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想遏制某個國家的發展,通過技術手段限制進而使行“科技制裁”可以說是“成本效益”最高的一種制裁方式。環球網轉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由于美國制裁,谷歌公司已經停止認證運作安卓管理系統的俄羅斯BQ公司的智能手機。該公司已經在測試中國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營銷号就已經為鴻蒙系統出海編排好了萬字長文,怕是下個月鴻蒙系統就要那些歐洲市場,聯合亞歐劍指美國、準備掀了谷歌的老家。但在掀桌子之前,我們還有些事情需要搞清楚。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首先,我們不妨去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網站,看看這則資訊的完整版本是怎樣的:除了國内媒體報道的内容外,俄羅斯BQ公司總經理還說道:“品牌的新裝置将在沒有谷歌公司支援下推出”,“所有已經認證的裝置将繼續運作。新裝置的Android系統可能會出現問題”,以及最重要的“BQ公司鴻蒙作業系統的新智能手機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出品。”

看到這裡,相信了解Android系統、自己給AOSP固件刷GMS套件的資深Android玩家們應該明白BQ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了:沒錯,他們的未來的手機不能搭載GMS了。畢竟AOSP是一個已經開源的手機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在遵守開源協定的情況下自由使用AOSP。而Android系統是谷歌的,下載下傳修改好了AOSP的廠商需要向谷歌付費,獲得Android裝置認證後才能預裝谷歌服務(GMS)、标榜自己搭載Android系統、并在開機界面标注自己“Power by android”。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再加上我們現在說的鴻蒙系統,背後既可以是P50 Pro裡運作的HarmonyOS 2.0,也可以是用于嵌入式系統的智能硬體的Open Harmony(前身為LiteOS)。甚至你給AOSP固件搭配一套不是GMS的套件,也可以說自己運作的不是Android系統。再加上華為回應“目前暫無計劃在海外推出搭載HarmonyOS的手機”,鴻蒙手機出海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準備時間。

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内手機品牌功能這麼豐富,為什麼不選擇主動出海,征戰海外手機市場呢?

國産手機系統出海難在哪裡?

其實國産手機市場也不是沒有嘗試出海,資深米粉可能都還記得一個叫“MIUI波蘭版”的固件類型。盡管所謂的“波蘭版”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下載下傳都發生在國内,但毋庸置疑的是,早在10年前,國内Android手機品牌就有想過将面向國内手機使用者的國産Android系統推出到海外市場中。

但可惜的是,無論是MIUI、EMUI或最新的Color OS、OriginOS,在海外市場都隻能說表現平平,不要說将系統開放給第三方品牌的手機了,即使和國内版本的系統相比,這些海外版系統在功能上都有所缺失,國内手機品牌想在海外市場重制國内市場的輝煌,要解決的問題顯然不少。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首先是專利的問題。由于各國之間的專利資訊并不互聯,某品牌在A國能使用的功能,在B國很可能就侵犯了其他公司的專利。這裡的侵犯版權指的不隻是外觀上的專利,還包括硬體設計、軟體互動甚至是關鍵功能的相關專利。

比如華為曾在歐洲起訴中性侵犯了華為的專利權和商标權,思科也曾起訴中國華為和美國華為、指其侵犯了思科知識産權、“連瑕疵都一樣”。就連蘋果也曾被侵犯知識産權的問題,在新系統中移除了設定桌面時所放照片的功能。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将指紋識别器整合在手機的側邊電源鍵中”這項專利在美國甚至是屬于一個不做手機的電腦公司。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小雷舉出這些例子并不是指責品牌“無恥抄襲”,而是想表明一個觀點:國與國之間不互通的專利資訊讓國際轉專利所有權顯得錯綜複雜,某品牌在國内擁有專利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在全球各個市場使用自己的技術。再加上世界各國都有大量的“專利訴訟公司”,通過搶注專利的方式來索取金錢補償,比如“特斯拉”三個字在國内就被某公司搶注,導緻Tesla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隻能以“拓速樂”的名義活動。

而在理清專利糾紛和潛在的專利隐患之前,手機品牌選擇“貿然出海”,很有可能會引來難以估量的法律後果。

其次,即使手機品牌找到辦法規避所有專利隐患,将完整的國内系統帶到了海外,這樣的系統能否獲得海外消費者的認可也同樣是一個未知數。大家熟知的“谷歌服務”就是最好的例子。剛才我們講到過,AOSP+谷歌服務才是完整的Android系統,而在可以正常使用完整谷歌服務的地方,不少于手機核心功能息息相關的軟體服務均有谷歌參與,比如除了三星之外絕大多數Android手機都采用的是谷歌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這不僅意味着海外手機品牌不需要從零開始自主開發一個全新的智能助手,更意味着手機品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使用來自谷歌用全世界使用者訓練出來的AI助手,是一個成本效益更高的選擇。在支付方面,手機品牌也不需要逐個和銀行、發夾結算機構談合作,可以直接使用來谷歌出面建立的Google Pay手機錢包,用更低的成本實作移動支付。

而一個原汁原味、另起爐竈的中國手機系統,是否能獲得海外消費者的喜愛,這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對手機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需求,其間的需求差異更是催生了一加手機的“氫OS”“氧OS”兩個不同的系統分枝。直接照搬國内系統,還真不一定能在海外市場重制國内的表現。

除此之外,GDPR等個人資料保護法案的實施也限制了某些國内系統的某些關鍵功能,讓外國使用者在一開始就無緣完整版的國内手機系統。

與其拖家帶口,不如輕裝上陣

照這麼看,國内手機系統出海似乎已經是死路一條了,那國内手機品牌就隻能在國内“小打小鬧”了嗎?這個說法也不完全正确。國内手機系統雖然不一定适合海外消費者,整體出海難度較大;但這些系統選擇輕裝上陣,以服務的形式征戰海外市場,那有可能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我們知道,Android系統由AOSP和谷歌服務共同組成,而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讓谷歌服務備受争議。對海外使用者來說,谷歌掌握了絕大多數使用者資料;對手機品牌來說,谷歌壟斷了手機應用分發的入口;甚至對開發者來說,谷歌也壟斷了他們通過應用内購盈利的機會。有壟斷自然就有會有新的挑戰者入場,華為的HMS服務就抓住了GMS壟斷的機遇,在谷歌體系之外重建立立了一套全新的應用生态。

國産系統出海時候未到

盡管軟體還是那些軟體,但對開發者來說,競争對手的加入意味着手機的“生态”也可以進入良性的市場競争中,更友好的分成比例和一站式的雲服務支援也能滿足開發者多樣化的需求,同時降低開發者對特定生态的依賴。而事實上,HMS也已經展開了自己的出海計劃,在全世界170個國家服務了超過6億活躍使用者。

可以預見的是,隻要使用者和品牌對谷歌和GMS的壟斷行為越來越反感,HMS等輕裝上陣的國内生态供應商就越有可能在全球市場中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等到HMS可以在全球市場中和GMS正面對抗時,國産手機作業系統登陸海外市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