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品深一度丨财報解讀,蔚小理與BBA之間隔着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

3月被看做是“财報月”,各個上市公司基本都會釋出過去一年的“賬單”。汽車行業在這個月也是财報滿天飛,海外品牌中奔馳、寶馬和奧迪财報相繼釋出,讓人驚歎其“财技超群”,中國品牌蔚小理雖然都還在虧損中,但仍然搶先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些傳統廠家,釋出了财報。

一品深一度丨财報解讀,蔚小理與BBA之間隔着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

對于财報,各個品牌自然是報喜不報憂。不過,如果拿剛剛邁過生死線的蔚小理和已經走過百年曆程的奔馳、寶馬和奧迪相比,他們中間有多少路要走呢?

1

蔚小理,一邊虧損一邊傲驕

上周,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業界俗稱“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相繼釋出了過去一年的财報資料。一品君對比觀察後發現,這三家雖然仍處在虧損的狀态,但并不妨礙他們傲嬌的姿态。

一品深一度丨财報解讀,蔚小理與BBA之間隔着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

通過上表财報資料可以發現,小鵬汽車在過去一年銷量最高,幾乎觸到了年銷10萬輛的門檻,而且小鵬P7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10萬輛,今年還将迎來小鵬G9的上市傳遞,增長動力不減,但由于其産品定位相對偏低,導緻營收和整車毛利較低。蔚來在過去一年中,由“蔚小理”的銷量頭牌下降到了第二位,特别是在第四季度,銷量更是與小鵬和理想拉開了差距,這對蔚來的發展速度帶來一定不利影響,今年随着蔚來ET7和ET5的傳遞,在銷量端有望迎來新增長。這三家中最傲嬌的要算理想汽車了,僅憑一款車就能實作月銷過萬,且整車毛利最高,虧損深度最淺。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家新勢力目前都處于“不差錢”的狀态,手裡的現金儲備都在四五百億規模。是以它們在研發上面也更加舍得,特别是小鵬汽車,其研發投入占到整體營收的19.6%。這有利于它們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加深品牌的護城河。

2

BBA,一邊轉型一邊數錢

蔚小理固然風生水起,但畢竟還處于虧損狀态,腰杆子沒有那麼硬氣。相比之下,奔馳、寶馬和奧迪(簡稱BBA)這些百年豪華品牌,家底兒就殷實了很多,特别是奔馳、奧迪,盡管銷量出現了下滑,但是盈利卻都在大幅增長。

一品深一度丨财報解讀,蔚小理與BBA之間隔着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

在BBA的财報中有兩組資料值得關注:一是淨利潤,這三家豪華品牌在過去一年中同樣受到缺芯、原材料漲價等不利因素,但從盈利能力上看,都非常強勁。特别是奔馳,在銷量下滑5%的情況下,淨利潤卻能增長255%,可見其單車盈利能力有多麼強大。二是它們在電動化方面的轉型,從财報透露的資料看,過去一年BBA的銷量規模都達到了10萬輛左右,幾乎等于蔚小理的規模,但是從未來發展看,他們的投入規模和産品數量,都将遠遠大于這些新勢力。

3

吉長比,一邊堅守一邊突進

上周,吉利、長城和比亞迪(簡稱“吉長比”)也不約而同釋出了财報,通過這三家的财報資訊不難看出,這三家企業都保持了良好的财務資料,整車毛利水準在17%左右,盈利方面也都有不錯的淨利潤進賬。

一品深一度丨财報解讀,蔚小理與BBA之間隔着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

不過,這三家企業也各有“煩惱”。以燃油車為絕對核心的吉利、長城開始受到以新能源車為核心的比亞迪的挑戰,我們看到吉利、長城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都在10%或以下,而比亞迪占比超過了80%,這也就不難了解銷量隻有70萬輛規模的比亞迪,在營收上可以“叫闆”吉利和長城,不過在淨利潤方面,因為整體研發遠遠高于二者,導緻看起來沒有那麼亮眼。

如果把蔚小理、吉長比和BBA做一個橫向的對比會是什麼結果呢?我們不妨做一個“有趣”的資料分析。

一品深一度丨财報解讀,蔚小理與BBA之間隔着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蔚小理與BBA在銷量次元,幾乎差了2個吉利長城比亞迪,在營收次元幾乎差了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在淨利潤層面幾乎差了16個吉利長城比亞迪。由此不免感歎,銷量或許在短期能就能追趕上BBA,但是要想在營收和利潤方面追趕,可能有更長的路要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