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懷孕後怎麼就成了“糖媽媽”,飲食應該怎麼吃呢?

大多數孕媽媽都是在孕期第一次聽說妊娠期糖尿病。對于孕前沒有糖尿病的媽媽來講,在孕期的“大考”——糖耐量測試中被确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想必心情一定是崩潰的,為什麼在孕前血糖正常,懷孕後怎麼就成了“糖媽媽”呢?

懷孕後怎麼就成了“糖媽媽”,飲食應該怎麼吃呢?

懷孕後哪些準媽媽容易成為“糖媽媽”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中,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澱粉經身體吸收後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在血液裡的濃度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糖」,而胰島素就是用來調節人體的血糖水準,在胰島素發揮正常時,葡萄糖才不至于聚集在血液中使血糖濃度升高。

有以下情況的準媽媽,身體胰島素的供應相對不足,血液中的血糖濃度高,就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1、超過35歲;

2、肥胖;

3、慢性高血壓;

4、曾有過未知原因的早産、流産、畸形、巨大兒分娩史等;

5、近親中有II型糖尿病的準媽媽;

懷孕後怎麼就成了“糖媽媽”,飲食應該怎麼吃呢?

不加控制的妊娠糖尿病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于老年人易患的糖尿病,它是暫時的,随着孕期結束,就會恢複。孕期即使患上糖尿病,隻要控制好血糖,堅持運動,控制體重,身體就不會有問題。如果不注意控制,那後果可就嚴重了哦。

如果“糖媽媽”無視妊娠期糖尿病,除了會分娩巨大兒外,還會導緻如下不良後果:

近期的不良影響:

胎兒在宮内發育異常、嚴重者引發胎兒宮内窘迫,甚至缺血缺氧性腦病,進而産生神經系統後遺症;寶寶出生後會出現新生兒低血糖,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内,如果持續處在這樣的低血糖水準,那麼會對寶寶的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遠期的不良影響:

媽媽将來發生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增加;寶寶未來發生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的幾率增加,迄今為止年齡最小的糖尿病患者僅為3歲!!

“糖媽媽”應該怎麼吃?

一旦被貼上“糖媽媽”的标簽,可能媽媽們就不知道該怎麼吃了,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可不吃又不行......其實媽媽們不用過分糾結,隻要吃對了,維持血糖平穩,而總的原則就是攝入低GI的食物,細嚼慢咽,少食多餐。

懷孕後怎麼就成了“糖媽媽”,飲食應該怎麼吃呢?

1、食物搭配要嚴格,不是一味地減量

碳水化合物應減量50%,最好搭配糙米、燕麥等粗糧,可以有效降低升糖指數;

粥類食物升糖指數較高,少喝粥,多喝牛奶或豆漿;

多吃優質蛋白質,如魚肉、瘦肉、低脂牛奶;

避免壞脂肪,拒絕動物油;

多選擇橄榄油、豆油等健康脂肪,

多吃富含微量營養素的蔬菜;

水果品種可多樣,但要控制在每天500克;

2、降低飲食頻率與速度,細嚼慢咽

糖媽媽要有意識地降低進食的速度,多咀嚼;少食多餐,由原來的一日三餐改變成一日六餐,加餐部分占原來總量的20%;

3、除了管住嘴,還要邁開腿

糖媽媽尤其要重視孕期的運動,選擇适合自己的低強度運動方式,比如散步、遊泳等,進行能量的消耗。對控制血糖有很好的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