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詩20個字,卻寫盡人世滄桑,唐朝這個詩人的确有才

提及唐朝的曆史,無人不想到唐朝經濟登上巅峰的那一段輝煌,“大唐氣象”曾是那麼震撼人心,以至于讓諸多詩人們筆下的詩篇都散發出今古共瞻的魅力與氣質。

然而唐王朝的沒落也成為曆史上一道難以抹去的傷痕,在歲月的變遷中留下深沉的歎息。那麼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詩人們的筆調也變得異常冷峻、沉重而又滄桑。

司空曙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一位多才詩人,也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唐朝的衰落給社會帶來的動蕩,讓這個詩人一度成為孤獨的漂泊者,而艱辛的漂泊生涯,又讓司空曙閱盡沉浮,把自己的詩筆打磨得異常光滑勁建。

一首詩20個字,卻寫盡人世滄桑,唐朝這個詩人的确有才

《金陵懷古》就是司空曙面對唐王朝的衰敗現象而寫下的一首詩,此詩以最簡練的語言寫盡了曆史的滄桑,也寫盡了一位飽受磨難的詩人的内心疾苦與呐喊;全詩共四句28個字,卻滿是張力,讓人讀後不由生歎。

金陵懷古

唐 · 司空曙

辇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一生仕途坎坷,輾轉流離,故而多寫送别、家國憂恨之作,比如《峽口送友人》、《喜外弟盧綸見宿》等,我們這裡所分享的這首《金陵懷古》就屬于他憂國思鄉類的作品。

一首詩20個字,卻寫盡人世滄桑,唐朝這個詩人的确有才

在詩的第一句中,情感色彩的渲染就很鮮明:辇路江楓暗;這一句描寫了當時已凋敗的“金陵皇道”上的景象;“辇路”二字從側面切向題目,“江楓暗”又從景色的捕捉來烘托出王朝氣象不再的境況。昔日天子車駕走過的江邊道路,如今已經被楓樹所遮蔽,這個畫面顯得格外暗淡蕭森。

在前後五個字中,作者将“辇路”與“江楓”兩個物象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一種來自昔日與今日的現象對比;不過,作者卻并未将這種對比直接描寫出來,而是通過精準的物象選擇與語言修飾去展現出來,引導讀者主動去挖掘、品味。

是以,句中最後一個“暗”字看似寫江楓的生長狀态,寫辇路的寂靜與荒蕪,但實際上也暗示着當年此處的繁華與喧鬧。

一首詩20個字,卻寫盡人世滄桑,唐朝這個詩人的确有才

第二句是對宮庭面貌的描寫:宮庭野草春;當日的宮庭之中,如今也已是長滿了春草;這一句的描寫手法與寫作思路同首句是一樣的,都是從景物出發,來将眼前之現象與曾經之現象進行對比,進而突出王朝沒落的現實。

讀司空曙這首詩的前兩句,詩巷又不禁想起了與李昂《宮中題》的兩句: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兩位作者所定格的物象與描寫的畫面頗為相似,雖然一為春天之景,一為秋天之景,但作者筆下所要反映的主旨是一樣,都是從眼前之景而映射朝廷的衰亡。

曾經輝煌氣派的宮庭,如今成了春草的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抒情字眼,卻讓讀者品出了無限荒涼與厚重,曆史的興衰、人事的凋敝皆盡顯于作者的筆端。

一首詩20個字,卻寫盡人世滄桑,唐朝這個詩人的确有才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前兩句以景作鋪墊,後兩句則從虛象出發,以夾叙夾議的方式進行抒情。作者的用詞很委婉,他沒有直說自己内心的感想,也沒有直述自己的經曆,而是拉入人物“庾開府”去從側面描寫。

庾開府,即梁朝詩人庾信,他經曆了家國淪喪的殘酷曆史,也受盡了輾轉漂流的艱辛生活。最後被留在北朝成為一位“異客”,常年飽受着思鄉之苦,曾寫下了許多表達鄉愁的詩作,比如《拟詠懷二十七首》、《秋日詩》、《哀江南賦》等等。庾信的經曆對于作者而言,就是他自己的寫照,是以作者便“借他言己”,落筆在庾信身上,來委婉道出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出自己内心深深的羁旅之愁。一句“老作北朝臣”,真是滿滿的哀怨與傷感,将一位漂泊于異鄉客子的孤獨形象刻畫得淋漓盡緻。

一首詩20個字,卻寫盡人世滄桑,唐朝這個詩人的确有才

通過對後兩句的了解,我們再回頭去看前兩句,則能很真切地讀出其中“吊古諷今”的意味來。作者看似在寫前朝的落沒,其實在借曆史而暗示他所在的唐唐朝的衰敗之象,有力抨擊了當朝者的腐朽與無能,展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感人情懷。

很簡短的一首詩,卻包含着豐富的内容與深刻的蘊意,詩的每一句都富有張力,從不同角度把曆史的興亡與人物的經曆、感懷皆呈現于讀者面前,實屬耐品之作。

百代興亡餘歎息,春來花草自婆娑;各位看官,讀完司空曙的這首詩,你有何感想與看法?或是你最喜歡其中哪一句?歡迎評論區簡說一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