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作者:古來今談

導語:三國時期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正因為社會動蕩,才湧現了很多英雄人物。三國鼎立時期,也就是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要說行軍打仗,肯定是将軍們非常擅長的事,可要說排兵布陣打勝仗,就要靠軍師了。

就拿劉備來說,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以前,他經曆過大大小小的戰争,基本上都是以失敗告終,後來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他就沒失敗過。隻不過蜀國也在諸葛亮死後,慢慢走下坡路,因為諸葛亮死後蜀漢基本也沒什麼人才,不過有一位戰神除外。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一、王平将軍歸降劉備

王平本來就是益州人,隻不過最開始劉備沒有占領益州之前,益州的主公是劉彰。劉彰是漢帝親自冊封的益州牧,也是當時唯一一個和劉備一樣姓劉的漢臣。在他統領益州的這麼多年來,一直昏庸無道,每日沉迷歌舞女色,根本沒有将益州的優勢發揮出來。

一旦旁邊的漢中想要進攻益州時,他都是堅守不出。王平是一個猛士,跟着劉彰這樣的主公氣都氣死了,于是他就跑去洛陽,拜在了曹操的門下。想要占取西川取益州,漢中也是一個非常緊要的關隘,曹操當年想要取益州,第一步就是要攻取漢中。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王平本是益州人,十分熟悉益州的地勢山川,也就跟着曹操攻取漢中,不過卻被劉備打敗,投降了劉備。王平将軍也并非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他投降劉備主要是因為。劉備當時一心想要取益州,而且他也是漢臣之後,比劉彰更有君王的能耐。王平在曹軍中也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投降劉備也想跟着他建功立業,匡扶漢室。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二、大将軍王平的能耐

王平因為是一個投降之軍,是以在投降了劉備以後,也沒有得到重用。直到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他的五虎上将也死了三個,蜀國正是用人之際。諸葛亮作為軍師,他是有識人之能的,他看得出來王平是一個非凡的将軍。

雖然沒有立過什麼大的戰功,但是是有才能的。是以在北伐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役——街亭之戰,就派他做副将,當時是馬谡做先鋒。在街亭之戰中馬谡作為先鋒,卻擁兵自重,非要讓大軍上山駐軍,沒想到卻遭到了司馬懿軍隊的圍攻。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其實在馬谡想要上山駐軍的時候,王平是冒死進谏不要這麼做。還将不要屯軍在山上的理由列舉出來,沒想到馬谡以跟随丞相多年為借口,又急切想立功,根本沒把王平的話當回事。是以最後雖然街亭之戰蜀軍失敗了,王平沒有受到懲罰,諸葛亮将馬谡斬首示衆,自己作為丞相連貶三級。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三、王平成為蜀國戰神卻未被重用

在諸葛亮死前,蜀國就已經沒有多少将軍戰士可以用了。而那時候魏延又擁兵自重,在三軍裡深得人心,諸葛亮害怕魏延在他死後起兵造反,是以在他死前,囑托馬岱殺死魏延。魏延一死蜀國軍隊的将領就沒有誰,可以與曹軍匹敵了。

諸葛亮死後,他的北伐計劃也就此落幕,所有的軍隊都退回蜀國,王平将軍在此之後也就一直駐守在漢中。不久後魏國的第三任皇帝曹睿也因病去世了,曹睿死後他的幼子曹芳當上了皇帝。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他也模仿劉備在白帝城托孤諸葛亮一樣,将曹芳托孤給曹爽和司馬懿。曹睿死後曹爽想建功,就派大軍攻打蜀國。王平當時在漢中駐軍的時候,身邊隻有兩萬人,他面對的卻是十萬魏軍。

王平就用兩萬人和曹爽的十萬人在漢中斡旋,堅守了一個月才等來了援軍,最後以魏軍失敗撤離告終。按道理來講,王平才是這場戰争的勝利者,若不是他的堅持,漢中早就失守了。可是他卻沒有得到重用,即便立了如此大功,最後卻是被來援救的費祎得到了封賞。

諸葛亮死後蜀國出了一戰神,用2萬人幹掉10萬魏軍,卻未被重用

結語:蜀漢其實在諸葛亮去世後,基本上都是走下坡路了。他們不敢進攻北伐,隻能關門拒守,可是卻等來了魏軍的攻打。王平也算是諸葛亮死後,蜀國的一個大戰神了。

在他面對曹爽帶來的十萬魏軍時,根本沒有絲毫的膽戰心驚。反而用自己手裡僅僅兩萬蜀軍和他們對抗,雖然最後也是憑借費祎帶來的援軍,才取得了勝利。不過要不是他率軍抵擋在前等待援軍到來,漢中早就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