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首經典詠物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7首經典詠物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在詩詞中,不管優秀的詠物詩,詩人們以物抒心,托物言志,用花木蟲鳥訴說着内心的感受。今日分享七首詠物詩,每一首都是經典名作,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最平淡而思緻的詠蜂詩: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

【唐】羅隐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詠蜂詩諷喻不勞而獲者,對勞動者充滿了同情。

無論是在平原還是在山野,到處都可以見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辛苦釀成的蜜主要是用來供養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卻很少,詩人替蜜蜂發出了“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不平之鳴。

最幽怨纏綿的詠柳絮詞: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轼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抛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萦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随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

上阕主要寫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态;下阕與上阕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

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将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7首經典詠物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最高潔傲世的詠蟬詩: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垂下觸須吸吮着甘甜的露水,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時傳來蟬清遠的聲音。

正是因為站在高遠,聲音才傳得遠,而不是借助秋風的力量。

最驚心動魄的詠石灰詩: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石隻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最意味深長的詠竹詩: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箨,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嫩綠的新竹有一半還包着筍殼,新長出的竹梢才高出牆頭。新雨過後,竹子更加美好潔淨;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

隻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可以長到高矗雲霄。

7首經典詠物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最傲然不屈的詠梅詞: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蔔算子·詠梅》

【宋】陸遊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

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孤獨的生長在斷橋邊,寂寞地承受着風雨,忍受着哀愁。

它聽任百花的忌妒将它中傷,縱然片片凋零,落在塵土中,粉身碎骨碾作塵,清香依然留存。

最氣勢淩厲的詠菊詩: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句,語調斬截,氣勢淩厲,對後世許多有志之士的思想産生了積極影響。

詩人大多托物言志,他們通過對景對物的描寫抒發自己的感情,這難免不是一種情感迸發,對于愛好詩詞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學習詩人這種做法,觀察身邊事物,表達内心情感。

◎本文轉載自“詩詞天地”,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