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2017年12月4日,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發文:

“我們拜訪了昆山的合作夥伴。

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

董事長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她合作。”

文中提到的無線耳機,當年作為公司的專攻研發産品,剛開始本交由台灣一家企業代工零件,但其成品做工無法讓庫克滿意。

于是,庫克全球遍尋合作廠家,最終標明了王來春。

王來春的工廠以中國刺繡般的精湛手藝,征服了對細節把控苛刻的庫克。

庫克由此将王來春及其工廠,視為重要合作夥伴及重點扶持企業。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王來春)

2019年,這家世界超一流的科技巨頭,為王來春的公司帶來346億元營收,雙方簽下長期代工合同。

可以說,庫克是王來春的貴人。

而在此之前,王來春的第一位貴人,是郭台銘。

甚至有人将王來春稱為“女版郭台銘”,把她的工廠叫做“翻版富士康”。

那麼,王來春跟這位台灣首富,又有何淵源呢?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2021年4月,在廣東汕頭舉辦的“中國女企業家”主題活動現場,王來春談到小時候的苦日子:

“我從小在家就跟着女性長輩們做手工,當年讀書的所有學雜費,都是自己做手工賺錢交的。”

可見,王來春的家境并不富裕。

1967年,她出生于廣東汕頭澄海區蓮下鎮槐澤村,上有兩位哥哥,一家人靠着三畝薄田過活。

哥哥們長大成人後,就早早辍學外出打工,減輕家庭負擔。

王來春在村裡念了國小,好不容易勉強上完中學後,也不得不停學務農。

地裡的農活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十來歲的王來春就跟在父母身後,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也許是窮人家的孩子特别能忍耐,她那時候沒有覺得辛苦。

多年之後,已經事業有成的王來春,反倒對這段日子充滿感激:

“我現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如果沒有小時候的經曆.

我或許會覺得很苦,也可能堅持不到今天。”

貧困的出身,沒能為她提供吃穿不愁的物質條件,卻鍛煉出她堅韌耐磨的難得品質。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右一是庫克,右二是王來春)

高中畢業後,王來春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

擺在她面前的有兩條路:

要麼跟村裡大多數女孩一樣,嫁人、生娃;

要麼跟随哥哥的腳步,外出闖蕩。

家裡人的共同意見,是讓她選擇第一條路,穩妥而實際。

但王來春深受見過世面的哥哥們的影響,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八十年代末,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最早的城市,各地都流傳着一句話:

東西南北中,發财到廣東。

王來春身處大時代潮流中心,怎能不心動?

于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拉着幾位同學,從澄海來到了三百多公裡外的深圳大都市。

沒有高學曆做敲門磚,沒有硬技術加持,更沒有人脈輔助。

王來春的就業選擇并不多,隻能做些流水線工作。

她進的第一家公司,是位于蛇口的日本三洋。

雖然工種基層,但對于第一次踏進世界領先企業的農村女孩來說,還是大大開了眼界。

1988年,王來春21歲。

在村裡大多數女孩子已經當母親的年紀,她也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時刻。

這一年,郭台銘的富士康集團,在深圳建立起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電子插件廠。

工廠貼出告示,招聘第一批女工。

于是,王來春進入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家公司,也是最後一家别人的公司。

因為11年後,她不再為他人作嫁衣,而是自己開公司做老闆。

而此時,她懷着掙大錢的興奮,成為149名普通女工中的一個。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很快,就引起了喬布斯的注意。

連洗澡也成了危險而尴尬的事情。

因為一間臨時搭起的小破屋,雖能遮風擋雨,卻擋不住不懷好意之人的偷窺。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還是上班作息問題。

那個年代,電力時常不穩,工廠一會有電,一會沒電,極其影響生産。

那廠裡是怎麼想辦法解決的呢?

對老闆來說,最簡單快速的處理方式,就是把勞工當機器,順着電力來:

來電上工,停電下工。

是以,白天本來該工作的時候,如果停電,那就放假;

反之,晚上本來要休息,如果“不幸”來了電,那麼就得起來開工。

是以,王來春和姑娘們,常常要在大半夜一兩點被迫緊急集合,睡意惺忪地趕往工廠中的房間工作。

惡劣的工作環境,殘酷的管理模式,讓許多二十來歲的女孩子難以忍受,紛紛離開。

工廠中的房間牆上貼着郭台銘的名言智語:

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僅有你用什麼樣的心态來磨練自我。

王來春把這句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咬牙堅持下來。

大浪淘沙,留下的必是真金。

在往後的10年間,她憑借好學肯吃苦的幹勁,一步步從普通作業員,升為小組組長、工廠中的房間主任,直至掌管千人的課長。

王來春實實在在地走上了事業巅峰。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巅峰,往往意味着下坡路的到來。

