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是積極上進重教育的媽媽,孩子的表現反而會越糟糕,這是為啥?

文|秘籍君

都說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精力用心陪伴,并且肯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那孩子勢必會成長得不錯。

不少寶媽生娃後就開始了自己的“更新”之路。為了把孩子養好,她們努力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從如何拍嗝、怎樣做營養美味的輔食,到如何呵護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不同心理表現等,從早教啟蒙到特長愛好的選擇和培養,可謂是面面俱到。

按理說,有付出必有收獲,在養育和教育上這麼用心的媽媽,應該可以收獲一個表現優秀的孩子了吧。其實也不盡然。

越是積極上進重教育的媽媽,孩子的表現反而會越糟糕,這是為啥?

“我是朋友圈裡公認的好媽媽,卻有個表現糟糕的孩子,很苦惱不知道為啥”

小方是朋友圈裡公認的好媽媽,她的朋友圈幾乎就是她的養娃記錄史。如果你翻開她的朋友圈,會發現這基本上是個帶娃媽媽的生活實錄,從日常養育到教育反思,應有盡有。

而且,這中間還穿插着小方關于育兒上的思考和行動,比如看了不少育兒類書籍,結合日常生活做出了什麼反思等,她都會在朋友圈展示出來。

按理說,這麼用心的媽媽,調教出來的孩子應該是很優秀的吧。但從小方的口中得知,她的孩子跟一般孩子表現無異,甚至更糟糕,身上存着着不少這樣那樣的問題。

比如沒有時間觀念啦,愛撒謊啦,專注力差啊,甚至不尊重他人等等。

她費心費力地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好像并不領她的情,母子倆的關系很緊張。更讓人難受的是,丈夫并沒有把她的付出放在眼裡,反而在育兒中時不時地跟她唱唱反調,似乎有故意挑戰她的意思。

她不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為什麼這麼努力,卻換來一個如此不堪的結果?

“理想媽媽”的枷鎖:捆住了自己、孩子和家人

毫無疑問,小方是個好強的人。好強的性子在她當了媽媽之後更加凸顯:她希望一向追求優秀的自己,也能當個優秀的媽媽。

在“努力當個優秀媽媽”的過程中,她會不自覺地對自己高标準、嚴要求,想象出一個理想自我,認為自己通過努力,就會達到那樣的一個自己。

越是積極上進重教育的媽媽,孩子的表現反而會越糟糕,這是為啥?

但現實是,如果陷入對理想自我的追求,就很難對他人變得寬容。孩子會不知不覺成為她的成績單。孩子表現不優秀,會讓她覺得特别難以忍受。

對孩子,“理想媽媽”會因為孩子的一些“掉線”表現而憤怒:我都這麼努力了,你怎麼還能犯這種錯?

對伴侶,“理想媽媽”也會因為自己掌握了更多育兒知識而排斥另一半的育兒見解,在家庭教育中變得“居高臨下”。身為丈夫,自然不甘心如此,就會有意無意地挑戰妻子這個“權威”。

緻力于成為“理想媽媽”的寶媽,一旦生活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引發心态失衡,進而變得焦慮。這樣的媽媽為孩子做了所有事,孩子難有自我成長空間,獨立性受挫,反而不利于成長。

越是積極上進重教育的媽媽,孩子的表現反而會越糟糕,這是為啥?

“理想好媽媽”的破局之道:不要努力做一百分媽媽,做個八十分媽媽就挺好

小方想要改變現狀,就要清除自己内心那個“做個一百分好媽媽”的執念,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和不足,包括孩子和老公的缺點,允許自己失敗、平庸,承認現實就是這樣,不必跟它對抗。

當你接受了八十分的自己,心态慢慢松弛下來,你會逐漸轉移目光,發現孩子和家人身上的閃光點,家庭氛圍不再緊張對抗,你自己也不會活得那麼擰巴了。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