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還來得及嗎?

造車,還來得及嗎?

來源:毛有話說 編輯:朱浩

封面/圖蟲創意 作者/釋老毛

所有蹭熱點要造車的,第一反應是拉黑。

小米自從宣布造車,我就不看好它。當年很多米粉在我這兒留言說是大利好,大風口,我說是利空,因為恐怕是個無底洞,未來十年的現金流都可能被燒掉,還未必能成功,打水漂的風險極大,雷軍此前在造車行業沒有任何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小米在8塊多港币時曾被我納入第一重倉《港股我的首選》;雷軍也是我欣賞的企業家《雷軍涉“軍”被PUA》,但現在港股第一重倉已換成阿裡)

造車,還來得及嗎?

蘋果牛逼吧?軟硬一體獨霸消費電子王國近二十年,無敵的存在,蘋果造車一直被市場寄予厚望,認為是真正的颠覆性力量,最新的消息是團隊快解散了,連PPT都沒整出來呢。

造車,還來得及嗎?

賈布斯在海外倒是一直在用PPT造車,還借殼上市了,但量産遙遙無期,更别提産生現金流和利潤。根據釋出的報告稱,盡管法拉第官宣已經收到超1.4萬份訂單,但經調查,這些訂單實際付款的僅有幾百個。賈布斯在美國沒法像在國内一樣忽悠成功,反而招來打假公司做空,質疑“不認為法拉第未來能賣出哪怕一輛汽車”。現在連合法審計的财報也送出不出來,股價也跌剩下個零頭。

股民還記得野蠻人姚員外吧?據說他在萬科上賺了200多億,後來造車又都賠進去了,現在負債累累,債務違約,時不時傳出失聯傳聞。

恒大造車,終于從PPT到實物姗姗來遲,車還沒面世,母公司快倒閉了。

現在大家都羨慕特斯拉,特斯拉的無限風光背後,是創業十年,燒錢十年,瀕臨死亡邊緣不下三次,最後才死中求活,鹹魚翻身。一将功成萬骨枯,造車不要光想成為第二家特斯拉,多想想新能源車賽道上在特斯拉背後倒掉的的累累屍骸。《馬斯克緣何為中國而舞?》

造車為什麼這麼難?汽車的産業鍊,極為複雜和龐大,消費者對品質和安全的要求,是沒有止境的,沒有使用者會為成本效益而降低安全需求。汽車業又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一輛汽車,上萬個零部件,對企業的供應鍊管理、成本控制、量産能力、品控能力,都是極緻考驗。

可以說,造車,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終極展現。一個造車業發達的國家,戰争能力自然非同小可,戰争時同樣擁有碾壓對手的機械化能力。我們看到,俄軍戰鬥不可思議的拉胯,背後是國家工業能力的整體潰敗,光靠賣油賺錢,大國造不出一輛物美價廉的汽車,同樣就造不出功能适用的坦克。

造車,時點很重要,需要天時、地利、人合。

蔚小理,造車新勢力的成功,更多是踩對了節奏。創始人此前在行業擁有深厚的積累,趁着風口,上市融資,能活下去了。雖然市值破千億,其實三家的财報都還在虧損狀态。

不光小米造車,小牛也謀劃造車。菊廠前“太子”李一男最近宣布,從小牛電動車進軍高端乘用車。我覺得也懸,選了錯誤的時間。現在二級市場股價大跌,直接影響到創業者融資。由于中美之間的不确定性,海外上市存疑,美元VC/PE重新評估中國合規風險,風投市場徹底冷了。李一男們意圖借助資本的力量,彎道超車,恐怕難度遠遠高于蔚小理創業之時。如果像小米一樣用自生資金造車,小牛電動車本身太弱小,業務産生的現金流不足以支援大規模燒錢,資本遊戲玩不下去。

新勢力蔚小理可以說抓住了最好的時機融資卡位,上市成功,推出的主打産品也獲得使用者青睐,迅速占據消費者的心智份額,是以站穩腳跟,度過了最艱難的初始階段,小米、小牛這些後來者,晚了一步,一步遲,步步遲,錯過了一個時代啊!

甚至我認為,新勢力未來很難再有新勢力冒出來了(蘋果、華為都有希望,看他們以什麼方式切入汽車市場,未必是整車)。目前的汽車廠商格局,不但容不下新來者,而且本身也得一輪輪内卷,淘汰,整合,最終存活下來的大品牌,可能不超過六家。

這是汽車業的定律:美國汽車業一開始也是百花齊放,格局分散,經過上百年大浪淘沙,最後剩下三家: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後被德企收購,補上來一個特斯拉。日本最後的三大車企是:豐田、本田、日産。

造車,還來得及嗎?

