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關于婚前财産和婚後财産,顧名思義,是按照結婚這個時間點來劃分的。結婚後,夫妻雙方的收入,屬于夫妻共同财産,用于這個家庭的開銷。大筆金額的支出,需要和伴侶商量,這是共識。而關于結婚之前雙方的積蓄,不管是存款還是房産,如果不是對方心甘情願放到婚後來使用,就不應該去惦記這些東西。

但很可惜,就是有一部分人,他們會惦記伴侶的婚前财産,更有甚者,如果對方是獨生子女,甚至惦記上了對方原生家庭一輩子積累的财富。他們通常會大言不慚地說:“你是獨生子女,你父母的财産,以後統統是你的,是以我們提前使用或者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有什麼不對呢?”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雖然父母積累的财富,在通常情況下,都會留給子女。隻要婚姻沒有出現問題,子女的伴侶也會享受到這些利益。但以後的事情,現在就開始惦記,未免吃相難看。直白一點說,就是心思不正,精于算計。

《史記》裡有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芸芸衆生都在為各自利益而奔波,是以一個人追逐利益并無不妥。但凡事都要于一個度,不能過猶不及,如果你精明過度,往往最終的結果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陳娜是一個城裡姑娘,家裡條件還不錯,她是在充滿溫馨和疼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父母感情很好,萬事有商有量,而且雙方都是一門心思為了這個家庭努力打拼,做事講原則,從不占人便宜。是以對于陳娜來說,她長大以後,形成的三觀和父母基本一緻,從來都不會惦記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丁凱的原生家庭,在經濟層面來說,和陳娜娘家差不多。但兩家的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相差很大。從丁凱後續的邏輯和言行來看,他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确實會在感情上有所付出,但這些付出必須得到回報,而且在他開始付出的這一刻開始,在他心中,對方以及和對方有關的一切,都屬于他的了。

兩人是機緣巧合認識的,丁凱能說會道,李娜很喜歡。不過這段戀情,李娜的父母其實是不同意的。兩人總覺得丁凱比較精明,但也說不上來具體的事情,畢竟相處的時間也不多。李娜有點恨嫁,好不容易遇上兩情相悅的人,自然聽不進去這些話。

李娜當時沒有意識到,父母嘴裡的精明,其實就是她在戀愛中的糾結。李娜在戀愛中,有一種丁凱把兩人之間的付出和回報變成等價交換的感覺。換一句話來說,就是丁凱不小氣,也舍得付出,但他一點都不肯吃虧。如果意識到自己哪裡吃虧了,肯定會找機會彌補回來。而且李娜還發現,丁凱在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和自己有較大的差異。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有人說:“你要是問自己,男朋友愛不愛自己,那麼答案其實就是不愛。”同理,結婚本來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你在結婚前,還有猶豫,那這門婚事,對你而言,就一定是存在問題的,請一定要暫緩婚事。就像李娜,她心中有疙瘩,其實不應該着急忙慌去結婚。

但她說服了自己,認為兩人之間屬于門當戶對,婚姻一定會幸福。而事實上,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經濟條件,更多的是指兩人的三觀是否一緻。戀愛是花前月下,婚姻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如果三觀有較大的差異,日子是沒法過下去的。李娜對丁凱的處處不了解,其實就是三觀不一緻。

婚後不久,李娜就意識到自己草率了。戀愛中的種種“沖突”,在婚姻生活中,被無限放大。李娜發現丁凱很大男人主義,而對于婚姻和愛情,缺乏一種情感上的不求回報的付出精神。他确實對李娜不錯,對這個家庭也盡心盡力,但他需要萬事說了算,需要李娜完全按照他的原則去付出,更是把李娜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财産。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丁凱不允許李娜參與婆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雖然李娜本身也不喜歡摻和這些事情,但不喜歡和不被允許是兩碼事。而且反過來,丁凱卻喜歡幹涉李娜原生家庭的一切事情,甚至開始處處規劃李娜娘家的财産配置設定問題。

因為丁凱的雙标,李娜和她吵過無數次架,她對這段婚姻也愈加不滿。李娜開始後悔了,當初如果不是這麼草率,現在就不用承受這些委屈。随着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李娜越發感覺到自己和丁凱的這段婚姻,其實和AA制婚姻無異,沒有多少溫度可言。

丁凱對這個家庭,對她所有的“溫暖”,取決于李娜有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付出。在李娜看來,丁凱的自以為是,讓兩人之間的感情,成了等價交換。即使任何情感關系,都需要彼此付出和回報,婚姻中也是如此。但這裡面的付出和回報,不應該是完全對等的關系,肯定有情感色彩在裡面。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如果在婚姻中,夫妻雙方在裡面擷取精神和經濟上的支援,是需要完全對等的。實際上,這段婚姻是沒有溫度的,也是沒有感情的。李娜想過離婚,但又不舍得彼此之間的感情,再糟糕的婚姻,應該也有相對溫馨的點滴吧。

李娜總是想着這些,是以遲遲沒能提出離婚,最後更是想到要不要生個孩子?有了孩子會不會就能改變丁凱的觀念?不過還沒等到李娜去驗證,兩人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對于李娜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婚後第二年,李娜娘家在村裡的老房子拆遷。因為李娜父親當初念書完全是李娜姑姑供出來的,加上現在李娜姑姑的經濟條件不好,而李娜父母的經濟條件不錯,是以李娜父親在和妻子商量了之後,決定把自己的份額都分給李娜姑姑。李娜也知道這個決定,她沒覺得和自己有關系,也不認為自己父母的決定有錯。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但誰能想到,丁凱不同意,他不僅很生氣,還讓父母搬去老房子住。李娜得知村裡老房子住着公婆兩個人,整個人都傻眼了。面對妻子的質問,丁凱理直氣壯,說:“我父母住過去,是幫咱們占着房子,你不要不知好歹。這拆遷款以後可是咱倆的,憑啥給你姑姑。”

李娜哭笑不得,但還是耐下性子和丁凱說明了娘家父母這個決定的原因,以及作為晚輩,不應該惦記長輩的财産,更不應該惦記伴侶原生家庭的财産,即使以後是晚輩,現在也不能插手。丁凱不置可否,最後甚至暴怒,表示兩人已經結婚,李娜又是獨生女,是以李娜娘家的财産就是自己和李娜的,也就是說,丁凱認為自己的做法沒有錯。

李娜終于心灰意冷,她意識到,刻在骨子裡面的觀念,不會随着時間而改變,也不是自己和他有一個孩子就能改變的。離婚,是自己唯一的選擇。

《道德經》中曾說:“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大概意思就是做人要簡單樸實,寬厚待人。換一句話來說,做人不能太精明。雖說人生在世,是為利而來,為利奔走,但不能因為利益,精明過度,尤其是不能對自己的枕邊人精于算計。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用來形容文中的男主角,很合适。妻子原生家庭的财富,至少在目前而言,不是你的東西。是以去貪圖不是你的東西,是不對的。算計過了頭,最後毀了婚姻,兩手空空,也是自找的。

做人,還是要真誠一些,我們不做冤大頭,也不要在情感關系中,追求完全對等的付出和回報。畢竟情感關系,之是以有情感兩字,還是說明,在這段關系中,感情的分量,也舉足輕重。

“公婆為啥住進我娘家的拆遷房?”“幫你占着房子,别不知好歹”

--END--

圖檔|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