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太子參

作者:中醫造夢者

  補虛藥之補氣藥

  補虛藥:凡以補虛扶弱,糾正人體氣血陰陽的不足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虛藥,也稱補益藥或補養藥。根據補虛藥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四類。

  補氣藥:本類藥物性味多屬甘溫或甘平,主歸脾、肺經,部分藥物又歸心、腎經,以補氣為主要功效,能補益髒氣以糾正髒氣的虛衰。補氣又包括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補元氣等具體功效。

  太子參,作為中醫裡的滋補中藥之一的中藥材,已被衛生部列為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具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尤其适合小兒、老人及虛不受補的人群。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太子參

  來源:太子參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幹燥塊根。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洗淨,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後曬幹或直接曬幹。本品氣微,味微甘。以肥厚、黃白色、無須根者為佳。生用。

  相關名字:孩兒參、童參、雙批七、四葉參、米參。

  産地:主産于江蘇、山東。此外,安徽等地亦産。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經。

  功效: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性狀鑒别: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太子參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太子參

  藥材性狀:

  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3~10cm,直徑0.2~0.6cm。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頂端有莖痕。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樣;或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

  1.脾虛體倦,食欲不振

  本品既能補脾氣,又能養胃陰。治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口幹舌燥者,可與山藥、石斛等益脾氣、養胃陰之品同用。

  2.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

  本品補氣之力較為薄弱,然兼能養陰生津,且其性平偏涼,屬補氣藥中的清補之品,臨床适用于小兒及熱病之後,氣陰不足,倦怠自汗,口幹口渴,而不宜溫補者。因其作用平和,多入複方作病後調補之藥,常配伍黃芪、五味子、麥冬等益氣固表、養陰生津藥。

  3.肺燥幹咳

  本品能補肺氣,潤肺燥,治肺髒氣陰不足,燥咳痰少,舌紅少苔者,可配伍南沙參、麥冬、知母等補肺氣、養肺陰藥。

  用法用量:煎服,9~ 30g。

  使用注意:表實邪盛者不宜用。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氨基酸、多糖、皂苷、黃酮、鞣質、香豆素、甾醇、三萜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

  2.藥理作用:太子參水煎液、多糖、醇提物、皂苷能夠增強免疫功能。太子參水提物、75%醇提物、多糖及皂苷具有抗應激、抗疲勞的作用。太子參多糖具有改善記憶,延長壽命作用。太子參水、醇提物能提高小腸吸收功能,并對脾虛模型有治療作用。此外,太子參有降血糖、降血脂、止咳、祛痰、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鑒别用藥: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太子參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太子參

  【鑒别用藥】西洋參與太子參均為氣陰雙補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氣,補脾肺之陰,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參性平力薄,其補氣、養陰、生津與清熱之力俱不及西洋參。凡氣陰不足之輕症、熱不盛者及小兒,宜用太子參;氣陰兩傷而熱較盛者,當用西洋參。

  太子參禁忌,太子參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中藥十九畏十八反裡就有諸參叛藜蘆、人參畏五靈脂的說法,是指有些藥物合用會産生各種副作用,是以太子參不宜與藜蘆、五靈脂、皂莢同用。服太子參後也不宜吃蘿蔔和喝茶,以免影響藥效。

  表實邪盛(人體受外邪侵襲,或因痰火、淤血、蟲積、食積、水濕等阻滞所引起的實性證候)者不宜食用。

  其他

  太子參的藥用曆史不如人參那麼長,但從現代研究來看,依舊屬于一味比較熱門的藥材。它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應激、抗疲勞、改善學習記憶、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止咳、祛痰、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種藥理作用。雖然太子參具有如此衆多的補益功效,但是“是藥三分毒”。中藥治病往往是靠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的,任何藥物大量服用後,藥力過了就會打亂人體的正常陰陽平衡,進而導緻毒副作用。

  四種參的差異

  補氣藥裡的四種“參”已經和大家講完了,那麼,四種“參”在使用上有哪些不同呢?

  四種參都有補脾肺之氣、益氣生津的作用。

  人參益氣救脫之力較強,單用即可見效,如:獨參湯。又可補益心腎之氣,安神增智,扶正祛邪。

  西洋參偏于苦寒,又可補陰清熱,較宜于熱病所緻的氣陰兩脫之證。

  黨參補氣作用較人參緩和,藥力薄弱,又可補血。

  太子參補氣生津的作用較上三種參要差一些,但它長處正在于此,為不可多得的“清補”藥,适宜長期服用。

  生活中,總有些家長給小孩吃參類補品導緻興奮、睡不着覺、煩躁,也有部分給小孩食用過多的燕窩、雪蛤、海馬、巴戟等補腎的食材導緻性早熟、長不高的例子。中醫講虛則補之,是以建議家長不要給小孩過度補益。如果真有必要給小孩進補,可以選擇太子參,但也要注意用量。

  注:内容及圖檔來自教材和網絡,僅作科普學習,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