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着一群優秀而淩厲的家長(父母再忙也要看)

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着一群優秀而淩厲的家長(父母再忙也要看)

來源 | 教育好聲音

大家好,這裡是阿呆爸育兒。

和資深進階教師丁老師談到某重點中學的較高的升學率和名校效應,他大有感慨。

“學校培養出學霸、較高的升學率,不僅是班主任和學校的功勞。家長也是功勞大大的。”

“如果沒有學生家長默默而強大的支援推動,學校和班級成績,想做到優秀和頂尖狀态,難啊!”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特級教師李鎮西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着一群優秀而淩厲的家長、父母。

01.

父母是原件

孩子是影印件

就像剛才談到的那位丁老師,他的兒子非常優秀,重點高中畢業後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

這孩子我見過,聰明、陽光,有主見,懂禮貌。從國小到高中,成績一直非常優秀。

是那種,“看一眼,就讓人忘不掉”的優秀男孩。

當然,這種優秀不是從天而降的,因為這位仁兄也非常優秀——作為教師的他,業務精良,年紀輕輕,就被評上了進階教師。

他從不辦各種補習班,怕家長說閑話,玷污教師形象。

為了孩子,應酬很多的他,推掉了很多,留一份心思陪孩子。

高三那年,還特意在兒子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和孩子在一起,時刻瞭望孩子的動态和情态。

他還喜歡交朋友,古道熱腸,渾身釋放着朝氣蓬勃的爽朗勁兒,熱情氣兒。

他人脈很廣,卻始終很低調。大家都願意與他交往。

是的,孩子的優等出衆和出類拔萃,從來不是半路撿來的。

家庭這塊土地,營養豐富,才能造就孩子的枝幹挺拔。

父母的言行舉止,善美健朗,才能引領孩子自強努力,卓爾不群。

孩子的每一個呼吸和動作,都源于祖輩父輩的精神催化、生活脈絡。

02.

父母和家庭留下的童年印記

最高檔的橡皮都擦不掉

父母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和父母、長輩,朝夕相處,父母和長輩言行舉止中的生活态度、價值觀念、行為操守、道德品質、交際原則等等等等,慢慢之間,也就成為了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水和空氣。

這種無形的塑造,讓孩子具備了和家庭同頻共振的氣息和能量。

心理學者說,嬰幼兒時期的記憶和影響,會沉澱到大腦皮層中,揮之不去。

這種影響和習慣,一旦定型,後天再想去改造,難度很大。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教育返工”,家長和長輩要做好每個生活細節、生活情節。

父母陽光明媚了,孩子就會星光燦爛。

父母萎靡不振了,孩子則多有頹廢迷茫。

想要讓孩子優秀起來,自己先要“至少不差”。

想要讓孩子卓爾不群,自己先要不斷向上,不斷成長,靠攏卓越。

03.

教書的是老師

育人的則是父母

韓愈有句名言:“師者,是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包含“教”和“育”兩個重要過程。

老師的職責是傳授學業、解除困惑。

至于如何做人,如何為人處事,父母顯然更有責任,更有推動力、影響力。

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孩子的人格發展、道德發展、心理發展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狀況,更要依賴于家庭環境、家長素質。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為了讓孩子成才并能成人,家長自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師”:一個追求善美的人,一個富有有趣靈魂的人,一個直立行走的獨立的人。

家長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就能将孩子引領到“人”的高地,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佼佼者。

04.

陪伴——

最進階的家庭教室

陪伴,也就是父母要放下工作和應酬,回到家裡,陪孩子玩,陪孩子作業遊戲,和孩子一起交流讨論。

這是一件很簡單、不難做的事情,做好了,做到位了,就能綻放出教育奇迹。

母親的陪伴,會給嬰幼兒的孩子,帶來安全感。

父親的陪伴,會給孩子,帶來規則意識和責任感。

在陪伴中,還會有各種觸覺交流、感情互動、情感按摩等。

會有問題的讨論、資訊的碰撞。

孩子的心的門,始終是打開的,始終将父母當作自己的貼心朋友,自然也就願意跟着父母走,聽從父母的指導。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擁有幸福無憂的童年。

願意抛開應酬陪伴孩子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稱職的父母。

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着一群優秀而淩厲的家長(父母再忙也要看)

05.

沒有非掙不可的票子

隻有瞬間長大的孩子

談到陪伴孩子,不少成人尤其是男性們,都說,自己太忙。

是的,你的工作很匆忙。

可是,孩子成長的節奏和頻率,也非常匆忙。

迎着初升的朝陽,和煦的春風,孩子向上拔節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想象的速度。

孩子需要的最有效的陪伴時間,不過就是十幾年時間。

你今天沒有時間、沒有心思陪孩子。沒有在陪伴中和孩子心心相通。

等到有一天,你想去關心和管理孩子的時候,發現他已經長大成人。

你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為時已晚。

當然,孩子在缺少陪伴的環境中所養成的一些壞毛病,比如孤獨、自卑、斤斤計較等等,可能會陪伴他的終生。不好克服。

李開複曾經這樣呼籲:“不要以為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沒有非掙不可的票子,隻有瞬間長大的孩子。

06.

好父母

多是好學勤學的父母

著名心理學者王人平說:育子就是育己。

他還給家庭教育總結了一條方程式: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維方式。

時代早已進入光速發展時代。無論是在資訊占有、資訊處理方面,不少孩子的能力已經超過父母。

這時候,父母的認知和觀念,如果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不知道新潮名詞,不懂得新詞彙的含義,不會使用現代化資訊工具。

甚至還有一定的觀念陳舊和OUT,你想憑借家長權威去指導孩子,孩子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服氣。

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着一群優秀而淩厲的家長(父母再忙也要看)

是以,家長必須教育好自己:讓自己先進起來、時髦起來、光鮮起來。

通過網絡學習、學習團隊的促進等等,提高自己的教育水準、現代化生活和發展理念。

家長自己一直在成長,成長一直是家庭裡的重要觀念。

孩子看着眼裡,自然會向父母看齊。

想不優秀,想不出衆,都難!

07.

最後的話

家庭是根。

孩子是枝葉、枝幹和果實。

每一位學霸的背後,都站着一群優秀而淩厲的家長(父母再忙也要看)

隻有根深了,根壯了,根系發達了,孩子這枚果實,才會更飽滿。

每一個為孩子計的父母,都應該讓家庭之根,更發達,更細密。

為家庭注入正能量,為孩子積累源源不斷的好能量、好營養。

· 今日互動 ·

如何更好地培育孩子,你有哪些經驗呢?歡迎留言聊一聊!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