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作者:主創團·牧青野

網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做父母的,最容易被老師的哪句話迷惑?”

高贊答案:“你的孩子很有才,隻是沒好好學。”

當老師的時候,我也經常發自肺腑地,對家長表揚他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賦,而且每次還會很肯定地對他們說:“不要擔心,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直到我有了孩子,在育兒過程中,老母親經曆了“我娃真是個天才——好好學習就行——别惹事就可以——健康長大就好”的心路曆程後,才發現,真相哪有那麼簡單?

父母以為孩子小有才華,代表他們很容易在某方面大放光芒。

其實不是,孩子自己的認知,家庭教育的引導,後天的付出,這些都會影響這點小才華能不能最終獲得大成就。

英國學者貝爾納曾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攔才能的發揮。”

我們常說做父母的,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天賦。

“小有才華”,就是這個天賦的萌芽。這點萌芽最終能不能茁壯成長,取決于我們怎麼引導孩子。

比如,在發現孩子某方面有優勢後,如果父母因勢利導,就能讓孩子的小才華發芽長大,最終開花結果。但如果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功虧一篑。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小有才華,是命運的一次加持

在很多人心中,年少成名的蔣方舟應該算是“小有才華”的代表了。

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被清華降60分破格錄取,畢業後就任新周刊雜志副主編。

在大衆高期望中長大的她,成年後多年沒有好作品,反而經常被各大節目邀請為嘉賓,很多人開始質疑她的寫作能力,诟病她“德不配位”。

這場“少年成名”,過早地消耗了她的才華,讓她無力應對長大後撲面而來的諸多考驗和質疑。就像她在多次采訪中,都曾感慨過的一樣:

“這個世界對小有才華的人是很殘酷的。因為小有才華,意味着這類人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有更多一點的天賦,但這一點天賦又不足以支撐他攀登至最高峰。”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能超越,卻不能到達頂峰。

以為本可以,卻很難做到。

我的一個學生,作文寫得非常好,隻要學校組織作文比賽,她都是毫無懸念的一等獎。

原本,按照老師和父母的期許,她隻要好好發揮寫作的優勢,其它學科上再多下點功夫,等讀大學時報考文學類專業,把她寫作上的天賦,紮根到更富饒的土壤中去汲取養分。

可讓人可惜的是,因為對自己的才華過于高估,她不管不顧一頭把自己紮在了寫作這件事上,荒廢學業一心想要當作家。每天沉迷在給各大報刊雜志投稿,無奈文筆終究還是比較稚嫩,積澱又不夠,收到的隻有一封封退稿信。

最後,她的那點小才華在一次次強制輸出中也被消耗幹淨了,隻能頂着“江郎才盡”的帽子成天顧影自憐。

把命運之手賦予自己的一點才華,誤認為是自己已經擁有的實力,就很容易埋下悲劇的種子。

道理都是相似的,放到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中,你就會發現:相比小有才華給孩子帶來的短暫的榮譽和享受,為隻是小有才華而帶來的“很難達到更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大。

就像一篇文章中所說:

“擁有驚世大才的孩子,不用學就會,可以天高任鳥飛;沒有才華的孩子,也不用學,步步向前,也能一日千裡。

但小有才華的孩子,一旦知道怎麼飛,卻必須先像普通孩子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這一個過程中,他們要不被痛苦壓倒,不被惰性拖住,繼而才能借力離地,加速爬升,翺翔蒼穹。”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所謂天才,不過是聚焦在點,放大成星光

“亞洲飛人”蘇炳添,小時候因為爆發力強,被體育老師招進校隊。但卻因為成績并不突出,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被教練重視。

即使如此,他仍然認真對待每一次訓練,從不間斷。

直到2006年中山舉辦市運會,教練沒找到合适的參賽者時,才想起了蘇炳添。

也正是這一次機會,讓蘇炳添一路飛馳,在2021年8月東京奧運會上,以9秒83的成績,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

但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比如前段時間,在一次采訪中,蘇炳添就說起自己并不是最有天賦的,之是以獲得現在的成就,離不開背後的努力。

在經曆低谷時,為了突破,他把右腳起步的肌肉記憶硬生生掰成了左腳起步。為了形成肌肉記憶,每天走路時、睡覺前,他都會在腦海中演練無數次這個動作。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網上有張他和尤塞恩·博爾特比賽時的圖,網友們評價:左邊是天賦,右邊是努力。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相比普通人,蘇炳添在田徑方面是絕對的“天才”,但相比賽場上經常“放水”的真正天賦型選手博爾特,蘇炳添能最終和他相拼,付出更多的是一滴滴的汗水和一個個日夜的堅持。

《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zú)而砺(lì)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簡單了解:子路認為南山有一種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了直接使用,鋒利的可以貫通犀牛的皮革。這樣來看,天生就有才能的人,還需要什麼學習呢?

