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1986年,四川廣漢3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玉石和青銅面具,考古人員随後在兩個祭祀坑中發掘近2000件文物,神秘的三星堆開始走到世人面前,驚豔了世界!

2020年,三星堆遺址時隔30餘年重新開機發掘再驚天下,截至目前新發現祭祀坑已出土編号文物11000餘件,其中包括迄今最大的青銅面具,甚至還發現絲綢殘留……三星堆謎底正進一步被揭開。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三星堆新館效果圖

大量新的珍貴文物與發現,正不斷地展現在公衆面前,三星堆博物館也面臨新的“改變”。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三星堆博物館目前共有兩個展館、一個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三個館顯然已無法容納新出土文物的展示。新出土文物何時展出?新館如何設計、何時開建?這些都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簡稱三星堆新館)動工開建,計劃工期為一年。經激烈角逐,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聯合體團隊的設計作品——“堆列三星,古蜀之眼”最終入選!

開工前,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對話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中建西南設計院總建築師劉藝,他闡釋了三星堆新館設計的靈感寓意,以及成功入選的台前幕後。

“新館在緻敬經典的同時,對标世界一流博物館進行設計!寓意古蜀之眼的曲面造型,呼應三星堆遺址的‘三星伴月’景觀。”劉藝介紹,三星堆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淨展覽面積達1.8萬㎡,在展陳規模上遠超老館展廳。除了展覽三星堆珍貴文物,增設的臨展廳還能與國内外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展出,為遊客帶來更多展覽内容。

【前世今生】

三星堆博物館20多年前建成

“堆”與“謎”的設計成大陸博物館範本

北緯30°,四川廣漢鴨子河南岸,三星堆博物館靜靜伫立。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專題遺址博物館。園内植被茂密,水系環繞,青銅館、綜合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以及遊客中心等建築散落其間。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三星堆博物館園區航拍圖

三星堆博物館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開放,集中收藏展示三星堆遺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玉石器、金器、陶器、骨器等上千件珍貴文物。這座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建西南設計院)鄭國英領銜設計的博物館,因獨特的造型、豐富的空間,曾榮獲國内外衆多設計獎項。

談及三星堆博物館的建設,三星堆博物館首任館長、現名譽館長肖先進感慨頗深,從奠基、建成到開館,“第一代”三星堆人筚路藍縷,靠着貸款修成了這座博物館。“籌建過程中,資金成了擺在面前的問題”,于是他想到向銀行貸款建館,除3100萬元支出之外,還需貸款2000萬元!這在當年是一筆“巨款”,當他們向上級彙報時震驚了在場所有人。

最終,經多方努力,一座現代化的專題博物館從鴨子河畔拔地而起,曾經借下的巨額貸款也通過借展、門票、項目資金等管道陸續還清,寫就了一段“小地方辦大館”的傳奇。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三星堆青銅館

站在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前,螺旋狀上升的建築,升騰起一種向上的寓意。流動的展示界面、靈活的空間形态,燈光、音樂等人性化設計,讓人很難相信,上世紀90年代竟能建成這樣高水準的博物館。

當初,三星堆博物館開建為何選擇鄭國英團隊的設計?

據館方介紹,這主要來源于兩個關鍵的構思——一是“堆”,二是“謎”!設計之初,作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的鄭國英反複構思,最終将眼光聚焦于“堆”這一概念。本着從古蜀土地裡“生長”出來的構思,團隊用一組自由的螺旋曲線扶搖而上,簡潔大氣地生成博物館的主體形态,巧妙做到了“建築、文物、陳列、園林”四位一體。而青銅縱目面具等文物也給世人留下無數謎題,鄭國英團隊巧妙地将“謎”這一主題,作為貫穿觀展路線的線索,将空間序列分為“入謎”“點謎”“述謎”“解謎”。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三星堆博物館展陳的文物

時至今日,三星堆博物館仍以浪漫飄逸、神秘大氣的設計和獨特的建築空間活躍于世,成為衆多學者研究的對象,也為大陸新一代博物館的多樣化提供了重要範本。

“很遺憾,鄭國英大師已離世,但他設計的三星堆青銅館卻曆久彌新。”中建西南設計院黨政辦負責人嚴一雲向紅星新聞記者說道。

【興建新館】

總投資10億!全球征集設計方案

激烈角逐,“堆列三星,古蜀之眼”設計入選

2020年,三星堆遺址重新開機發掘再驚天下。

根據國家文物局公布資料,截至目前,三星堆遺址6座新發現祭祀坑已出土編号文物11000餘件,完整器物超過2400件,其中銅器870餘件、金器510件、玉器450餘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餘根,三星堆謎底正進一步被徐徐揭開。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三星堆遺址考古方艙

虎年春節,“青銅大面具”更是驚豔亮相央視春晚,吸引超過8萬名遊客前來三星堆博物館打卡。而“上新”的衆多珍貴文物何時展出?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何時開建?這些都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三星堆現有的兩大展館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随着新的考古成果不斷出土,現有展館已無法容納新文物的展示,三星堆博物館也迫切需要為上新文物“安家”!

