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負債累累的時候,可以看清他的人品

作者:布衣粗食

01

于丹老師說過:“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人與人交往,拼到最後,靠的是人品。弄丢了錢,沒有關系,人品丢了,就真的偃旗息鼓了。

當一個人的名字成為了品牌,那麼他落難了,也會有人幫忙。

有句話說得好:“落難見人心,落淚見真情。”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年代,當一個人負債累累的時候,人品就一覽無餘了。

一個人負債累累的時候,可以看清他的人品

02

人品差的人,逃避現實。

在春晚的舞台上,趙本山和宋丹丹演了一個獨幕喜劇《鐘點工》。

趙本山為了取悅宋丹丹,說了一個笑話:“一隻老虎追一條蛇。蛇溜進了水裡,老虎隻好在岸邊等着。過一會,水裡爬出一隻烏龜。老虎拿着烏龜,說‘小樣的,别以為你穿個馬甲,就不認識你了。’”

有多少人,為了逃避債務,改頭換面,換掉聯系方式,就是家人都不會再見面了。

一個馬甲,可以掩蓋負債累累的事實,卻沒有辦法掩蓋内心的肮髒,無法真正擺脫社會責任。

《南方都市報》上有一條資訊:在廣東惠州惠東,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女人叫沈某。2014年,因為負債數額很大,然後一直四處躲藏。

2015年,她騙取了一百多萬,用來整容。然後用另外的身份,在社會上,大搖大擺地過着好日子。最後等待她的,是“嚴懲不貸”四個字。

古人說:“人為财死,鳥為食亡。”

總有一些人,铤而走險,分明有辦法還錢,但是他卻為了一己私利,當上了老賴。他可以通過和債主溝通的方式,取得諒解,但是他卻一言不發,活成了空氣,就是債主上門來了,還百般抵賴,說一句“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狠話,讓人心寒。

人品差的,在負債累累的時候,把“馬甲”二字,用到了極緻:把現有的錢财,轉移出去,制造一無所有的假象;和家人斷交,把所有的禍事,都留給自己,也不要家人一起承擔責任;夫妻離婚,但是不離家,導緻别人對他無計可施;外出多年,銷聲匿迹......

人品好的人,穿着馬甲,可以保暖,可以讓自己變美;人品差的人,穿着馬甲,醜陋無比,就像添加了一堵遮羞牆。

一個人負債累累的時候,可以看清他的人品

03

人品好的人,面對人生。

在平塘縣平舟鎮擺克村,有一位叫趙應仙的老人,已經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了。

本來,她應該享受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的好日子。可是,因為兒子患病,家庭陷入了困境。為了治病,兒子向當地的銀行借了一萬多元。

病來如山倒。兒子在醫院裡躺了幾個月,還是離開了。

老年喪子,人生的一大悲哀。悲痛之餘,她卻惦記着借款的事情,重新拿起鋤頭,靠種地,為兒子還債。

稻谷、豆角、青菜蘿蔔,一點一點變成了錢,然後還給銀行。

老人說:“當初,兒子走了,還有一個一歲不到的孫女,一萬多的貸款,簡直是天文數字。”

好人有好報。老人的舉動,感動了大家。銀行主動減免了利息,周圍的群衆,主動幫助她賣東西。

有人點贊:“替子還債,對得起良心,挺直了腰杆。”

老話說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個人品好的人,即便負債累累了,也沒有關系,在大家的幫助下,總能走出困境。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如果一個人打算還錢,那麼他就會過勤儉節約的日子,每天省出幾塊錢,日積月累,也能把債務還上。

當一個人主動和債主溝通的時候,可以取得諒解,并且能夠争取到更多的還債時間。

慢慢來,十年不行,那就二十年;一輩子不行,那就幾代人一起努力吧。哪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個人負債累累的時候,可以看清他的人品

04

人品好的人,再窮都會幫助别人。

《菜根譚》裡有言:“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事實上,一個負債累累的人,曾經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那些願意借錢給你的人,都是貴人。

當初,你找人借錢,如果大家不看在感情的份上,誰願意借啊?哪怕是一起做生意,合夥投資,也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初衷是美好的。

受人恩情,理當回報。如果沒有能力去幫助很多的人,但是可以日行小善,展現自己的感激之情。比方說,看到摔倒的老人,扶一把;遇到掃大街的人,主動去幫忙。

很多好事,是不要花錢的,并且可以樹立良好的形象。也許,被你幫助過的人,反過來也會幫助你,讓你盡快脫離困境。

人啊,隻要心是溫暖的,那麼世界就不會冷漠。

與其怨恨社會,不如感激社會,赢得人心。當你的身邊,聚集了很多好人的時候,抓住一次機遇,就可以翻身了。正所謂,心有多好,命就有多好。

一個人負債累累的時候,可以看清他的人品

05

從未有人因為賺錢而身敗名裂的,但是有人因為借錢身敗名裂。

借錢還錢,都可以看清一個人的人品。雖然人品不能賣出去,變成錢,但是人品可以變成一股力量,讓自己賺到更多的錢。

人窮沒有關系,就怕心窮;欠債沒有關系,就怕變成老賴。

俗話說:“伸頭是一刀,縮頭還是一刀。”任何惡行,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當你負債累累的時候,别害怕,你的人品,就是翻身的機遇。

願你,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