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文主義、瘋狂鐵路、奴隸販子——不列颠帝國的污點與日落

作者:愛因斯坦講堂

沙文主義: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和頑固的帝國主義

沙文主義(一種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信仰,認為自己的國家是最好的)在帝國内部盛行,尤其是在19世紀晚期達到頂峰。英國為了維持和擴大影響力,在媒體上展示和誇大輝煌的戰果,并通過宣傳幾乎将帝國的一切都進行美化。

其他超級大國的崛起進一步助長了英國的沙文主義,導緻其誕生出了傲慢的意識形态,“光輝孤立”的外交政策及海軍軍備競賽等。同時,保守黨和自由黨開始意識到,堅定自信的外交政策是吸引公衆的最佳方式。沙文主義浪潮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們對沖突的看法由此徹底改變。

沙文主義、瘋狂鐵路、奴隸販子——不列颠帝國的污點與日落

奴隸制:帝國曆史上的恥辱污點

随着不斷擴張,帝國各地普遍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為此,英國(以及其他許多歐洲大國)決定采取一個可怕的解決方案:奴隸貿易。約翰·霍金斯于1562年進行了首次橫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在歐洲、美洲和非洲之間的三角地帶,數百萬非洲人被迫離開家園,前往新大陸的種植園工作。這些免費的勞動力大大促進了歐洲列強的經濟發展。1807年《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的通過,終于結束了這種惡劣的做法,但至1838年奴隸制仍在一些殖民地存在。直到20世紀,随着人們思想的轉變,英國推出一項名為“西非艦隊”的海上巡邏計劃,以阻止那些為了利益而罔顧法律的奴隸販子。

烏幹達鐵路:穿越烏幹達和肯亞的“瘋狂鐵路”

1896年5月30日,長達1062公裡的烏幹達鐵路鋪下了第一塊枕木。兩年後,第一列火車駛出蒙巴薩車站。這條鐵路是喬治·懷特豪斯的創意,他是英國、南非和印度鐵路建設的老手。

許多首批投入使用的發動機都是從印度進口的二手機器,有31983名印度勞工來到非洲,與數千名東非人一起修建鐵路。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有時甚至因火車晚點或脫軌而斷水數日,而另一個危險來自所謂的“察沃食人獅”——勞工建造橫跨察沃河的大橋時遭到獅子襲擊,約有20人葬身獅口。這條鐵路也因之留下“瘋狂鐵路”的别稱。

沙文主義、瘋狂鐵路、奴隸販子——不列颠帝國的污點與日落

雖然曆經艱難險阻,但鐵路終于在1901年竣工。“瘋狂鐵路”幫助英國阻止了德國在該地區的擴充,有效地控制了尼羅河,同時提供了進入東非海岸的途徑。然而,這條鐵路并不受當地人歡迎,被其稱為“鐵蛇”。1895年的克東大屠殺造成500名鐵路勞工的死亡,據稱起因是鐵路勞工強奸了兩名馬賽女孩,于是怒不可遏的馬賽人襲擊了鐵路勞工的宿營車。如今,部分鐵道已經開放并并入軌道。

去殖民化:不列颠帝國的日落

盡管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但這場沖突對這個日漸衰落的帝國産生了負面影響。當時英國可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但随着蘇聯和美國這兩個新的世界強國崛起,英國的頹勢漸顯,财政陷入癱瘓,隻能被迫放棄殖民地。帝國的崩潰始于1947年的印巴分治運動,距離1942年英國鎮壓“退出印度運動”僅過去5年。對于英國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帝國的軍事力量也在迅速萎縮。更糟糕的是1956年爆發的“蘇伊士運河危機”,最終使英國失去了對經濟上至關重要的蘇伊士運河的控制,這一事件進一步破壞了英國的财政、軍事和國際地位。

沙文主義、瘋狂鐵路、奴隸販子——不列颠帝國的污點與日落

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在倫敦碼頭卸貨,船上裝滿了珍貴的茶葉

戰後,當英國開始重建支離破碎的城鎮時,它已經無力維持一個飽受民族主義浪潮沖刷的帝國。英國軍事力量衰落的另一個例子是1963年肯亞、烏幹達和坦噶尼喀相繼宣布獨立,以及1965年南羅得西亞的白人移民起義。帝國的分裂不僅歸咎于資金的缺乏和英國的軟弱,也有英國報答衆多殖民地在二戰中給予盟軍巨大幫助的因素。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有效地終結了帝國的野心。如今,帝國的概念隻能在傳統和文化中看到,而非在軍事版圖上。

沙文主義、瘋狂鐵路、奴隸販子——不列颠帝國的污點與日落

邁索爾王國的統治者,東印度公司一直以來的敵人提普蘇丹被英國推翻

(内容來源:《影響世界走向的24個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