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學會合理化你的行為

作者:青玖情感嶽清老師

其實,你每一次的口不擇言與不知所措都可以找到理由和解釋。

——青玖情感

善于找理由的人

心理學:學會合理化你的行為

你覺得,如果一個人很擅長找理由,這個人如何呢?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可靠。太過于油腔滑調,不踏實,不能承擔責任。

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多的事情,或許發生時,隻是來自于一時沖動。它造成的後果,總是在我們的預期之外。當我們面對這些預期之外的後果時,便需要為我們之前的行為找一個理由。不論是為了安慰自己,還是有說他人。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不缺少這樣“善于找理由”的人。當然在這裡,所謂的“善于找理由”,并不等同于“不停地找理由”。而是他們非常擅長在合适的場合下,為自己找到聽起來最有邏輯、最有道理、最能被人接受的解釋。

這種人,不僅不會受到大家的反感,反而常常是人群中那個最随和、善解人意的存在。

我身邊自然也有這樣的朋友。我也曾問過他們,關于找理由,替自己的行為開脫的事情。

-“難道這種行為,不屬于一種變相的違心或者欺騙嗎?”

-“對于一件已經發生了,但并不那麼圓滿的事情,為它找到一個合适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才是最好的結果。這就像别人讓你幫他帶一份外賣,你因為不想繞路,買了别人不愛吃的,直接告訴他,他會生氣,但如果說是自己發現了一家新店,期待跟他一起嘗一嘗,事情就會獲得一個快樂結局。如果一件事,大家都期待有一個好的結局,那麼在一些無傷大雅的環節上,修改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心理學上的合理化

心理學:學會合理化你的行為

這種給自己的行為找理由的行為,在心理學上,也有着它的專有稱呼,叫做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當個體的動機未能實作或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範時,盡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給自己的作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掩飾自己的過失,以減免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此種方法稱為“合理化”,換句話說,“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來解釋并遮掩自我的傷害。

是以,合理化不僅可以用來,給予别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可以用來進行自我安慰和自我調節。

比如,當你去一家很火的網紅店買某樣美食時,到了那裡,才發現,這家店竟然沒有開門。此時,你就會勸自己,或許它隻是被人吹噓的很好吃,實際也并不怎麼樣。通過這樣的心理安慰,你可以得到吃不到美食的心理平衡。也就是一種自己通過合理化,給予自己安慰的行為。

而通過合理化,給予其他人心理上的平衡和舒适感的方法,則經常被用在人際交往和情侶關系中。

其實人類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本能。社會心理學表明,人會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理化的解釋。這是因為人類的潛意識中,都會認可自己的價值。是以,人類就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去做的理由。當然不同人對于這種本能的利用,也是有強弱之分的。

情感挽回中的合理化

心理學:學會合理化你的行為

在情侶交往,及情感挽回中,合理化也是經常被用到的挽回技巧。學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能夠更好的讓對方接受我們,建立舒适的、正向的溝通。但想要熟練的運用合理化,有下面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 先直面問題再合理化行為。注意,合理化并不是不認賬。對于我們做過的事,以及造成的後果,我們要敢于面對。先認定客觀現實,再去做解釋。如果這件事,是我們做錯了,那麼我們一定要首先道歉,再解釋原由。
  2. 要從對方的角度切入。在合理我們的行為時,一定要要以對方的感受為出發點。情侶交往和情感挽回中,我們利用合理化來解釋溝通時,其目的是要讓對方接受。是以,我們所找到的理由,也一定要是能讓對方感到舒服的。比如,我們是為了幫助他,我們是考慮到他的健康,我們是為了關系更長久等等。

3.不要過于頻繁的使用合理化。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合理化這個技巧在,就任意而為。在每次情緒不受控、行為不受控之後,都試圖尋找理由,給出解釋。過于頻繁的使用合理化,必定讓對方感覺我們很虛僞。隻是會說,會找理由而已。

心理學:學會合理化你的行為

合理化并不是讓我們去做一個逃避責任的人。敢作敢當,但同時不傷害到别人,才是合理化的真正目的。

#情感#

再愛一個人,也不要忽略這件事

等待下去,夢中情人就永遠在夢中

這樣和你吵架的人,真的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