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作者:濰城釋出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裁一寸錦緞,縫幾許韶華,纖素手繞了五彩線細密如三月杏花雨,紅錦鯉隐了春江水缥缈似紅塵千帳燈。那年春晚,李宇春的一曲《蜀繡》,讓古老的刺繡技藝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若要細細道來,南方的四大名繡自然各有千秋,而北方,古濰縣的繡藝亦可稱一絕。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丁培玲刺繡作品《十笏園》)

濰縣的刺繡雖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的齊魯織繡,但真正盛極一時,卻要到清光緒年間,當時濰縣女眷在本地繡的基礎上吸收了南方的技藝,逐漸形成了刺繡圖案簡練生動、色彩鮮明熱烈、繡工精緻細膩的特色,一時間民間刺繡興起,素有“九千繡花女”之稱。

之後到了民國時期,繡制品又發展出禮服、霞帔、裙衣、轎衣等式樣,憑精美的繡工被廣為傳播,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刺繡廠廣建,民間手工繡藝也得以傳承。此外,當地刺繡藝人還設計了許多濰繡欣賞品、旅遊紀念品和工藝品,其中既有花鳥、山水、魚,又有名人墨迹、名勝景觀、仿古銅器等,繡品每每獲獎,為濰繡增添風采。

而将濰縣繡藝表現得淋漓盡緻的,當屬山東省工藝美術刺繡大師——丁培玲老師。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丁老師自幼學習傳統刺繡,曾師承于郝桂君和田翔千夫婦等老一輩刺繡名家,憑借自身的禀賦和多年的刻苦修習,将濰繡的各種針法、技法融會貫通後又獨成一家風格,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參與繡制了《蓬萊日出》《松鶴延年》等濰繡名品,曆年來為濰繡的傳承發展多有貢獻。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丁培玲刺繡作品《柿柿如意》)

丁老師非但刺繡作品栩栩生動如同實物、色彩鮮明絢麗,其麻布絨繡的繡藝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絨繡中的山水布景虛實分明、色彩濃淡過渡有緻,尤顯國畫的悠遠意境,而摹的油畫作品則色彩搭配濃郁、光線層次分明,畫中人物更是形神兼備,獨顯浪漫而多元的人文主義情懷。其代表絨繡作品《桂林山水》真實再現了李可染大師筆墨酣暢的水彩風采,不愧為中西結合的藝術奇葩。

如今的丁老師雖年已逾古稀,但身子骨一如年輕時健朗,而且耳聰目明,常常得了思路飛針走線一繡就是大半天的時間。常在想,丁老師如今爽朗、豁達的性情必然和刺繡有關吧,即便偶有了憂慮,挑針穿線間心早靜了下來,覺得生活乏味了,慧思一轉,布帛上早已勾勒出萬幹繁華的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丁培玲刺繡作品《多壽》)

古有詩詞形容繡女,道“娉婷閨中女,巧手繡鴛鴦”,卻鮮少有章卷形容繡師,若有,也應該剛好是丁培玲老師的模樣吧,眉眼間依舊可見年少的容色清麗,添了年歲更添了娴雅的氣質和通透的品行,有出神入化的繡藝更有傳承刺繡的責任感,一如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錦繡,色彩明豔不乏厚重的底蘊,技藝練達更添瑰麗的本心。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丁培玲簡介

丁培玲,女,1949年生,山東濰坊人,擅長刺繡、絨繡。作品《長城秋色賦》《金雞報春》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受到業界好評;《毛主席像》《革命聖地》等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中展出;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首席技師。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END-

本欄目由中共濰城區委宣傳部文化科統籌,融媒體中心制作

本期編輯:一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文化濰州】繡出一個錦繡河山

聚焦濰城 服務民生 精彩資訊 權威釋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