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文/蘭媽談育兒

朋友今天分享了一個育兒話題:【一年級小朋友向校長告老師狀】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奶奶深夜發資訊說:“你在群裡問問老師,茵茵(孩子的小名)說她想默寫字母表,找了老師好幾次,老師昨推今、今推到明,茵茵還這樣說:老師要再不理不睬,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

這句話,茵茵媽媽聽到後第一反應就是“才一年級的小孩怎麼能有這種想法”

于是,媽媽便開始了一通教育,她告訴茵茵“你怎麼能有這種想法呢?老師每天那麼忙,字母表默寫肯定不是随機抽查、就是集體默寫,如果老師知道你想跑到校長那告狀,他該多傷心,你以後還怎麼跟老師混呢?”

這段語音發送後,沒過一分鐘奶奶回話說:“人家都說了,找了老師好幾次,你在群裡問問怎麼回事”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無奈之下,茵茵媽媽給老師私發資訊并很快得到了回複,老師告訴說:

“因為默寫我是抽課間時間一個個檢查 班上孩子較多進度較慢 然後她在我這裡默寫過三、四次 之前不太熟練 每次錯誤較多 是以我就告訴她在家先多練習一下 昨天她來找我時時間不夠我就先檢查了她的背誦 這一次她背得很熟練 相信她很快就可以默寫過關換到小卡片”。

了解之後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原來一年級小朋友學完字母表已經有兩個多星期了,老師最近也正在利用課間時間對學生進行抽查默寫,為了鼓勵孩子的積極性,是以推行了通關發小卡片(換獎品)的承諾,這樣一來渴望得到小獎品的孩子就多少比較着急了。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這件事過後,茵茵媽媽一直認為孩子的學習态度不夠端正,老師推行通關獎卡是為了鼓勵,這也是老師自己對孩子們的一份激勵心,但不明就裡的孩子總容易摻雜一些攀比或誤解心,如“某某同學都拿到通關小卡片了,我可不想被比下去”,又或是像茵茵這樣,因為自身實力不到位、老師建議回家多練習的不理睬誤解,這些不同想法不同态度也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态。

為什麼說孩子的态度直接決定着學習狀态?

我們常常說孩子最好的老師是興趣,這是因為興趣通常可以從孩子的态度、或行為來回報當下狀态,保持興趣即可擁有更多積極向上的能量與行為反應,而态度往大的方向去說,态度就是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和世界觀行為展現,若簡單易懂地說就是做自己認為有用的事情。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如果一個孩子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且預見學習前景,那麼在興趣目标及動力的影響下,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自然時刻都認真努力一些,他們至少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事,即便是在學習或生活當中犯了懶,也能通過對讀書态度起到一定的監督及糾正作用,總之态度影響行為、行為決定着我們的人生狀态,若沒有一個好的态度又如何保持好的狀态呢?

那麼,家長平時該如何通過孩子的态度提升孩子的學習狀态呢?

1、家長先學會尊重老師

《禮記》中說“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知敬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隻有尊敬老師、才懂得尊重知識學問,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是智慧的靈泉、知識的化身,同時也是為人道德方面的典範,更是芊芊學子們學習知識求取功名的引路人,那些天天呼喚“老師老師”的孩子們,又有多少真正明白“老師”的意義呢?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所謂的“老師”就是“年長為老、學高為師”,平時和老師溝通時盡量用”您”這個稱号,這不僅僅是我們給老師定義的稱呼,更是五千年曆史的禮儀文化,尤其是平時在學生尊重老師這條意義深遠的路上,尊師重教也更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隻有家長懂得去尊重老師、配合老師,孩子才能在近朱者赤的環境影響下尊重老師、注重教學且努力學習。

家長如何為孩子做好尊重老師的榜樣:

1)家校共育,遇到問題時及時跟老師溝通

2)信任老師,不要過度揣測、解讀老師的話

3)了解老師,言語中盡量多使用敬語

4)重視教育,培養孩子獨立堅強、努力學習

5)正視對方,建立彼此尊重的溝通環境

6)禮貌環境,多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麻煩您”、“辛苦了”