1998年,王來春31歲,遇到了事業瓶頸。

而這個瓶頸,完全是她自己給自己設的,多少人巴不得身處高位後就頤養天年,但她卻不甘心止步于此。

既然在這裡已經做到了最高職位,那麼想要再高升,就隻有另起爐竈,再創輝煌。

于是,王來春離開工作了10年的發家地。

她拿出全部積蓄,和哥哥王來勝合資,在深圳成立全勝加工廠。

之是以選擇進入代加工行業,是因為王來春隻會做這個。

在工廠的數年時間,她學習和積累到的所有經驗,都是基于零部件的加工、管理,熟門熟路。

但創業不是隻靠經驗豐富,就能成功的。

廠子開起來了,訂單從哪來呢?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白走的路。

王來春之前十年走過的路,成了她繼續前進的墊腳石。

前老闆郭台銘将廠裡做不完的大量訂單,都交給她來做。

坊間曾傳聞,王來春一創業,就得遇郭台銘這個大貴人,可見他們關系不一般。

王來春聽後,隻是坦然自嘲:“這是我作為女企業家,應該承受的。”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遙想21世紀前後的郭總集團,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掘金之地。

高工資的金錢誘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前仆後繼進廠做工。

其工廠得以越做越大,并以量大、低價的規模效應碾壓同行。

與此同時,極具商業眼光的郭台銘,在2000年瞅準時機,将業務切入日漸紅火的手機領域,拿下不少國際品牌的代工訂單。

喬布斯主動找到郭台銘,将經典之作ipone項目交給他。

據說,郭台銘和喬布斯私交非常好,喬布斯還曾給過他一張簽名名片。

郭台銘将其鎖進保險箱,打算作為傳家寶留給兒子。

喬幫主不幸病逝時,郭台銘還是極少數獲邀的華人商業領袖之一。

憑借過硬的代工實力,加上良好的合作關系,郭台銘收到的訂單源源不絕,在行業中一騎絕塵。

是以,他将做不完的訂單交給王來春做,不是無端的施舍,更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是培養自己的下遊代工廠,有錢一起賺,你好我也好。

就這樣,王來春自主創業的起步之路,因為有大佬助攻,順順當當地賺到了第一桶金。

是以成功,有時是零和博弈,有時又是競合之力。

正如王來春信奉的郭台銘語錄:

大象會跳舞,不是四肢減重了,而是頭腦靈活,方向走對了。

比起單打獨鬥,王來春更懂得利用過往人脈資源,少走歧路,進而彎道超車。

2004年,受金融風暴影響,香港諸多公司紛紛倒閉。

當不少人膽戰心驚,生怕受到波及時,王來春抓住抄底機遇。

低價一舉收購香港立訊公司,成立起深圳立訊精密,并順帶獲得了政策扶持的港資身份。

此後6年時間,前東家的大力支援一如既往:

2007年,王來春工廠有47.73%的訂單來自郭氏企業;

2008年,高達56.46%;

2009年,開始縮水至45.38%。

與此同時,郭台銘胞弟控股的富港電子,出資4000萬認購立訊400萬股,以3.08%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算是兄弟倆齊心協力,共同助力王來春做大做強。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2010年9月15日,43歲的王來春率領公司A股上市,身價暴漲至23億元,一躍跨入中國最富有女性行列。

當時國内媒體紛紛報道:

深圳的上市公司已有一兩百家,富豪數不勝數。

但是正宗打工妹出身而創業成功的,卻極為罕見,王來春可謂彌補了這一空白。

緊接着,王來春做了一個“忘恩負義”的決策:終止為富士康的代加工業務。

這是翅膀硬了,想單飛?

是的,王來春開始布局自家産品、市場,将重心調整為自主生産連接配接器。

早在2007年,她就開始研發桌上型電腦連接配接器,成為聯想、華碩的供應商。

當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接單驟然減少的事實,更讓她意識到,隻為他人代工的嚴重局限性。

為了不被掣肘,王來春必須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2010年,她收購博碩科技部分股權,切入索尼、微軟供應鍊;

2011年,斥資1.1億元,收購台灣企業聯滔在昆山的工廠,進入平闆電腦連接配接器産業鍊;

接着,繼續并購科爾通訊,接入華為供應鍊;

2012年,跨界并購日系汽車電子業務;

2013年,收購德國汽車精密塑膠件,将寶馬、奔馳兩大客戶收入囊中。

一系列的擴張并收操作,讓王來春的産業布局四通八達,被外界冠以“八爪章魚”的诨名。

多條腿走路,總是更穩些。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在各業内博得一席之地後,王來春開始把目光投向超級大客戶——蘋果公司。

