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在濰柴動力召開的2021年度業績釋出會上,濰柴董事長兼CEO譚旭光炮轟新能源車。
他直言:無人駕駛是忽悠,輔助駕駛才是希望。未來新能源車,特别是乘用車将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産能過剩。
此言一出,在網絡上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認為,濰柴董事長CEO譚旭光敢于說真話,并非是危言聳聽。
但也有人認為,他之是以會發表這樣的觀點,是擔心濰柴發動機賣不出去了。
公開資料顯示,濰柴最早建立于1946年,2002年成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員工規模達到了15萬人,2021年營收超過3000億元,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77位。
同時,也是中國制造業500強第23位和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第1位。
業務闆塊包含動力系統、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海洋交通裝備以及智慧物流。
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遍布亞洲、歐洲和北美市場。
應該說,濰柴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
那麼我們就來讨論一下,濰柴董事長兼CEO譚旭光以上觀點,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未焚徙薪。
在前面我們已經對濰柴做了大緻的介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此番言論,大機率并不是因為擔心發動機賣不出去。
畢竟,作為一家規模如此之大的上市公司,濰柴并不單一依靠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業務。
況且,濰柴動力在乘用車領域涉足也并不廣泛。
由此我們可以斷定,濰柴董事長兼CEO譚旭光基本上沒有可能因為自身業務原因,而炮轟新能源車市場。
而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對于國内車市整體發展的一個判斷。
其實,關于新能源車的無人駕駛,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争議。
就目前來看,即便是特斯拉、蔚來以及小鵬這樣稱的還是主流造車新勢力車企的汽車品牌,離實作真正的無人駕駛也還有着很長的路需要走。
另外,關于新能源乘用車産能過剩這個問題,也不是不可能不出現。
看一下國内近幾年造車新勢力車企的發展中,那些已經倒閉的車企,就可見一斑。
再加上,随着傳統的燃油車企開始逐漸地發力新能源車市場,對于造車新勢力車企而言,也會有着很大的影響。
2021年,軟銀亞洲總裁閻焱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造車新勢力倒閉潮不會太遠,絕大部分會“死”掉。
綜上所述,車快評認為濰柴董事長兼CEO譚旭光所言不無道理。
甚至,車快評還認為目前國内傳統燃油車市場,同樣也存在産能過剩的情況。
您覺得在未來,哪家車企能夠大浪淘沙生存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檔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系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