2020年10月10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遊客中心(新館)概念設計方案面向全球開啟征集,估算總投資超過10億元。

消息一出,來自國内外的57家設計公司及設計團隊報名,參與激烈角逐。經過擇優篩選,僅留下10家設計公司及團隊進入第二輪設計。随後,再由國内頂級、專業的方案評審委員,評選出3個方案,最終由專家組從中評審優選1個方案。中建西南設計院劉藝團隊原創設計作品——“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在衆多方案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劉藝介紹三星堆新館設計方案

“最終能夠入選,我們非常幸運,也為此感到非常欣慰。”劉藝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參與新館設計後,團隊内部進行了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博物館文化内涵及功能需求,先後做了多輪方案,優中選優,耗時3個多月完成初稿。

“我們在設計體量上不是最宏偉的,但是‘最消隐’的一個,博物館不應隻彰顯自我,而應符合遺址環境整體的要求。”劉藝向紅星新聞記者坦言。

中建西南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龍衛國說:“建設是一個曆史傳承,新館、老館是一體化的設計,在新館設計中,我們的設計首先是尊重三星堆文脈,延續老館建築根脈和肌理,同時對标世界一流博物館設計,還邀請日本矶崎新+胡倩事務所的國際專家團隊作為項目顧問,提供技術支援,以國際化視野和高标準來建設。”

團隊對博物館功能進行了合理整合與規劃,并針對性地進行空間設計,作品最終成型,獲得建築界、文博界、藝術界專家高度認可。

【設計思路】

“古蜀之眼”呼應“三星伴月”

7大展廳展覽面積1.8萬㎡ 規模遠超老館

“設計寓意古蜀之眼,建築體量呼應三星堆遺址‘三星伴月’的景觀。”對于三星堆新館的設計,劉藝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古蜀青銅面具通過極富表現力的眼睛,仿佛在與觀衆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建築作品在“顯”與“隐”、“新”與“舊”、“分“與“合”之間,在緻敬原作的同時,尋找巧妙的平衡點,以恰當的姿态回應園區複雜的建築現狀和曆史文脈。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劉藝介紹,團隊分析了三星堆博物館現有的青銅館、綜合館與新館和遊客中心的互相位置關系,選取化零為整的布局政策,将新館和遊客中心一體化設計,布局在靠園區東側入口,與青銅館對位布置,便于設施共享,功能互補。新館共三個堆體,東側兩個堆體為展陳空間,西側一個堆體為後勤庫區。

建築“化整為零”,采用單元式布局,布置遊客中心、展廳、庫區,三個單元體旋轉26°,使建築朝向三星堆遺址區,形成“博物館”與“遺址區”之間的時空對話。

劉藝表示,在方案構思上,眼睛也作為建築内部空間與外部遺址園區對話的視窗,巧妙地容納了“時空螺旋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在“時空螺旋序廳”,環形青銅樓梯環繞放大6倍的青銅大立人螺旋向下,與青銅館環繞青銅神樹螺旋向上的中庭遙相呼應,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向上展開未來之旅;在“圜流古今劇場”,遊客可觀賞一場來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劇,也可透過“眼睛”,駐足欣賞老館與三星堆遺址的景色。外立面采用玻璃幕牆和青銅遮陽闆,虛實對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展覽面積1.8萬㎡。展廳跨度約15~30米,一層展廳層高8米,二層展廳層高6~12米,通過樓闆局部挑空,為靈活布展預留充分的條件。劉藝說:“在展陳規模上,老館展廳隻有三四千平方米,新館設計有固定展廳一萬多平方米,還有幾千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除了展覽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還能和國内國際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展出,為遊客帶來更多展覽内容。”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近期,三星堆新館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在網上公開招标,目前已招标結束,近期将開工建設。此前,廣漢市三星堆文旅發展有限公司釋出的招标資訊顯示,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内,建立展館建築面積控制在54400平方米,主通道改造、安消防系統、數字化和資訊化系統建設、景觀提升等附屬設施,計劃工期為一年。

劉藝介紹,按照計劃,三星堆新館将于3月底開工建設,屆時将重塑園區空間格局與遊覽體驗,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标,成為遊客打卡地。

對話三星堆新館總設計師劉藝:

靈感來源青銅面具眼睛

展現當今建造水準和科技力量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劉藝總建築師投身建築行業已20餘年,是四川省工程設計大師,先後主持設計了成都天府美術館、成都當代藝術館等經典建築作品,也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主要設計者之一。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紅星新聞:三星堆新館的設計靈感來自哪兒?又有何寓意?

