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傳世的古代玉器是指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玉器中,非經正式發掘出土的和從未入土而流傳于世的那部分玉器。傳世古玉摻雜着僞古玉,辨僞是迫切要求。楊伯達在玉委會會刊上發表的《傳世古玉辨僞的科學方法》一文中結合傳統的辨僞經驗和當今各學科發展趨勢,為我們介紹了古玉科學辨僞法基本内涵。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玉環 商 徑7厘米 孔徑6厘米 厚1.2厘米

傷殘辨僞

鑒寶天下

古玉在長期瘗埋過程中遇上塌陷、軋擊、滲水沖刷;在出土、流傳過程中亦常常受到敲軋、磕碰,多遭損傷緻殘,完整者較少,這已是常識。作僞者也熟知這一點,便在僞古玉上再用砣頂、敲擊、擲摔等方法制造傷殘。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玉環 新石器時代 徑8.8厘米 孔徑3.7厘

砣機的小圓坑類似氫氟酸所蝕之傷痕,宛若自然的傷殘;有時為了做墨玉黑點,便填入黑色膩子,如不注意便會誤認成墨玉點子;還有的為了在質地堅實的玉材上染色,也要用砣子頂出疏密有緻的小坑,僞色便吃進,再烤成人工沁色。清代僞古玉和仿古玉多用此法做人工傷殘再烤色。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玉人首 商 長4.3厘米 寬3.4厘米

銘款辨僞

銘是指文詞,款是指年款、名款。古玉與青銅器不同,帶有銘款者極少。紅山文化僅見一件獸首玦在獸頭上有刻畫符号;良渚文化玉璧、玉琮上出現了象形符号,均尚未解讀,不知其意。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玉獸面紋琮 商 高6.1厘米 徑7.3厘米

安陽玉器上出現了琢刻的或書寫的銘文;三門峽西周虢國及曲沃北趙晉侯的玉器上也琢刻了銘文;戰國出現了以玉版書寫的盟書及篆刻篇幅不等的玉器,可稱為銘刻玉器;戰國出現的玉印、秦制傳國玺、漢代寶玺及剛卯亦均為銘刻玉器。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玉鑿 新石器時代 長11厘米 寬2.9厘米

此後,曆代均以玉制冊,以祀神靈或用于典章,五代已見陰篆楷體哀冊。明清有陸子岡款或子岡款玉器及詩畫并茂的子岡牌子。清代有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等款玉器及篆刻乾嘉兩帝禦制詩的玉器。目前已知有僞印、僞剛卯及僞子岡款、僞宣和、僞乾隆年制款、僞乾隆禦制詩等僞銘款玉器。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玉玦 紅山文化 徑5厘米

上述為古玉辨僞必須掌握的一般規律,不可忽視。但具體到某一件古玉的辨僞時,要抓住其主要方面,尋找出破綻便可作出正确的判斷。宏觀上的全面性和微觀上的個别性也是古玉辨僞研究和實踐時必須重視的。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劉家窪遺址出土玉琮

以上所講的意見是根據文獻記載和個人鑒定、辨僞時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加以歸納,整理成文的,供同志們參考,絕無利用拙文向各位推廣己見的意思。我經常想,制造僞古玉的各種伎倆既不科學,更不是什麼絕技,是以并非神秘而不可識的。

掌握古玉科學辨僞法,解鎖古玉辨僞技能

明代玉佩

反之,凡作僞者必圖暴利,都急于求成,便留下這樣那樣的破綻,是以,竊以為識破僞古玉并不難,而其難在于能否堅持“認真”二字,隻要認真觀察,面面俱倒,總可以找出僞古的破綻。

古玉辨僞是要重視實踐,但對待經驗也要靈活應用,切不可生硬地、片面地将其絕對化。最後,引用晚清鑒賞家倪埙有關經驗之談的一段自白,供同好們參考:大凡古董一道,不可無憑據,又不可執定憑據。一物到手或真或假,變态百出萬端,泥成說者非,扭成見者非,離成說而毫無成見者更非。心靈眼亮失之者鮮。餘學古數十年,迄今未能自信,而自間覺稍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