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讀書筆記

作者:開心小小的我

大家好,我是小小,愛閱讀愛寫作。

這是米友在評論文章的時候推薦的書,這書的名字就起得真好。過去我除了選老公,其他時候都還是比較聽我爸媽的話。

是以當我爸媽和我老公剛開始一起生活的時候,偶爾會覺得自己就像個夾心餅。兩邊的人,我都愛。但是他們總是把我扯來扯去。也怪我以前沒有太多主見,喜歡依賴他們。

因為不會處理他們的關系,我選擇逃避,經常在公司加班。前前老闆經常誇我加班很努力。其實我不喜歡加班,隻是那段時間不想回家。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方法,每當他們數落彼此的不好的時候,我也順着他們的話說彼此的壞話。并且讓他們知道我是一定站在他們的那邊。

經常在對立面說壞話,居然讓他們的關系反而變好。我老公會說:不要這樣說你爸媽,好歹養你那麼大。我媽會說:他也很好,什麼都幫你做。

原來我爸嫌棄我們給錢太少,像蘇大強一樣拿個本子記錄我們一起生活的費用。三年我們隻給了他們十幾萬,還要補欠他們四萬。他算的标準是本地同學給父母帶孩子的錢。有本地同僚說是給的太少了,好吧。

現在我爸今年還是變了。老公偶爾會給點零花錢我爸。我越說不用給,我老公就是要給一點。老公說今年給我爸零花錢,我爸說:給什麼啊,你們都沒有錢。我用不了這麼多。這話把我老公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輩子能成為一家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真的不想對别人虛僞友好,對自己的家人卻冷漠抱怨。那樣的家庭讓人很傷心。

好吧,唠叨太多了。看看下面的讀書筆記:

1.作為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你可能已經學會為了不影響父母的情緒而自我封閉,這是因為你的自發行為很可能會冒犯敏感的父母。不成熟的父母的過激反應,會讓孩子學會抑制自己,養成被動而順從的性格,而不是培養孩子的個性以及對他人的信任。為了與這樣的父母相處,你更容易選擇短期内見效的辦法——忽略真實的自我與自己真正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你最終會被責任、内疚和羞恥壓得喘不過氣,感到自己被困在家庭角色之中。好消息是,一旦你了解了這樣的父母和他們對你産生的影響,你将再次成為生活的主人。

思考:這個度真的很難把握,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太嚴格不好,太寬松不好。

2.情感不成熟的行為表現在當今社會非常普遍,那些不成熟的人給各行各業的人帶來了很多痛苦。因為這些人熱衷于控制他人,唯我獨尊,他們不會給别人留下足夠的空間或資源,讓别人自在地與他們相處。他們有着以自我為中心的權利感,理直氣壯地忽視他人的權利,毫無顧忌地欺侮、騷擾、利用他人,他們有許多狹隘的偏見,若擔任公職,就會A錢腐敗。

思考:原來這就是情感不成熟。

3.一旦你對内在自我産生了新的忠誠,你就會信任自己、悅納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無價的資訊,它能告訴你需要關注什麼。

思考:正在尋找一個新的自我,希望35歲的時候可以看到她。

4.盡管不成熟的父母在不高興時需要你的注意,但他們很少在你難過時傾聽你的聲音或了解你的感受。他們不會坐在你身邊,聽你訴說自己的煩心事,相反,他們通常會提供膚淺的解決方案,告訴你不要擔心,他們甚至可能會因為你不高興而生你的氣。你感到他們心門緊鎖,好像你在他們心中沒有一席之地,無法獲得他們的同情和安慰。

思考:以前我會覺得我爸媽不了解我,後來看了林清玄老師的書,明白他們那一代人就是喜歡用物質來代表愛。給你好吃和衣服就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我總是求他們了解我,但似乎從來沒有給機會他們了解我。現在嘗試着把過去告訴他們不知道的我的經曆,讓他們了解我為什麼會變了那麼多。事實上我不喜歡高中的自己,于是我強迫自己改變自己。我喜歡大學的我,也喜歡現在的自己。不過我還是想要一個更好的自己,正在努力中。

5.不成熟的父母就像小孩子一樣,他們什麼都不說,想要你憑借直覺知道他們的感受。當你猜不到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就會受傷和生氣,他們期待你知道他們想要的事物。如果你抗議說他們沒有告訴你想要什麼,他們的反應會是這樣的:“如果你愛我,你就會知道。”他們希望你與他們的感受一直保持同步。嬰兒或小孩子希望父母給予自己這種關注是合理的,但父母對孩子有這種期望就不合理了。