2、每天向老師問安習慣

尊重老師我們需要展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對待老師最好的尊重就是信任與關切,像開文所講的茜茜事件,這位小姑娘面對老師忙碌中的推遲就表現得極其不信任,尤其是“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更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要知道,老師每天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學校、就是正在學校的路上,包括家長在内,平時更應該了解老師的忙碌,沒有時間看手機、沒有時間去跟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展,當我們對老師的了解大于埋怨時,家校之間、包括師生之間才能由内而發地尊重一個人。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尊重老師,那麼就從生活的小細節開始吧,比如每日向老師問安習慣,這個習慣看起來是孩子的禮貌優點,其實當你每天向一個人問安問好時這就是暖人心的小細節,都說愛笑的人一般運氣都不會太差,一個嘴甜懂禮貌的孩子也同樣會讨論喜歡,哪怕這個孩子的身上優點不多,最終在懂得尊重他人中才能得到他人的重視與尊重,這比起補成績往往更容易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一件事。

3、語言鼓勵>物質獎勵

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态度,很多家長包括老師都喜歡給予孩子充足的能力感應,比如獎勵玩具、獎勵心願、獎勵貼貼等等,這些物質獎勵看似在提高孩子的闖關學習動力,殊不知物質獎勵很容易養成孩子“因物而為”,一旦失去物質目标後學習對孩子而言也就失去了動力,甚至有很多孩子在物質下逐漸養成虛榮、攀比心,重要的是在把“物”看得比“學”重要的心态又如何自立而為呢?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态度需注意語言鼓勵>物質獎勵,對孩子而言給予鼓勵來自于語言的能量感應,這種能量感應是源自于孩子對已身的自信增長、能力認可,平時盡可能地誇贊孩子的細節、鼓勵他們的态度,你會發現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取長補短的自我認識中。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如何有效對孩子語言鼓勵?大家可從以下幾方面影響:

1)細節,你在xx處做得很棒,xx處可以嘗試xx方法

2)目标,這個想法太棒了,計劃什麼時候開始呢

3)态度,你積極學習、堅強面對困難的樣子太迷人了

4)短處,有缺點是好事,因為我們又多了一次進步的機會呀

5)自律,孩子,感謝你的自律影響了我的懶惰,我們一起繼續加油

4、鼓勵不如多堅強獨立

之前聽一位寶媽說:孩子一定不能慣着、哄着,要不然就是養了個仇人一樣,以前對她再好,但凡你有次沒有滿足她,那以前的好都白搭,心裡還記恨起來了,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哭,鼓勵不如多讓他們獨立,沒有自信的孩子才滿足一點點誇獎,随便誇幾句就覺得自己無敵了,比誰都優秀,等到别人比自己厲害的時候,心裡又受不了…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鼓勵孩子雖然可以保持孩子的學習動力,但鼓勵有時候确實不如孩子自己堅強獨立,自身的堅強獨立是源自于強大的内心感應,這種感應可以在遇到困難時有着足夠的抗衡力量,那些能夠在挫折中迎難而上的孩子,其實除了擁有積極向上的樂觀态度之外,獨立堅強才是困難中堅不可摧的主要抗衡力量,是以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重要、培養孩子堅強獨立更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的堅強與獨立?家長平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影響: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嘗試去學着做

2)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找原因,不要急着去糾結誰對誰錯

3)困難時先想想我還可以怎麼做,不要急着否定自己、害怕做不好

4)參與做家務活,勞作能力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參與及承擔意識增強

5)成功時不要忘了總結,為下一次成長做好經驗的完善與管理

“不行了,我告訴校長去”,比起補成績,其實孩子更需要尊重老師

學習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這條路孩子所遇的伯樂、幸運與不幸,都是他們成長中難得的經驗與成長,每一次成長都将是新的進步與力量創新,孩子隻有親身去體會才會有成長,父母與教師隻是孩子學習成長中的引路者,真正的智慧與價值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體會擁有!

那麼,有關孩子遇到問題向校長告老師狀的行為大家都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執行個體,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