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作者:耳邊事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介紹

"SHICHIKU KANGEN"這個詞在日語中的意思是"管弦樂隊",許多燃燒者在看到這個名字時,可能不由自主地充滿了大腦的東西,比如八英尺,三味線,日本古筝等。Final和DITA今年聯合推出的全新旗艦耳塞都拿來這樣一個音韻美學和非常東方的色彩名稱,并不是暗示這個價格18000元的插頭是日本國家樂器插頭...

非常好,找到正确的解決方案!本文以鮮花結束!

.........

......

...

事情當然遠沒有那麼簡單(pu),來自日本的最終和來自新加坡的DITA,亞洲市場上的兩家頂級HiFi耳塞制造商,多年來一直在戒指上取得成功和堅持不懈。作為兩款聯合開發的旗艦,"Super-Class"其實承載着無數粉絲和高端随身随身愛好者對戒指耳塞"新高度"的期待。

經過過去幾年的大躍進,燒友們對于旗艦插頭的測量标準越來越高,為了突破各種名額上的瓶頸,更多的旗艦插頭順應趨勢,選擇如扁平、環鐵、靜态環鐵等新興單元配置形式。在随身攜帶的HiFi領域已經得到了高度發展的今天,使用單動環程式做一個旗艦型的耳塞也可以滿足目前階段的發燒友,動态環這種轉換原理在目前很多程式中到底沒有不可替代的,這些都是燒朋友津津樂道的話題。

其實在這一點上,至少在兩年前,Final和DITA釋出的A8000和DRAM XLS都找到了一些答案,是以這次我們簡單地看一下這把雙劍一起"竹子"還是可以完成一次自我超越。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包裝和工業設計

因為它是一個聯合開發的,是以"竹子"這部分的包裝設計自然由DITA方面親自設計,DITA擁有豐富的産品包裝設計經驗,特别是其旗艦DRAM XLS包裝設計給很多使用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這種"竹子"的包裝設計,可以說是"美觀"和"奢華"的诠釋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竹子》的包裝采用三層翻蓋加抽屜設計語言,頂層内部是厚厚的透明針尖面闆,帶有管弦樂般的裝飾,覆寫着兩個用耳塞腔包裹的金色印制黑色天鵝絨袋,電線靜靜地躺在下面,具有很強的視覺感官沖擊力。兩層樓高的抽屜設計包括兩盒不同尺寸的矽膠套裝,三個用于各種前端輸出接口的電線插頭,兩個用于電線更換的拉線器,一個導管過濾器更換工具和一個硬皮金剛石形黑色接收器。儲物盒内部的天鵝絨設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存儲和攜帶過程中因耳塞腔内位移而導緻油漆劃痕的風險。面對絕對的奢華,包裝是否足夠環保,早已被使用者選擇性地遺忘。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而耳塞的腔體技術是"竹子"的重點,從腔體結構的外觀上,不難看出,"竹子"遵循了旗艦A8000和CNC不鏽鋼的同一套模具。細節在于,"竹子"的空腔表面覆寫着明亮的黑色琺琅,而在外側采用日本複古金沉工藝蝕刻對稱的深金箔圖案,寬度驚人地控制在0.1mm左右,從産品結構來看,這一過程極難實作, 純金和天然油漆建築圖案具有悠久的華麗光澤。直接結果是,"Bamboo"已經成為一個可用于聆聽的過程,正是由于所使用的工藝的複雜性,Final和DITA聯合決定将其産量限制在500個。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另外,"竹子"的導線方面并不是要遵循之前高端系列已經配置的"北京線"方案,而是采用DITA主導設計的可更換插頭式導線設計。不過,除了DITA之前使用的OSLO系列電線外,新的OSLO電纜線 Gen.SK 由DITA方面特别用于"Bamboo"定制。與金和銀納米顆粒混合的角蛋白油塗覆在芯表面上,使其更光滑,提高導電性,奧斯陸電纜 Gen.SK 與正常奧斯陸電纜相比,調整了編織和線皮,并且還使用AWESOME PLUG提供3.5mm單端,2.5mm和4.4mm三個可互換插頭的平衡。該系列具有更高的外觀和感覺,并且更大膽,圓形分隔器蝕刻有金色大麻,插頭綁定部分的金色金屬旋鈕反映了腔體的奢華設計。從《竹子》的整個包裝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Final和DITA是一項巨大的努力,以使其成為一部極端的作品。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客觀名額和綜合品質評價

