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闫雯雯 (圖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3月31日,經過為期兩天的現場彙報和評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揭曉,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成功入選。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位于新疆尉犁縣東南90公裡處的荒漠無人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2019年至2021年,經國家文物局準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300平方米,取得重要收獲,其成果先後入選2019年度“考古中國”絲綢之路重大項目成果和“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此次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3月31日,封面新聞記者采訪到四川大學傑出教授,四川省考古學會會長霍巍。霍巍解讀道,“這個烽燧遺址是唐代經略西域一個實證。這座烽燧遺址本體非常完整,除了烽燧自身以外,還包括它的一些附屬建築、附屬設施。比方說,當時取水的水塘、當時構築的道路,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烽燧遺址的整體面貌。是以,在以往的考古發現當中,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出土的文書
此外,這處烽燧遺址出土了大量戍邊将士們留下來的生活遺迹。“這些生活遺迹包括他們物質生活上的若幹方面,比方使用過的器具,穿過的草鞋、用過的草繩等。更重要的,還有包括他們精神生活層面留下來的很多木制的簡牍和紙質的文書。這些紙質文書裡反映了生活在這裡的來自祖國各地的唐代将士們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如何來維系跟家鄉、跟中原的這種感情聯系。其中比方說,有這些将士們寫下的家書。我們都知道這句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這個烽燧遺址裡面出土的這些文書裡面,就很真切地感受到了當時的曆史場景。”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出土的木簡
另外,這座烽燧出土的木簡和文書當中,還出現了絲綢之路很多主幹線要道,還有一些鎮守的重要據點,如新發現榆林鎮、通海鎮、掩耳守捉、橫嶺烽、悭泉谷鋪等軍事設施及樓蘭路、麻澤賊路、焉耆路等新的防禦線路,填補了曆史文獻關于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的空白。在霍巍看來,這對于我們去認識唐代對西域的有效管理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霍巍透露,在此次擔當評審中,從初評到終評自己都一直力挺這個項目,“它能夠入選,我也很高興。也借這個機會,祝賀我們新疆的同仁們取得這樣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