孔子卻說:“假如拿這箭在箭末發弦的地方裝上箭翎,箭頭磨得更加鋒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嗎?”

才華是刀刃,努力與堅持是磨刀石,想要刀刃鋒利,就離不開一遍遍地耐心打磨。

孩子亦然。

唯有腳踏實地,力求精進,把小才華放大,才能成為艱辛磨煉後給自己鍍的金身。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父母,是孩子的“定海神針”

之前,因為模仿老師走紅的鐘美美,惟妙惟肖的表演,曾被很多網友稱贊為“老天爺追着喂飯的表演天才”。

連著名編劇史航都忍不住評價:“這孩子以一己之力,一腳把我踹回了少年時代……現在想起來還瑟瑟發抖。”

一開始,當有經紀公司拿着重金來找他,想和他簽約時,還是孩子的鐘美美也有一點小小的動心。

但他的母親卻站出來嚴詞拒絕了經紀公司,并對他循循善誘,告訴他要以學習為重。

媽媽的清醒,點醒了鐘美美。

後來,他在采訪中表示:“如果學習好了,将來不止一百萬。做演員,最起碼要有一個文化素養,文化素養這種東西,久而久之,都是會展現出來的。”

最後他也決定:“我不想做沒有文化素養的演員,我要考北京電影學院。”

看到他的回答,網友紛紛贊歎:才13歲的孩子,面對誘惑時就能這麼堅定自信,太人間清醒了。

對自己的認知清醒而冷靜,不被小才華帶來的捷徑迷惑,不因才華自驕,也讓這個孩子未來的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之前,被曝光的“日賺一萬,年賺百萬”的童模事件中,有另外一種父母,他們為了多賺錢,讓孩子不停地參加高強度拍攝,甚至拍到半夜2、3點,為了成片效果好,孩子一旦不配合就動辄打罵。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有人評價:這些父母是把孩子當做了生意,而生意的成本,是自己孩子的童年。

新聞剛爆出來時,還有一些童模梳着潮流的發型,對着鏡頭侃侃而談自己一年掙多少錢,長大了要娶誰當老婆。

這些孩子們,因為外貌和鏡頭表現力的一點優勢,在本該充滿童真的年紀,被父母帶着過早地接觸了成人世界的名利。

就像有些網友吐槽的:這不但是啃娃,還是坑娃。

有句話說:“父母的認知,是孩子未來的上限。”

說到底,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要為自己的思想認知和選擇買單,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是以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做出對的選擇,對父母來說尤為重要。

有時候,不怕孩子的小有才華得不到施展,就怕有些父母想要一蹴而就,最終讓孩子成為“傷仲永”,徒留一聲歎息。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潛心修煉的定海神針,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更上一層樓的助燃劑。

古語有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孩子的小有才華,最終到底是會湮滅于衆,還是會大放光芒?

不在于孩子這塊璞玉是什麼樣,而在于父母這個煉石人。

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自曝”:有天賦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這一點

羅翔曾在一個視訊中談起“宿命論”,他說自己并非是“宿命論”,而是“命定論”。

因為他覺得“宿命論”代表你命中注定就會得到一些東西,不需要去努力,不需要受辛勞,這是非常消極的思想。

但“命定論”不一樣,它更多的是一種命運對人生的一次加持。

小有才華,就是命運對孩子的一次加持。

我們做父母的,在發現孩子某方面的天賦後,比起心存幻想,不如引導孩子以努力和堅持做基石,把未來的不确定性,投注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上。

厚積薄發,才能等待來日方長。

千萬次的磨砺,才能換來才華的最終綻放。

這樣,仰起頭的期待低了,沉下心的付出多了,孩子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長遠……

與父母共勉!

牧青野:從教11年,中國少兒語言藝術學會進階教師,育兒、心理領域深度研究者,10萬+爆文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