其實在這一部分我發現,目前旗艦A8000和最終是一些常見的,作為第一款純钽程式單作用環形耳塞,A8000迄今為止已經有很多燒傷朋友的接觸,是以在下一部分我會嘗試以A8000作為參考來分析"竹子"的獨特特性以及與A8000的一些差別。

如果隻是從聲音的方向來看,"竹子"和A8000還是有一定的共性,都很容易給人一種中心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在中高頻及以上的頻段,"竹子"基本上繼承了A8000那種複雜的纖薄、美觀、非常透明和穿透的特點,即使在前端裝置的水準上也幾乎沒有高頻失控。另一方面,如果要獲得理想的低頻感感和質感,它仍然需要依靠前端本身的水準,但與A8000不同的是,"Bamboo"在大多數情況下比對不當,但不能太暴露在前端或光源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在中頻方面對"竹子"的處理比較細膩,在最初聽"竹子"的中頻處理下,似乎不屬于最終或DITA曾經的相同方法,但使用者通過長時間的聆聽,仍然會感受到一些熟悉的痕迹。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從面闆參數的官方釋出中,我們還可以發現,"Bamboo"和A8000名額确實非常接近,但這與回報不同,在實際聽證中也完全等價。事實上,A8000在很多方面,比如分析或細節揭示的力量,突破了朋友對傳統動态圈方案的了解,在這種平常的表現中。對于大多數傳統的前端裝置,A8000的複合體給人最直覺的感覺,略微纖薄和精緻。而"竹子"在儲存上很精緻,在肖像的厚度上也有一種臭味的強化。嚴格來說,A8000并非無法展現出這樣的功能,但對前端的驅動力和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這無疑大大提高了使用者能夠自由發揮這種插頭的門檻。關鍵是"竹子"能做到這一點,付出的代價不是簡單地拆掉東牆來彌補西牆,是以如果開發這個插頭沒有DITA的參與,我會單方面把它當成A8000的"全形式"。在理想的比對方案中,"竹子"的動态方面更符合A8000的調諧。換句話說,對于包括人聲類曲目在内的一般類型流行類,因為存在更出色的圖像厚度優勢,"Bamboo"在品味和氛圍上顯然會比A8000更強,而要看到這首真篇實體器樂的真實章節,兩者的動态水準大緻處于相等的比例水準, 當然,這一切還由于純氡單元方案的加入,隻能說,在此之前A8000已經完成了目前朋友對環形插頭的燃燒,可以通過動态認知突破。一般來說,裝置到這個水準,聲場大小不會小,而最終和DITA作為實體器樂處理的專家,自然更懂得如何在聲場中捏合,保證在聲密度、資訊量和聽覺阻力等諸多方面達到完美的平衡。純粹從聲場大小的理想組合來看,無論是A8000還是"竹子",它們都具有大而極好的調節聲場。從主觀上講,"Bamboo"的整體性能稍好一些,也許這是由于DITA對不同類型的燃燒器在音樂類型方向上的了解,在絕大多數不同的比對情況下,"Bamboo"具有更穩定的性能,而A8000在誤配或臉上都無法支撐其聲場的前端裝置比對, 很容易暴露出一些音樂類型的适應性問題。但對于熟悉決賽的燃燒者來說,這或許不是問題,因為他們都知道,要玩最終的裝備,就要按照設計師的思維邏輯去比對。

主觀比對與音樂類型适應性分析

在音樂類型适應性方面,就結果而言,"Bamboo"的性能優于A8000,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更多的是"差異",而不是簡單的"差距"。如前所述,"Bamboo"更包容更多類型的音樂,而不僅僅局限于finel一直擅長的東西,是以"Bamboo"的出現不會動搖A8000的價值。畢竟,對于便攜式HiFi裝置,尤其是已經達到這種等級的旗艦裝置,我們不能再簡單地将是否有足夠的"雜貨"作為其檢查和評估的唯一标準。對于任何一種旗艦裝置來說,大多數各類音樂表演從來都不是不好的,重點更多的是某一方面的出色表現。在與不同類型的前端裝置的實際比對過程中,我還列出了幾個更具代表性的比對方案進行分析。

