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于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妙品 | 名重一時: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愛新覺羅·永瑆行書《李眉山睫巢集中詩》。

【釋文】

采花女兒于阗姝,顔色比玉玉不如。

金輿迎之不肯出,千回萬轉猶自殊。

飛燕合德親姊妹,聞道同宮還作态。

潇湘之竹一色碧,迄今不染皇英淚。

欲出不出心自憐,春風隻在秋風前,

與歸長信歸于阗。樂莫樂樂樂平陽,

番禹翠羽擎珠珰,紫羅衫子白霓裳,

一夕富貴毋相忘。

書英煦齋所贈《李眉山睫巢集中詩》

成親王

李锴(1686-1755)字鐵君,号眉山,又号腐青山人,晚号焦明子,祖籍鐵嶺,為康熙己卯年刑部右侍郎李輝祖之子,内閣大臣索額圖之女婿。晚隐于盤山,築鬥室曰睫巢,與陳梓稱南陳北李。清代著名曆史學家和田園詩人,與同時文人戴遂堂、陳石間齊名,素有“遼東三老”之稱。

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1752 -1823),少字鏡泉,從号少廠,又号鏡泉、即齋,别号诒晉齋主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第十一子,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永瑆作為清朝著名書法家,與翁方綱、劉墉、鐵保并列“乾隆四家”。著有《聽雨屋集》《诒晉齋集》《倉龍集》。

對其書法的評價,有楊翰《息柯雜著》謂:“王得窺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帖中問津,未深究古碑耳。”又謂:“诒晉齋書,素未究心,但知其從趙承旨上溯歐陽率更,雖偶涉諸家,終不離兩家宗旨。集卷随手雜臨,竟有脫盡町畦,不似本家筆意者。篆、隸亦有法度,蓋書非一時,臨非一家,不甚經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渾足,此無意勝于有意也。”

清禮親王昭梿《嘯亭雜錄》謂:“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内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又說:“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永瑆精于書法、善篆、隸體,曾書寫裕陵聖得神功碑,作《撥镫法》,論述懸腕作書之法。富于藏書,因家藏有乾隆賜陸機真迹《平複帖》(原為乾隆之母崇慶皇太後收藏),遂名其藏書處為“诒晉齋”,另有“看雲閣”、“聽雨屋”,所藏多宋元舊刻秘籍,宋元代的書畫,為一時之冠。藏書以經、史、子、集編次為目。曾題詩有“錦軸牙簽富自誇,深居也說積書家。空巢未肯從東野,拈買猶須歎浣花”。藏書印有“皇十一子诒晉齋印記”、“皇子永瑆之印”、“成親王”、“校理秘文”、“皇十一子永瑆鑒賞古書真迹珍藏之印”、“诒晉齋印”、“皇十一子”等。刊刻有《诒晉齋帖》。

永瑆行書《李眉山睫巢集中詩》超清欣賞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妙品|名重一時 :他飽覽内府秘藏,臨非一家,不甚經意卻成大家

書法 發現心靈的美好

思接千載 視通萬裡 心遊萬仞 精骛八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