劉藝:設計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古蜀青銅面具通過極富表現力的眼睛,仿佛在與觀衆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在方案構思上,眼睛也作為建築内部空間與外部遺址園區對話的視窗,巧妙地容納了“時空螺旋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

外立面采用的是代表曆史層疊的岩石形态,與曲面玻璃牆面形成虛實對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紅星新聞:新館會有哪些新的功能化設計,滿足新時代的文物展陳要求和遊客觀展要求?

劉藝:三星堆老館是上個世紀的一個經典作品。但它的規模相對較小,功能也比較單一,很多功能分布在園區其他周邊附屬房屋中。

這次修建新館的時候,我們要對标世界一流博物館。今天的博物館是多樣性的、綜合化的新型文化設施,具備展覽、收藏、研究、教育以及社交等多元功能。

新館建設也是對整個三星堆博物館園區進行全方位提升,規模達5萬餘平方米,設計遊客承載量将是現在承載量一倍以上。在服務遊客的同時,它也是三星堆學術研究和交流基地,為專業人士提供研究、資料查詢等綜合化服務。

新館采用大跨度、大空間的靈活展廳模式,為未來布展設計提供靈活性,這也是當代博物館發展的趨勢。

針對展廳環境,我們配備的安防、消防、空調、弱電智能化系統都是最先進的,要将三星堆博物館建設成為世界上一流的博物館,才能真正比對偉大的三星堆文化遺産,這是我們的目标。

在遠古時代,三星堆青銅器代表了當時工藝的最高水準,我們也希望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能代表當今建造水準和科技力量的最高水準,讓我們的博物館能與曆史産生跨越時空的對話。

紅星新聞:新館和老館出自中建西南設計院兩代設計師之手,在設計理念上,你們有何傳承和創新?

劉藝:作為遺址類博物館,最重要的是對環境的尊重,是以要求建築是隐性的,不能太彰顯,要和遺址環境融合。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處理好消隐與彰顯的二維辯證關系。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工!獨家對話新館總設計師

我們采用的是一個斜坡覆土的造型,好像一個從地上升起來的一個巨大土堆。這是一個相對低調而消隐的建築,但作為文化地标,它要有表現性,是以在土堆正面,我們設計了“古蜀之眼”——兩個巨大的視窗,就像三星堆青銅面具中的眼睛一樣。

一方面人們能夠通過這個玻璃視窗,感受到博物館内豐富的活動。同時,遊客站在大廳内,通過視窗可以看到整個園區,看到遺址公園以及幾公裡外的發掘現場。

在展廳内部,我們在中庭設計了一個螺旋向下的坡道,從二層到地下負一層,形成了巨大的空間螺旋。這個螺旋是有文脈淵源的:三星堆的老館(青銅館)也有一個螺旋向上的坡道,表達了一種對上天、對神靈的崇拜。新館設計的螺旋往下延伸,寓意向下探秘古蜀之源。“應天接地”,通過空間螺旋的方式,天地之間,形成新舊建築之間的對話與傳承。

紅星新聞:這個設計作品能在國内外設計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你覺得它的優勢在哪?

劉藝:方案評審經曆了很長的時間,不僅建築專家評審,更重要的有衆多文博界專家來評這個方案。我想我們能夠入選主要有以下原因:因為老館是院裡設計的,我們對場地文脈特别了解,也特别尊重,可能在所有設計作品裡面,我們是最消隐的、最融入環境的一個。有些作品也很漂亮,但可能太彰顯自我了。我們認為遺址類博物館應該更服從于遺址環境的要求。

另外,我們關注與老館的呼應:博物館建設是一個時間傳承,通過曲線的外牆把老館和新館聯系在一起,二者是一體化設計,室内通過“應天接地”的螺旋坡道,藝術化實作新老館對話。此外,我們還聯合日本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撐,用國際化視野與标準來設計。

方案能夠最終入選,我們非常幸運。目前,三星堆的考古發掘正在進行中,我們的展覽設計還會根據新出土文物特點進行調整優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