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己要打破傳統價值體系,劉濤是不是先回答使用者提問?|汽智

“仍有一部分年輕人持續沉浸在BBA所建構的傳統價值體系當中,但在我看來,一旦使用者開過電動車,那個老世界就根本回不去。”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毫不吝啬自己的看法。

坦白說,如果劉濤是一位評論人士,這樣的看法也無可厚非,但身為電動車企業的負責人,尤其是在旗下首發車型剛剛上市的時候說出這樣的話,略微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近日,智己汽車正式公布了“新世界駕控旗艦”智己L7量産首發車型——智己L7 Pro的售價為40.88萬元。當日,智己汽車還正式開啟了A輪使用者和天使輪使用者的鎖單環節,并公布了完整的“A輪使用者專屬權益”和“天使輪使用者特别權益”。

按照智己的官方說法,智己L7 Pro是智己汽車在電動化疊加智能化的新世界裡,用電動化技術徹底革新的頂級性能底盤,完美駕馭新能源動力革新,全面碾壓傳統燃油豪華車百年性能優勢和遊戲規則,為使用者創造出智電駕控新巅峰的主力選擇。

劉濤自己也表示,“電動車正在重構汽車的價值體系,有能力的公司一定會拿到足夠的市場佔有率。從同配置的價格來比,智己L7 Pro提供的價格和競品相比,我們至少低10萬塊錢左右。同時,我們在性能、操控方面,我們比競品遠遠高出一截,總的來講,40萬的價格對使用者非常超值。”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劉濤所表達的意思就兩個:一、智己L7 Pro是擁有極高産品力和價格優勢的;二、智己是能建構一個打破傳統汽車價值體系的品牌。

聽上去信心滿滿,但問題是,使用者買賬嗎?

據了解,早在去年4月份,智己L7便在上海車展期間開啟預售,天使輪版售價為40.88萬元。但直到現在,天使輪預定車主已經等了接近一年的時間,還未等到新車的傳遞。

如果隻是延期傳遞的問題,使用者發發牢騷也就罷了,但智己在今年2月的操作突破了使用者的底線,引起了使用者的強烈不滿。

在2月下旬的時候,智己公布了L7的配置、金融政策和傳遞進度,但是車主們卻發現了智己的“減配”情況,而且所謂的金融政策也沒有任何誠意,引發了很多車主的不滿。後續智己不但沒有和車主協商溝通并解決問題,而且還出現了APP删帖的行為,這讓很多車主表示十分失望。

據車主使用者的發言,智己L7公布的具體配置和實際宣傳出入很大。原本配置12個的高清攝像頭,現在減配成11個;5個五代毫米波雷達變為4個毫米波雷達加1個4D毫米波雷達;軍工級超高精度慣導直接被砍了;車輛無線充電接收器從标配變為選配。

尤其車輛無線充電接收器的配置,原先官方人員說是标配友善以後在商超以及各種場所使用,但現在突然變成選配加裝要6000元。最為離譜的是這個子產品還僅僅隻是個接收端,無線充電樁高達12000元(權益抵扣後),無線充電總計18000元。

于是,一些車主不禁發出疑問:這不就是變相減配?

這些事情讓很多車主心裡不是滋味,于是很多人在社群中釋出訴求和建議。但智己對于不是“誇獎”性的言論都進行了删帖的操作。一時之間,智己也陷入了輿論風波。

為此,有車主特意艾特了劉濤,劉濤也确實有過一些回複,但實際上都是避重就輕,不痛不癢,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回複也不完整。

直到智己L7 Pro上市後,劉濤也沒有在官方溝通會上給予回複。

這裡不禁要問,劉濤為什麼不敢直面使用者的提問?

“客戶之前下訂的時候,智己自己标榜高端智能的車,并沒有進入量産狀态,智己汽車是把自己正在開發的功能,還是把自己想像到的功能都發表出來,現在誰也不好判斷,反正随便說出來,又沒有實車驗證,也引不起來客訴。”某業内人士如是分析。

這不就是收割韭菜的一種手段嗎?聽上去十分美好的智己汽車,已經成為劉濤為消費者畫出的一張大餅。

自2020年12月25日智己汽車成立以來,這家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裡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企業就受到整個市場的關注。無論是其客觀的投入、擁有的資源、戰略定位,還是我們主觀對它的高期待,都共同彙成壓力與動力,施加在了這家企業的頭上。

但客觀地說,智己汽車現在做的顯然還不夠好,那劉濤不可推卸的責任。

與其他營銷專家掌舵一個品牌不同,劉濤是典型的産品專家,其對智己産品的研發十厘清楚,但在消費者發出疑問後,劉濤不能從産品上給出專業回複,這絕對是不夠職業性的表現。

事實上,對于任何一家沒有積澱的新晉品牌而言,最危險的階段就是在釋出新車和傳遞産品的這段空窗期,掌舵者必須要講好品牌故事、塑造好企業形象,竭盡全力讓消費者記住你,這樣才能獲得生存土壤。

如劉濤這般處事方式,智己危矣。

采寫| 水淼

編輯| 敬遠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