"竹子"和LOTOO PAW S1(4.4毫米平衡):

據說像"Bamboo"這樣的牌号旗艦插頭一般我不建議連接配接手機等裝置來聽,也不要說插電式手機能不能正常播放,在嘈雜的通勤環境中,由于使用者能真正聽到的細節不如一些消費級的降噪耳塞。但手機作為普通使用者中滲透率最高的一款前端裝置,忽視它似乎已經不是過去了。幸運的是,随着蘋果音樂開通高品質音樂服務,之前的手機HiFi Small Tail等裝置,範圍不是特别廣泛,似乎在第二個春天重新煥發了活力,是以我選擇了樂透S1作為這種參考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裝置。在實際的比對過程中,"Bamboo"對于絕大多數音樂類型來說都能有比預期更好的表現,無論是整個聲音的飽滿度,還是新鮮度,都比A8000在比對方案上來得更自然。當然,缺點也不是沒有,在動态稍大、更複雜的音樂類型中,HiFi小尾本身的瓶頸對于"竹子"來說仍然是一個客觀的障礙。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Bamboo"和Astell and Kern SR25(2.5mm平衡):

很多時候職業玩家還是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無論是電源還是時鐘都不是目前主流的HiFi尾部所能比拟的。即使SR25在AK的産品線中并不高端,但在它的配合下,"竹子"的整體音效穩定性還是有一個可聽見的提升。事實上,無論是"Bamboo"還是A8000在SR25的替換下組合出更加細膩的圖像,同時在不同頻段之間的陡峭上升或下降之間都過渡得更加平滑自然。最大的差別是,"竹子"的結更結實,少一點細長的感覺更穩定。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Bamboo" 和 QUESTYLE QPM (4.4 Balanced):

QPM出人意料的高熱度并不是特别高,但在我看來,它似乎并不影響旗艦玩家作為頂級随身攜帶前端的地位。在與QPM的配合中,"竹子"的潛力進一步迸發出來,寬廣而強大的聲場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撐,結合深邃純淨的背景,"竹子"優秀的動态在演繹各種中小型古典器樂音樂中得以完美呈現,讓聽衆在大劇院有了存在感。鋼琴弓掃過琴弦的速度和餘韻,管弦樂器樂讓空氣中彌漫着華麗的韻律,讓整個聆聽體驗極為身臨其境。能夠做到單動環方案的旗艦插頭達到這樣的程度,"竹子"到現在還沒能承載起它的"KANGEN"這個名字。對于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這個包是一個強大的包。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Bamboo"和ifi Diablo加上Cayin C9(4.4平衡輸出,4.4平衡電話輸出):

套用達芬奇先生的話來說,不管是伊菲的暗黑破壞神還是凱音的C9,單單是能夠獨立存在的,組合起來就是"超級HiFi3000"......平心而論,這個方案真的不太可能是和發燒友一起玩的平常方式就能倒出來的。但話又說回來,你真的在乎貨物能不能随身攜帶嗎,體積和重量都妥協到這一點,出聲也會更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這套配套的A8000和"竹子"強力帽的差距開始逐漸縮小。無論聲音的張力如何,動态,放電的情況等都達到了近似的水準。這直接給人的印象是,無論是《竹子》還是A8000,它們之間似乎都有一些共性,差別隻是前者對于所有類型的音樂都更具包容性。但到目前為止,我不确定兩者的潛在極限可以達到什麼高度,但作為日常聆聽目的,沒有必要繼續挖掘。

「耳邊評測」天價耳塞的自我修養—final&DITA旗艦“糸竹”體驗談

附言

事實上,無論是"Bamboo"還是A8000,它們已經達到了目前單動環形耳塞可以展現出的最高水準。兩人不僅僅是一種可以互相替代或彌補的關系,他們更像是一對雙胞胎,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愛好和取向,如何選擇和選擇更多地取決于使用者對音樂的了解和喜好。而"Bamboo"不僅帶有其"管弦樂隊"的名字,其更加随和和包容的功能也使使用者更容易比對不同類型的前端裝置來收聽。限量500套和高昂的價格注定它不會成為一個特别大的持有現象級裝備,這種雙劍組合的設計讓燒傷的朋友知道,擁堵的時代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