她的轉型靈感來源,還是出自郭老闆的教導:

隻有與世界一流的大廠做生意、隻有緊跟一流客戶,才能學到更多,突破自身發展。

2016年,王來春收購靠做耳機發家的蘇州美特51%股份,輕松邁入聲學領域。

次年,庫克大駕光臨,王來春将其一舉拿下。

本來,庫克的耳機項目已經交給别家運作。

但由于對方産量跟不上,殘次率太高,一直達不到庫克的高水準要求。

多方打聽後,找到王來春。

她陪着庫克在工廠中的房間參觀考察,面帶微笑地向其介紹産線、技術,交談甚歡。

王來春緊緊把握住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公司上下全力配合。

曆時五個月攻堅,将發貨周期縮短到3天,良品率接近100%,以實力赢得了信賴和訂單。

憑此一項合作,就為王來春帶來連續三年的利潤增長,總營收3000億元,使公司在“果鍊”中成功分得一杯羹。

光是成為供應鍊的其中一環還不夠,王來春有更大的野心。

她要進入内部核心,成為關鍵一環。

2020年,她以33億元人民币,收購了緯創公司的兩家蘋果手機裝配廠,羽翼漸豐。

至此,我們盤點一下,距離王來春理想中的核心供應商還有多遠?

一直以來,緯創、和碩、富士康,是蘋果手機代工商的全球前三位。

王來春早在2010年,就已手握和碩旗下的博碩部分股份。

而今又染指緯創裝配廠,意味着她已有足夠的實力和管道,與老東家一決高低。

若以此勢頭發展下去,王來春的集團,勢必成為庫克轉移産能的第一選擇,步入核心中的核心。

一場産業鍊大洗牌,似乎已有山雨欲來之勢。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不止外界看好王來春的未來發展,連被收購方也殷勤示好。

比如緯創,前腳剛把自己的廠子賣給王來春,後腳就買進立訊0.81%的股份,坐等分紅。

而郭台銘也大大方方買進其3%股權,誇人也自誇道:

“看,我們工廠出去的一個普通員工,都這麼有本事。”

他也許認為:一個高中畢業的流水線女工而已,能翻騰起多大的浪。

但很快,郭總就被現實狠狠上了一課。

2021年,集團實作總營收1541億元,淨利潤70.72億元。

2022年,王來春以700億元身家。

居于《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13位,而郭台銘位列第300位。

這年,她55歲。

大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感慨。

但俗話也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因為收購台灣企業的大舉動,王來春在寶島頗受關注,不少學者都拿她跟郭台銘比較。

比方說,王來春辦事姿态比較軟,以特有的女性身份與人交好,願意讓利;

而郭台銘比較霸氣,喜歡狼性的擴張。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言下之意,還是認為年輕人狼性不足,稍欠向外拼搏的沖勁。

曾有人參觀王來春的工廠後說:

“如果不是看到廠名,會以為這是郭台銘的公司。”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王來春的工廠内,能看到不少郭氏語錄。

工廠中的房間貼的“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研發室标的“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科技”;

辦公室寫的“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全是郭台銘的名人名言。

王來春毫不掩飾地說:

“郭總的語言雖然樸實,卻蘊含着深邃的内涵。

我經常把他的名言講解給員工聽,讓員工感受其文化。”

除此之外,在“狼性”方面,王來春雖不及郭台銘霸道,但仍能見其鋒芒。

曾有台灣記者采訪王來春,閑聊問道:對來台灣的生活是否習慣?

她先是随和回答各方面都很好,跟内地差別不大,而後畫鋒一轉:

“這邊的技術人員很多,但似乎現在的年輕人,都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

可見骨子裡,還是與郭台銘有相似的上進突破精神。

正如她自己所說:“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同是英雄,才會惺惺相惜。

她曾是流水線勞工,31歲創業,55歲身家700億,公司市值2963億

2022年2月,王來春再出新招,宣布與奇瑞集團結盟,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

此消息一出,公司股價再次飙升,當日總市值達到2963億元。

誰曾想到,王來春這個不起眼的農村辍學女孩,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執掌千億集團的上市老總呢。

她曾在女企業家分享會上說:

“要把公司的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奉獻。”

也許正是秉承着這一初心,讓她在艱難嚴苛的女工境遇中脫穎而出。

而後一步步以刻苦耐勞的奉獻精神,赢得器重和信任。

打拼出自己的事業,創造出人生的輝煌。

有本書上說:生命意味着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

當對付出锱铢必較時,就是拒絕了成功前的磨練,自然不會得到想要的任務獎賞。

急功近利、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太知道付出了不一定會有收獲。

但似乎更應該記得:沒有付出,勢必沒有收獲。

作者:朱小暢&雯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