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成語被後人誤讀
卻因為誤讀之意傳播廣泛
将錯就錯而淹滅了其原意
例如“愚不可及”
原意是通過裝傻以避禍患
為常人所不及
而難得糊塗、大智若愚
也一直被視為一種人生智慧
确實,做人并不需要
時時刻刻都表現得那麼聰明

賬不要算得太清楚
司馬遷在《史記》裡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管是與自己工作的機關、客戶,還是與親人朋友、同僚鄰裡,人和人的交往之中,必然是存在一些利益關系的。
很多有時候,留一點利益給别人,才能長久,又或者為了内心認為正确的事情,确實影響或犧牲了一點自身利益,但換來的是心安夢穩,其實不虧。
眼光不要太犀利
有的人目光如炬,有偵探的潛質,但對自己身邊最親近的家人朋友,就不要再用探照燈、放大鏡了。
尤其是近期因為疫情而普遍居家辦公,不少人的心情都有點焦躁,鬥室之内朝夕相對,缺點問題暴露無遺。越是這種時候,越是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說好,少挑刺。因為,我們自己也并不是什麼完人。
耳朵可以背一點
如果一個人有“順風耳”,他會怎麼樣?每天會聽到無數來源不明的小道消息,别人背後對自己的評價,他人的私人恩怨......隻怕煩都要煩死了。
尤其是當别人議論自己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豎起耳朵。如果是不實的議論,立刻跳出來反駁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反而顯得氣急敗壞。如果是褒獎,更不要沾沾自喜。因為,外界言論的風向随時會都變,隻需自己身正,其他的又何必當真。
記性不用那麼好
就像天氣,總有晴天雨天,人的一生也總有高低起伏。那些經曆過的人和事,都會讓我們成長,但那些讓自己遺憾難過的人和事,過去的就過去吧,記性不用那麼好。
李清照曾歎道,“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人生這條路上,背上的背包要随時清理,放下一些,才能輕裝才行。
口舌不必太伶俐
能言善辯是優點,但隻要說的是真實語、善意的語言,即使不那麼伶俐又如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如果說得舌燦蓮花,行動上卻不比對,反倒落個虛僞的人設。若遇到誤解,對于不了解你的人,再怎麼辯解也不一定會信,隻需将事實講解清晰即可,對方自有判斷。若遇到口舌之争,憑借伶牙俐齒占了上風,對方惱羞成怒,沖突反而更新。
外智而内愚,實愚也;
外愚而内智,大智也。
是以
大智若愚的人
能看清孰輕孰重
把時間用在磨煉自己的真功夫上
忽略那些能左右我們的情緒
但實際上卻并不重要的事情
願大家都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擁有這一份智慧覺照
編輯 | 慧丁
攝影 | 熙全 光耀 曉峰
責編 |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