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辛克萊·劉易斯

辛克萊·劉易斯是20世紀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巴比特》《大街》《阿羅史密斯》。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辛克萊·劉易斯因為性格古怪,學生時代經常被同學和玩伴們捉弄和嘲笑,是以,他的童年是在痛苦和孤獨中度過的。一直到上大學,他依然是個不合群的人。1914年,辛克萊·劉易斯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于是1916年,他辭去了編輯的工作,專職寫作。

随後,辛克萊·劉易斯相繼出版了《大街》《巴比特》等作品, 其中《巴比特》更是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使他成為美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大街》

《大街》是辛克萊·劉易斯的代表作,一出版就在整個美國引起轟動,被譽為是“發現美國的一個裡程碑”,就像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成為了當時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事件。這個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上世紀初美國西部小鎮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對小鎮居民偏狹和實利的文化特征進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和揭示。

故事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美國西部戈弗鎮。一位叫卡羅爾城市女孩嫁到了這裡。她的父親是個法官,從小受過良好教育,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想單純的小女孩。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她跟随丈夫來到了戈弗鎮。她原本以為小鎮生活可以遠離城市的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過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誰知道,事情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樣。

戈弗鎮枯燥乏味、呆闆僵滞、教條化的生活,小鎮居民并不是善良的典範,反倒是如井底之蛙、偏執狹隘,而又自滿保守。小鎮男人們談論的話題無非是生意、天氣和汽車。女人們則不斷地念叨持家、議論别人的放蕩行為以及賣弄自己跟丈夫的調情賣俏。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卡羅爾不甘心,她試圖改變這個封閉的小鎮,結果遭到小鎮保守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最終她心力憔悴,選擇了離開這裡,回到了華盛頓。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小鎮的上流社會人士壟斷了當地的财富,他們千方百計把農戶手裡的利益轉到自己手裡,賺取更多的金錢,用這些金錢讓自己及家人過上豐裕的生活。買房、買車、買奢侈品、買時尚服飾,雇傭人、保姆,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舞會,炫耀自己的社會地位等等。

除了壟斷下層群體的收益外,他們還要壟斷下層群體的思想,壟斷下層群體的生活方式,排斥打擊一切不利于他們賺錢的言論。對于堅持發表不利于上層群體獲得穩定的可觀收益的人,随時都可能被當成激進分子而被趕出戈弗鎮。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有閑階級的太太們因為有丈夫賺錢養家,且家裡又大都雇有保姆幫忙做家務,是以有很多的閑暇時間。她們更多的時間是打扮自己,購物時尚,以及參加社會慈善活動、讀書活動等附庸風雅。

戈弗鎮隻是整個國家的縮影,辛克萊·劉易斯通過抨擊戈弗鎮,對整個美國及各地區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提出批判。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創作背景

1865年内戰的結束,為美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掃清了障礙。随後美國經濟經過五六十年的發展,到1920年,美國GDP成為全球第一,标志着美國達到經濟繁榮的巅峰時期。

1865年一直到1929年經濟危機之前,這六十多年時間,是美國物質财富的激增與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迅猛發展的時代,城市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有人稱之為“鍍金時代”,有人稱之為“進步時代”,不過“鍍金時代”更多指代1865年到19世紀末期這一時期。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總之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全國上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盛世圖景,那時的美國人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生活感到無比的自豪和自信。

投機活動盛行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巨額财富,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當時人們自信心增長,大部分美國人都産生了未來經濟将持續良好的預期,對未來普遍樂觀。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大量新富裕資産階級的誕生使得當時的人充滿了賺錢的欲望,人人都相信自己能發财,“美國夢”深入人心。尤其是對于窮人來說,普遍相信不論出身,隻要遵守普遍的規則,如誠實守信、努力勤奮,就能實作自己的人生理想,發家緻富。“人人都能發财”的人生觀植入到了每一個普通人心中。

而财富的增長和樂觀的心理預期使得當時的人們熱衷于投機活動。懷着各種發财夢的美國人,大量參與到投機活動中。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金錢化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變成了惡性競争和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物質化的社會中,人都是自私的,貪圖物質享受,任由物性支配着自己。為了取得成功和發财緻富,人們可以不擇手段地打擊自己的同伴。

與人交往時,也以獲得利益為目的。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和利益的,則積極交往,巴結逢迎; 反之則敷衍回避。人同人之間隻剩下冰冷的利益關系。為了追名逐利,人們之間爾虞我詐、殘酷競争。

辛克萊·劉易斯筆下的1920年的美國:投機活動盛行,人際交往隻看錢

消費主義泛濫

最初分期付款這種消費方式流行于城市中有一定還款能力以及消費需求的中産階級,随着信貸漸漸開始為下層工薪階級所接受,工業産品得以借流行于美國社會的各個階級。城市大衆物質消費文化形成,享樂主義成為了社會文化的主流。随着社會财富的增加以及分期付款信貸消費方式,企業對于消費觀念的鼓吹,整個社會充滿了消費的浮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