思考:這說的就是我爸。哈哈。正在幫助他成長。

6.當他們的不快樂滲透進你的心裡時,你會覺得自己有責任讓一切恢複正常。不成熟的關系系統已經将你拖入了他們的感受裡,以至于他們的痛苦變成了你的痛苦。這時,你會忘記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一旦不成熟的關系系統控制了你的情緒,即便你知道事實并非如此,你也會覺得他們的問題就像是你的問題。

思考:之前看了樊登老師的《低風險創業》裡說到不和父母搞好關系,很難創業成功。于是我開始主動積極修複。發現我一些極端的想法确實來源過去。童年有幾件不愉快的事,我爸生意失敗了總是會把錯怪在我身上。都是我害他失敗,想起他的死亡凝視和怨氣,笑一笑吧,都過去了。還好我初三回湖南讀書了,沒有和他們一起生活。這樣就有一段快樂自由的回憶。

7.培養自我感覺也是自我覺察和自我檢討的必要條件,它們讓我們能夠觀察自己,觀察我們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他人的。如果人們在童年時沒能發展出自我感覺,他們就無法檢討自己,也就無法在心理上成長和改變。相反,他們隻會責備别人,期望别人先做出改變。

思考:我對世界的認知就是從離開我爸媽開始。但是運氣還算好,那時候腦子不太好使。容易相信别人,沒有遇到特别壞的人,一次一次和危險擦肩而過。

8.許多不成熟的父母在童年時都經曆過情感匮乏、虐待或創傷。在内心深處,他們沒有感到真正被愛,是以他們害怕失去地位,變得不再重要。對被抛棄的焦慮以及對羞恥和缺乏價值的恐懼加劇了他們的不适感。因為他們非常害怕沒人愛自己,是以他們必須控制别人,才能感到安全。

思考:我媽常說我爸這個樣子都是因為他爸媽死得早。難道沒有父母的孩子就不可以健康陽光嗎?因為沒有愛,不應該更加努力學會怎麼愛别人嗎?還好我爸是能遇到我媽,感覺這個世界應該沒有其他女人能和他長期生活在一起。現在老了,就好些。偶爾他坐在那裡看抖音,哈哈大笑。這樣的爸爸會比較可愛。

9.當情境愈發複雜和有壓力時,不成熟的人會變得越來越頑固和不知變通。他們一根筋的思維方式讓他們無法考慮個體差異或意料之外的後果。他們以自己的“不屈”為榮,他們把自己僵化的判斷能力稱作“剛正不阿”或者“有骨氣”。

思考:這裡說得有點像我。是以必須再一次改變自己。必須再更新成長。不成長就會沒有更好的未來。

10.不成熟的父母尤其會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為父母做出足夠的犧牲,進而讓他們感到内疚,而且,當他們的生活比父母更幸福時,他們也會感到某種幸存者内疚。内疚并不是要你犧牲自己。不成熟的父母往往索要過多,超過了你能付出的限度。如果你敢說不,他們就會認為你不是真心愛他們。作為不成熟的父母的成年子女,你可能會覺得做個好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自我犧牲。

思考:原來我媽有種想法,她在生活中是比較善良膽小的,對其他人都很好。正因為弱,她無法控制别人,隻能掌控我。但我有主見,不想聽她的時候,她的脾氣就壞起來。其實就是一種無力的掌控感。之前總是不忍心傷害她,覺得她為這個家付出很多。可是後來的關系真的讓人挺辛苦的。自從那一次不記得我們說什麼,她說我就是隻能聽她的,因為我是她生的。不對也要聽。我說,如果是這樣等我一不開心就把兒子打幾頓,沒有對錯。你不要管。因為他是我生的。後來我媽開始檢討自己。慢慢就變好了。現在想事都比較通透。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讀書筆記

本來以為自己看這本書,心裡會波瀾壯闊。但是并沒有,内心還比較平靜。可能是最近和父母的關系還比較好,就不會有特别的共鳴和起伏。

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小夥伴,可以看看這本書。雖然父母養我們生我們,但我們的人生是獨立的。我們需要成長,也嘗試幫父母成長,讓他們活着更有安全感。

謝謝你的點贊關注,開心小小的我,一定會更努力輸入輸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