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和邀請。“不學楷書能不能學好書法?”估計這個問題就是針對“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個命題而來對。
對于“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個命題,千裡馬已經說過多次了,它有兩面性。一方面,楷書作為書法的基礎,主要是以唐代以後的書法體系作為重要參考的。
因為,唐代以前和唐代以後,中國的書法體系有重大的發展變化。
那就是,唐代以後,中國書法全面進入了以“楷書、行書、 草書”為主流的書法時代。

楷書是科舉的必要書法,唐代以後,中國有以後很重要的制度,就是科舉,這是讀書人的最大希望的精神寄托,而科舉對書法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楷書如果不好,直接影響科舉提名。是以,楷書的地位非常重要,讀書人非常重視。
如果不把楷書先學好,那麼,行書、草書即使學得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是以,學習楷書是唐代以來的書法基礎,這是楷書可以作為“書法基礎”的特殊曆史定位。
此外,如果先把楷書學好,确實對行書和草書是有書法基本功意義的,這是沒有問題的。
請看,在老師指導下15歲少年寫的篆書。估計沒有以楷書為基礎,直接學習篆書了。
但是,我們從實踐看。如果把楷書學好了,也不代表你在行書和草書方面就自然而然的很容易。
書法各有各的難點。楷書難以工整精緻,行書難以流連顧盼,草書難以神采飛動,直抒胸臆。
如果要學好行書、草書,還需要另辟門徑,重新學習。是以,學好楷書是不等于學好行書、草書的,更不等于學好隸書和篆書,即使你有楷書的書法基礎。
這是因為,書法的用筆和結構是不一樣的。
楷書有楷書自己的用筆體系,行書有行書的用筆體系,草書有草書的用筆體系,都不能完全互相代替。
例如,現代書法家,被大家看好的田英章、盧中南,他們的楷書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他們的行書就不如他們的楷書那樣好。
再比如說,歐陽中石先生,有人翻出他的楷書,确實不怎麼樣,但是,歐陽中石的行書就比田英章、盧中南他們的書法成就高出得多。
書法好主要看品質,如果以“寫出來”為标志,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是以,寫出來還得有品質。例如,楷書就得有楷書的合格品質,行書就要有行書的品質,草書就有應該草書的品質。
如果達不到“合格”的品質,那麼,就不能算做“善于”寫書法了,更不能稱為書法藝術作品。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的“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也并沒有說,楷書好了,行書草書自然好。隻是說,有基礎而已。
那麼,有了“楷書”基礎怎麼辦?
我們不可能隻寫楷書,不寫行書、草書吧?
那就要再學習,在進入行書、草書的研究過程中,如果又有新的書法筆法的要求,我們就得重新學習,因為行書不等于楷書,很多筆法結構都與楷書不一樣。這對于僅僅學習了楷書的人來說,仍然是很不夠的。
是以,我們看,不是楷書好了就代表其它書體也容易好了。
前面我們說的是在“楷書、行書、草書”這個體系裡學習書法。
但是,書法有不僅僅隻有“楷書、行書和草書”這一個體系。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除了唐代以後的這個主流書法體系,還有書法曆史體系。
例如,篆書、隸書就是我們書法藝術中的奇葩。
但是,這個書法傳統在唐代以後就中斷了使用和學習。是以,唐代以後的讀書人,起碼95%的人已經不寫隸書和篆書了。
後來,從清代開始,又興起了一股追古風氣,把唐代以前不學習、不欣賞的一些書法,重新作為學問來研究,成為一種時尚。這些書法有篆書、隸書還有楷書的另一種風格魏碑。
這樣,中國的書法藝術,從清代就開始全面繼承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大傳統:形成了一個以真、草、隸、篆、行五大書法為一體的書法新體系。
在這個新體系裡,盡管“楷書、行書、草書”仍然是主流,但是,作為書法藝術體系,篆書、隸書重新在藝術地位上與唐代書法新體系是平起平坐了。而不像之前,唯有楷書、行書是書法的主流,并副之以草書。
是以,在新的書法體系裡,就有一個如何學習書法的問題。
我們說,在古代無論唐代還是清代,都沒有脫離科舉這個制度體系,隻要有這個體系,書法的實用功能是無法抗拒的,是以,楷書是必學書法。沒有不選擇的理由。
但是,今天,我們不但不是科舉體系,還因為漢字書寫,有電腦手機幫助我們高效率工作,是以,幾乎可以不寫字,就能傳播資訊了。而且,這個趨勢已經不可抗拒地在擴大。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未來不寫字的人幾乎是100%,寫字在個人的生活工作中,可能隻有10%的地位甚至更低。
那麼,我們今天學習書法,就面臨一個問題:是先學楷書還是先學隸書、篆書甚至行書、草書?
從理論的可能性是來說,作為書法藝術的學習,我認為已經沒有必須要以“楷書”為書法的基礎。
例如,我自己就是這樣學習書法的。開始也是先學楷書,但是,就是感覺不入手,于是就學隸書了,有了隸書的基礎以後又學楷書。
我在學習唐楷的時候,也沒有入門,就學魏碑,結果從學習魏碑才真正入門了。
等我書法入門,我學習書法的時間已經有40年了。這40年,我都是在瞎寫中渡過的。
當然,我屬于自學,沒有把書法作為什麼必修課,而是一種業餘興趣。
但是,興趣也要入書法這個門啊?我很長時間不入門,對我學習的主要課程繪畫,影響非常大,我的繪畫也很長時間不能提高。
一旦我的書法入門以後我才發現,其實,書法是相通的。根本不存在楷書是基礎還是行書是基礎的問題。
從理論是說,書法的基礎是筆法,要學會筆法,就要懂得“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四筆”。
但是,我學習了幾十年才發現書法的基礎其實是“四筆”,但是,這是對書法筆法規律的發現,意義當然是重大的。
是以,學習書法,我們要搞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想學什麼書法?
是學楷書還是學行書、篆書?這是要搞清楚的。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要怎樣學書法,才能學到書法的基礎。
如果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選擇什麼字型學習書法都不是問題,也都是學習書法的基礎。
既然是這樣,那麼,你還會認為楷書就是書法的唯一的基礎嗎?
當然,學習書法最好有老師指導,有了老師的指導,你的基礎才會較早打下。沒有老師指導,就會像我一樣,需要摸索幾十年才會有書法基礎。如果指望書法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那就更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