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芬蘭總理突然反悔,不加入北約,恢複俄鐵營運,歐洲團結快成笑話

作者:薛小榮

3月30日,芬蘭國有鐵路公司宣布,從3月31日起俄鐵恢複在芬蘭的運作。在解釋這個決定時,芬蘭國有鐵路公司表示,雖然俄鐵在歐盟制裁名單上,但這個情況不适用于芬蘭。芬蘭做出這個決定,對于俄羅斯突破外交制裁以及經濟制裁,對俄芬之間的關系将帶來三大影響。

芬蘭總理突然反悔,不加入北約,恢複俄鐵營運,歐洲團結快成笑話

芬蘭國有鐵路公司之是以會做出恢複俄鐵運作的決定,歸根結底就是錢的問題。因為俄鐵與芬蘭國有鐵路公司的合作,使得芬蘭國有鐵路公司可以分潤很多運輸費用,這對芬蘭而言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最主要還在于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也是芬蘭所迫切需要的,如果切斷俄鐵與芬蘭國有鐵路公司之間聯運的協定,最終受害的是芬蘭自己。尤其是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明确宣布,對不友好的國家,在進口天然氣時必須使用盧布支付,在這種情況之下,芬蘭如果繼續頂風逆行,遭受的損失可能會更大。是以芬蘭國有鐵路公司在政府的授意之下,隻能做出這種決定,盡管這種決定有點不符合歐洲的政治,但在現實利益面前,死道友不死貧道,才是歐洲國家最正确的選擇。

芬蘭總理突然反悔,不加入北約,恢複俄鐵營運,歐洲團結快成笑話

芬蘭之是以會卷入俄烏危機,加入到對俄羅斯的制裁,是有多種原因。從曆史來分析,芬蘭與俄羅斯的關系是比較錯綜複雜,在沙皇時期,芬蘭實際上是沙皇的一個大公國,具有高度自治性,但沙皇仍然是其宗主國。1917年2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當時沙皇帝國境内的很多公國紛紛獨立,其中芬蘭就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芬蘭獨立後,俄羅斯又緊接着從1918年到1920年進入到一場内戰當中,當時的俄羅斯可以說是處于極度虛弱狀态。這樣一個俄羅斯,想要力圖恢複沙皇時期的全盛情況是不可能的,對于芬蘭隻能任其發展壯大。

芬蘭總理突然反悔,不加入北約,恢複俄鐵營運,歐洲團結快成笑話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打響,從1939年的11月到1940年的三四月,蘇聯為了獲得列甯格勒的一個戰略縱深,向芬蘭提出領土交換。要求芬蘭把卡累利阿地峽的一些地區,和蘇聯北方領土進行交換,以此換取彼得格勒的安全。當時斯大林認為,芬蘭與德國走得近,而芬蘭的國境線和蘇聯的列甯格勒,可以說是相距很近,以德國軍隊的閃電戰能力,一個沖鋒就能夠打到列甯格勒城牆。是以斯大林為了獲得一個戰略緩沖地帶,加深列甯格勒防禦的戰略縱深,希望得到列甯格勒正對面的芬蘭卡累利阿地峽,以此換得蘇芬之間的和平。

面對斯大林的恃強淩弱,芬蘭當然是毫不退懼,是以就爆發1930年底至1940年的蘇芬戰争。盡管在這次蘇芬戰争當中,得到德國支援的芬蘭軍隊作戰相當勇敢,在第一階段就擊敗了由當時伏羅希洛夫所上司的蘇聯軍隊。但蘇聯畢竟是一個龐然大物,緩過勁來後用鐵木辛哥代替伏羅希洛夫,以慘勝的方式最終逼迫芬蘭簽訂條約,割讓了卡累利阿地峽,使得列甯格勒與芬蘭之間,形成一個比較寬的戰略縱深。這就是二戰期間,芬蘭與蘇聯的曆史糾葛。