根據王興的判斷,他提出著名中國車企格局3+3+3+3論,也就是目前确定能活下去的,是四系12家:3家央企系是一汽、東風、長安;3家地方系是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系是長城、吉利、比亞迪;3家新勢力是蔚來、理想、小鵬。這12名選手進入下一輪淘汰賽。

不要低估王興的預言,這哥們兒在2019年說過一句話:“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當時都以為是笑談,三年後回頭看,靈驗不靈驗?

我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造車。

當然不是親自造,我既不是工程師,也不是企業家,作為股民隻能投資汽車股,參與造車。原因是手欠沒忍住誘惑,估值太便宜了,比你自己投資建廠還便宜,相當于以打折價入夥造車。我個人判斷,這家至少目前活得不錯,四系12家裡的一員。至于能不能熬到最後,剩者為王?誰也說不清,那畢竟是十幾、幾十年後的事了。

造車,還來得及嗎?

這家車企就是港股的廣汽。昨天減倉中海油,建倉廣汽,中海油去年買的,通脹受益行業,目前也不貴,但油價我估計差不多階段性見頂了,俄烏戰争上半年大機率就會結束,如果停不了火,普淨禅師可能真會應運而生喽!

當天是年報釋出日,非常亮眼,股價卻不為所動,我忍不住被打動了。2021年,廣汽集團實作營業總收入約4297億元,同比增長約8.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3億元,同比增長近23%。這業績,真的無話可說,吊打蔚小理(虧損),不讓比亞迪(-28%)!

港股給它的估值是多少呢?市盈率才7倍,跟銀行地産這種高杠杆行業差不多;股息率是4%,比存餘額寶好高;市淨率是0.6倍,相當于股民可以六折造車。我搞不懂創業者還搞啥PPT圈錢啊?創業不如投資,創業是真金白銀燒錢,投資是打折價買入一家品牌強大、供應鍊成熟的車企。

廣汽集團的資産和業務非常清晰,财報很幹淨,簡單說,四大塊: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傳祺+廣汽埃安。

兩田是合資車,傳統燃油車為主,近年也開始發力混動,不過不是目前市場火熱的比亞迪插混,而是兩田拿手的油混。兩田,在傳統造車領域是神一般的存在,品牌在中國車主心目中有口皆碑,雖然電動車是大趨勢,但至少十年内依然是現金牛,每年貢獻100億利潤,糧草源源不斷,不會有虧損風險或者融資需求。

兩田是守正,傳祺埃安是出奇。廣汽未來的看點是自主品牌傳祺和新能源車埃安。

廣汽傳祺在國産自主品牌裡做的不錯,其他國企的自主品牌大都在巨虧,傳祺差不多能做到盈虧平衡了。2016年曾出過一爆款車GS4,把股價帶飛,後來賣不動了,就一直低迷。2021年,傳祺先後推出了影豹、GS4 PLUS、第二代GS8、M6 Pro等全新或者改款車型,全年累計銷量達到了32萬輛,同比增長10.35%。今年的頭三個月,自主品牌銷量據說增長不俗。

廣汽埃安是廣汽的未來,主打的是純電動,2021年同比增長101%,累計賣出12萬輛,目前是産能不足,還要擴産到年産20萬輛的産能。盈利雖然還遙遙無期,但廣汽光憑一個埃安的實力,其實就不輸于新勢力的蔚小理。蔚小理目前也虧損,成績是年銷12萬輛左右,增長率100%以上,估值大約在2000億-3000億市值區間。埃安最新的大動作就是混改,員工入股,未來肯定獨立IPO上市,市值比照蔚小理。

港股廣汽集團的總市值才680億港币,這四塊資産加起來,簡直低估得不可思議。

廣汽是一個适合價投的标的。說到價值投資,就是逆向投資,但斌不是價值投資,是典型的追漲殺跌,《見底信号:但斌清倉》;什麼叫逆向投資?這名基金經理在大跌中的表現才是真價投,我和他一樣,除了家用必要的生活費,所有彈藥都源源不斷地打到股市裡去了……

造車,還來得及嗎?

提示風險,本文僅為記錄,不作為投資建議,汽車屬于高風險強周期行業,巴菲特說過,不要投帶輪子的公司。在我的股民生涯中,這是第三次投資汽車股了,前兩次買過長城汽車、長安B股,都沒賺錢,太難了。如果這次再不行,事不過三,以後學習老巴好榜樣,永遠放棄造車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