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玉上的蟠螭紋

作者:玉癡王紅旗

蟠螭紋是古玉上常見的紋飾,隻有對它深刻地了解、分析,才能更好地識别古玉并正确地判斷其制作的年代。下面就談一談不同時期古玉上蟠螭紋的特點。

戰國時期

古玉上的蟠螭紋

戰國透雕蟠螭紋玉璧

蟠螭紋頭部的特征是圓眼、大鼻、眼尾稍有細長線。雙線細眉,上線很淺很細,往往不易看出。下線明顯,貓耳,大多數耳朵方圓。腿部線條彎曲,腳爪往往向上翹起,用曲折的弧形線,盡情地把關節主要活絡胛骨都表現出來。

蟠螭身上的附帶紋飾一般都用陰線勾勒,其中有彎茄形滴水狀的陰刻紋,是戰國時代的首創。在這種紋飾中又有一道、多道的細劃線,尾部有陰刻線呈絞絲狀,使整個蟠螭紋顯得活潑有趣,這種絞絲尾也是戰國首創,往往是兩道陰刻線一組,也有一道一道的。

漢代

古玉上的蟠螭紋

河南博物院漢代蟠螭紋玉劍珌

古玉上的蟠螭紋

蟠螭紋韘形佩

蟠螭紋眉向上豎,并往内鈎,眉毛淺,若隐若現,柔中有剛。元明時代仿漢代蟠螭,眉毛深、粗、生硬,不像漢代細緻生動。鼻梁中出現細線劃紋,漢代蟠螭形身體和戰國的大同小異,但是出現了由兩個卷雲紋所組成的尾巴。

六朝

古玉上的蟠螭紋

東晉 白玉蟠螭紋劍飾

蟠螭紋的眼與戰國的形式稍有紋變,即在靠近鼻梁處稍微拖出一些,眼梢略長而有彎度,嘴邊面腮上多數有凹槽。這是很重要的特征,其他時代沒有。短腿,前腿一般隻有一個,後面有闊帶,可以說南北朝的蟠螭紋隻有三條腿;尾部寬闊粗壯,其他獸類也是這樣,這是六朝的主要時代特征。

唐代

蟠螭紋頸上有人字形紋,脊上開始有陰刻脊線,有的在腿部的關節處刻有類似雲的紋飾,這種紋飾在六朝的蟠螭上已出現,唐以後的蟠螭上也有,但六朝和唐代蟠螭上的雲紋隻有一鈎,後來的雲紋則更卷曲一些。

宋代

古玉上的蟠螭紋

蟠螭紋鼻下有一很寬的陰刻線,嘴翹起好像凹槽一樣,口部突得更起,有立體感。用手觸摸,可摸到一點嘴唇,這是宋代蟠螭紋的主要特征。

元代

古玉上的蟠螭紋

首都博物館 螭紋玉帶飾

蟠螭紋頭額寬闊并且很高,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個面部的前端,占據的面積隻有面部,大多有毛發。毛發作強風飄拂狀,毛的尖端往往隻到兩肩之側。

蟠螭紋大多是圓身、聳肩,前腿彎勢柔軟,後腿一曲一伸,整個體形呈爬行狀,後伸之腿矯健有力,姿态美觀。

古玉上的蟠螭紋

武漢博物館 蟠螭紋玉飾

圓身上刻有陰線一道或兩道,從兩肩中間伸至臂部以代表脊柱,并以脊柱為界,兩彎再刻出單線或雙線的筚狀紋以代表肋骨,後期有蟠螭脊線兩旁沒有這種線條,不過數量很少。

古玉上的蟠螭紋

元浮雕蟠螭紋白玉帶闆

四肢的關節處都飾有卷雲紋,這是元代蟠螭紋最顯著的标志。尾也作卷雲狀,分兩股,一長一短,左右分開,尾特長,作旋渦狀,長度超過以前各個時期。

明代

古玉上的蟠螭紋

蟠螭紋頭形較元代為短,眉眼大多由面部中央勾出,眼形有圓圈眼、三角眼、橄榄形的斜直眼、長梢眼和蝦米眼等形式,變化無窮,以雙眼突出的蝦米眼為最多。頭部上端有有角或無角者,發形變化多端,有飄抻、有上沖、有貼肩、有兩分等,少數蟠螭身軀兩側也有筚狀紋。有的圓身,兩側用斜刀切削,形成直楞線,表示脊柱挺健,以增威勢,這種風格形成于明代,是與元代蟠螭的區分特點。

清代

古玉上的蟠螭紋

清翡翠蟠螭洗

蟠螭紋具有以前各個時期所不具備的特點,一般以白玉為多,玉質大都無沁,凡玉色白、遍體渾圓光潔者皆為清代之物。以上是不同時期玉器上蟠螭紋的具體特點,隻要熟悉掌握就能提高辨識古玉的能力。

古玉上的蟠螭紋

清代 蟠螭紋玉帶鈎

清代玉器上的螭紋,很無規律,有的是戰國或兩漢玉器上的螭紋,有的則綜合各代玉螭紋而作的所謂“四不象”螭形紋,頗有千姿百萬态之感。更有一些裝飾性圖案螭紋,盤纏卷曲,抽象變形,各顯神氣。綜上所見,就整個清代玉螭,其最大特點是下唇有須,身較光素,頭部較大,身尾略短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