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書法創作中關于“美”與“醜”的讨論一直都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有一流派就叫“醜書”。書法作為國粹,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無論如何也不能離開美而去談書法。作為書法家要在前人創造的堅實的基礎上去不斷地創造個更美的書法藝術,去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奉獻給曆史,使書法藝術不斷地創新發展。

然而,在目前五彩缤紛的書法界,甚至繪畫界,我們時常都會見到一些作品,畫的是窮山惡水、傻樹醜人,寫的是完全破壞了中國漢字的結構,更談不上筆法、墨法、章法,這能稱上中國書法嗎?也可能是另一類的藝術作品,是書法範圍以外的藝術。它既然不是寫出來的文字,也就不能叫書法藝術。

因為書法藝術必須是以文字作為載體,要有完美的文字結構,巧妙地運筆方法,連貫地行間氣勢,妥善地整體章法,書法藝術是為了創造“美”的作品,絕不能把書法引向創造“醜”的邪路。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經濟在不斷向前發展,我們文化藝術也要跟緊時代的步伐。

就書法藝術來講,總體上說分為兩大素,一種是實用藝術型,另一種是純藝術型。二者都在為了不同的目的,朝着不同的方向,追求着更高的藝術境界。劉炳森老師多次講過這個問題,也有不少同志持有不同看法。

我個人則認為書法既然是為了創造“美”,就要尊重民族欣賞的習慣,在傳承傳統書法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有所發展,探求新的時代風貌,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以文字結構和運筆規律上的美感,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衆對書法藝術欣賞上的需求,同時,提高廣大欣賞者的審美能力。

在參觀書法展覽中,有時會見到某一幅作品很感人。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産生情緒上的震動,使人久久不願意離開。後來我就分析這樣的作品為什麼能感人、吸引人。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使人百看不厭,這就是作品的生動性在起作用。

那麼,書法作品的生動性如何展現呢?其一點劃結構形象的生動性,其二作品通篇章法氣韻的生動性,其三點劃力感的生動性,其四通篇用墨氣韻的生動性。

我在書法創作中就開始在表現作品生動性上下功夫,以不斷提高作品生動性為目标,來衡量一下自己的每一幅作品,不斷提高創作水準,為發揚和繼承中華傳統文化進一份力,發一份光。

關于創作問題。多年來直到如今,在學習求教思考這個問題。古今大書家都強調要“師古不泥古”,要“推陳出新”這是科學的說法。有的大家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是有道理的。因為自然規律是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書法藝術的演變也如此。我們探讨的是書法其内在的自有規律。創新必須先熟知古法的演變過程及其時代特征,再就是其創作的理念及其表現手法。這個過程要博學深究,來豐富個人對書法的了解和表現技巧,厚積薄發。如顔體的端正大方頂天立地,王羲之的清秀慧妙,趙孟頫的圓融,王铎的搖曳多姿,于右任的中鋒活筆,及其結體的妙道。

把這些特點視為“元素”放在心中,牢牢記住,而不斷演練。作為日後創作的理念和表現手法靈巧運用,使其有機的展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書法的美與醜以及在書法創作中使作品感人的方法

都兵劍,号卧牛齋主,劍蘭客廳掌門人,當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作品被稱之為“兵劍書法”。共和國同齡人,出生于太行之巅一一山西陵川。曾戎馬軍旅20載,後創辦北京鴻都書畫院,研究探讨和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先後發表書法專集《翰墨劍情》、《兵劍書法作品集》,中篇小說《歲月留痕》,散文集《手機上的歌》等文學藝術作品。

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姓氏文化學者馮志亮先生曾贈送著名書法家卧牛齋主都兵劍老師七言律詩一首:“臨池不辍五十載,毫錐銜墨似盤星;靜室雅齋映明月,道法無為依清風。門下已有三千客,胸中布滿十萬兵;不問凡間紛擾事,隻聽世外雅歌聲。”這首詩客觀的證明了卧牛齋主都兵劍老師字如其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格,又展現了卧牛齋主都兵劍老師在書法文藝上的高超技藝和锲而不舍的堅韌精神,也反映出了卧牛齋主都兵劍老師桃李滿天下且不為俗世所擾的高貴品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