盡管在二戰中,芬蘭與德國結成盟友,成為德國的仆從軍,但随着蘇聯紅軍的反攻,芬蘭也是見機比較快,及時調整國策,宣布保持中立,這種中立立場一直延續至今。正是因為這種中立的立場,使得蘇聯和芬蘭在冷戰最激烈時,仍然保持着一個比較友好的關系,也使得芬蘭成為美蘇之間進行調停的中間人角色。可以說芬蘭得益于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左右逢源,在六七十年代以後,得到迅猛發展。尤其是在1975年,美國總統卡特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勃涅日涅夫,在赫爾辛基簽訂關于美蘇和平共處的赫爾辛基協定,這使得芬蘭在冷戰當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高。一直到今天,芬蘭這種中立的态度,以及不加入北約的立場,赢得俄羅斯的信任。

這次俄烏危機發生後,美國和歐洲國家紛紛站在一起,對俄羅斯進行制裁,芬蘭總理馬林也實時表态,考慮到俄羅斯這種咄咄逼人的進攻态勢,為了國家利益,為了自身安全,準備尋求加入北約。芬蘭總理馬林揚言要加入北約時,普京發出威脅,這将會給俄芬關系以及地緣政治帶來最嚴重的威脅,希望芬蘭能夠三思而後行之,此後芬蘭要不要加入北約,成為西方世界關注的問題。正在俄羅斯和歐洲都在關切,芬蘭要不要繼續提出加入北約時,芬蘭國有鐵路公司突然發表這樣一個公告,實際上就是向外界再次傳達一個資訊,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仍然是芬蘭維護自身國家安全利益的核心立場。從曆史再到現實,芬蘭建國之父曼納海姆,給芬蘭開出一個中立的國策,對于芬蘭這個北歐國家而言,确實是一個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政策。

芬蘭總理突然反悔,不加入北約,恢複俄鐵營運,歐洲團結快成笑話

芬蘭在俄烏危機發生後,突然跳出來要加入北約,然後又迅速地收回這個決定,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其一,芬蘭現任總理馬林是一個年輕女性。近來西方政壇出現了一個比較新穎的情況,就是上司人很多都是年輕女性。

當一個年輕上司人不是通過基層政治的磨砺,一步一步走上權力寶座,而是通過一種選秀政治促登高位的情況下,對國家的治理能力确實值得懷疑。畢竟國家大事錯綜複雜,利益協調相當艱難,沒有相當的智慧和能力,以及豐厚的資源,要想操縱起整個國家機器,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不可想象的事。更何況國際間的關系,更是爾虞我詐,波谲雲詭,稍有不慎就會給國家帶來災難。

這次芬蘭總理馬林脫口而出,芬蘭準備加入北約,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應,就是這種年輕化所帶來的惡果。一個以前基本上對于國家治理,以及國家間關系沒有多少了解的人,掌握了國家權力,真不知道該如何去運用,是以這也是芬蘭突然提出加入北約,但又迅速撤回的原因。

芬蘭總理突然反悔,不加入北約,恢複俄鐵營運,歐洲團結快成笑話

其二,芬蘭一方面對俄表示強硬,要加入北約,随後又因為自身國家的利益和安全考量,宣布對俄妥協,其實也向外界揭開另外一個歐洲政治現存普遍的現象。這次俄烏危機之後,一定會像潘多拉魔盒一樣,進一步點燃歐洲國内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在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的沖刷之下,歐洲政治一方面極右化成為潮流,而另外一方面“仇俄”、“排俄”成為政治正确。如果歐洲走到這一步,歐洲的團結就會成為一個笑話,歐洲的戰略自主更是無從談起,是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次俄烏危機受傷最大的就是歐洲自己。如果歐洲不能清醒過來,擺脫選秀政治的弊端,真正選出具有政治家思維的上司人,否則歐洲仍将是一盤散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