦社群深度金融服務的平台“乾坤袋”,也就是鴻坤金服的前身。

《财經天下》周刊注意到,鴻坤金服與鴻坤集團在股權結構上并無關聯。工商資訊顯示,鴻坤金服營運公司霍爾果斯鴻坤理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控人為劉壽高,占股99%。

不過,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曉婷,同時也是北京合潤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後者為鴻坤集團大股東,占股65%。且北京合潤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分别為趙偉豪和吳虹,是鴻坤集團創始人趙彬的兒子和妻子,分别占股99%和1%。

梁宏剛律師處理過類似的房企理财産品爆雷案。據他介紹,這是房企的常見操作。“房企旗下的理财平台,最初大多屬于房企,後來紛紛變更法人及股東,股權關系上與房企并無直接關聯性。”

盡管企業稱,這些理财産品都在金融交易所有備案,是通過正常的定融、基金、信托等形式向個人募集資金,理财平台僅作為中介資訊平台,不是房企的融資機構,不涉嫌自融。但很多地産類的理财産品,資金最終還是流到地産項目中。

鴻坤金服平台停止後,清除了所有産品的回款計劃,産品的發行主體、融資方等詳細資訊。但據鴻坤集團離職員工回憶,曾經連續兩個月,理财産品所融資金有不少流向了地産項目,隻是他不确定是否都是鴻坤自己的項目。

早前,有媒體曝光過,鴻坤集團在過去的兩三年裡,借道“僞金交所”融資。在全國有70多家登記備案公司都打着“金交所”的旗号,搭建了一條為地産等行業違規發行“理财産品”的地下融資通道。比如,鴻坤集團旗下鴻坤财富理财産品備案的廣西捷算就是這樣一家“僞金交所”。

而鴻坤發行的理财産品,通過旗下兩個子公司作為融資方和擔保方,募集資金用來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最終用于地産項目的開發建設。

據《證券時報》報道,鴻坤财富的理财經理曾表示,鴻坤财富固收(理财産品)投的都是鴻坤自己的地産項目或者産業的項目。2020年鴻坤财富通過這類固收理财産品募集了50億元,到2021年8月募資了30多億元。

《财經天下》周刊注意到,就在鴻坤集團宣布退出金融理财業務的3月25日,證監會召開會議,表示将啟動“僞金交所”專項整治工作。

失意的鴻坤

鴻坤金服兌付事件發生後,鴻坤集團執行董事朱燦安撫投資者,“現在外部遇到流動性壓力,公司有這麼多資産在,接下來就想辦法把這些資産變成錢,給大家兌付。”

流動性問題在此前就有征兆。2021年11月,鴻坤地産旗下一筆3.44億元的債券回售達成展期,鴻坤集團的資金困局開始顯現。

截至2021年6月,鴻坤地産總負債455.5億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别為10.2億元、25.8億元。但公司賬上貨币資金僅有30.4億元,不足以覆寫短債。

除了理财投資者們的兌付,鴻坤地産尚有三隻債券存續,存續規模9.2億元。其中,兩隻将分别于今年10月和12月到期。短期償債壓力顯然不小。

此外,2021年以來,鴻坤地産頻繁被列為被執行人,多次被限制高消費。

五年前,鴻坤集團創始人趙彬 曾喊出“四個千億”目标,其中地産闆塊要在2023年達到千億規模。當初的豪言猶在耳,如今千億目标仍遠在天邊,鴻坤集團自身反陷債務泥潭。

2002年8月,趙彬從湖南進入北京,與其他投資者合作成立北京鴻坤偉業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并通過招拍挂拿下了北京南五環外西紅門一塊200萬平方米的土地。

西紅門成了鴻坤地産的“王國”,地産項目涵蓋高端别墅、普通住宅、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等幾乎所有物業類型。之後,鴻坤也由地産延伸至文旅、産業、資本等多個闆塊。

2017年,趙彬把公司交給了兒子,同時給鴻坤制定了“四個千億”的擴張目标。現在證明這是一場豪賭——随後的幾年,鴻坤地産銷售規模保持在200億元左右,基本徘徊不前。

在業内人士看來,鴻坤今天的困境,或許正來源自那場“豪賭”。鴻坤地産大部分土地在京津冀,随着環京調控政策加碼,屬于重點布局環京地帶的鴻坤,遭遇迎頭一擊。擴張不僅沒有帶來規模,反而加重了負擔。

在行業調控的大背景下,鴻坤的多元化經營并沒有給主業帶來助力。到了2021年上半年,鴻坤地産業績已由盈轉虧,實作歸母淨利潤-6195.4萬元,大幅下滑110%。

曾有鴻坤金融的理财經理告訴媒體,該産品的最大風險就是鴻坤集團“在您投資期限内倒了”。眼下,最不希望鴻坤經營持續惡化的就是這些買了理财産品的投資者。

但現實很堅硬,鴻坤地産的部分項目已停工。今年3月底,有多個天津薊州區鴻坤花語業主在平台投訴稱,該項目從去年10月份開始至今一直停工,無法按時交房。薊州區的相關部門回複,項目方表示因資金問題暫時不能複工。

如果這次鴻坤能走出資金困局,投資者們尚有希望拿回屬于自己的資金。“你死我活、魚死網破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希望雙方都好。”魏文說。

(文中采訪對象穆京、魏文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