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亢奮"寶寶秒變”睡神“,育兒專家告訴你這些套路

“大名床有刺,小名落地醒,江湖人稱‘熬全家’”,入睡困難、夜醒、睡眠不足、黑白颠倒……這些特征一定戳中了許多“睡渣寶寶”家長們的心。

讓“亢奮"寶寶秒變”睡神“,育兒專家告訴你這些套路

新華社照片

建構生育友好型社會,小寶貝的睡眠配合度其實非常重要。研究指出,15%-25%的嬰兒存在着各種睡眠問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圍産專科愛嬰區甯偉偉護理組長表示,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有很多,如生活環境、疾病、寶寶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出牙、翻身、爬行、站立)也會出現暫時性的睡眠問題。

寶寶的有些壞習慣,是“慣”出來的

甯偉偉表示,相對于一些客觀因素導緻的寶寶哭鬧、不眠,一些不太良好的睡眠習慣,其實和家長有着莫大的關系。比如提供了過多的入睡幫助、再比如過度關注寶寶的睡眠。

不少寶寶睡眠時需父母陪着、搖晃、抱着,或是含着奶嘴睡等。養成這些習慣使寶寶産生依賴,當條件不存在時,寶寶容易出現入睡困難。

在育兒專家看來,任何人每天晚上都會醒來好幾次,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由一個睡眠階段轉換到另一個階段的時候。寶寶在睡眠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抽泣、吸吮等動作,這些都是睡眠中的一些正常現象,家長們無須馬上抱起寶寶,可靜靜觀察,間隔一段時間,通過溫柔的觸摸、輕拍寶寶背部來作出回應。

家長還應該培養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寶寶入睡過程、夜醒後再入睡時需學會自我安撫。寶寶通常在3月齡時開始發育自我安撫能力,如果家長在入睡前、睡眠中提供過多的幫助,會影響寶寶此項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TA的睡眠。

讓“亢奮"寶寶秒變”睡神“,育兒專家告訴你這些套路

專家“教路”:這幾招,讓“睡渣”變“睡神”

(1)白天适當活動:白天帶寶寶多出去戶外玩玩,接受自然光照,可以幫助晚上分泌利于睡眠的褪黑素,讓他們更好入睡。和寶寶做做互動遊戲、講講故事、唱唱歌、逗逗樂等;寶寶哭鬧的時候及時給予回應,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也能讓寶寶睡眠更安定。(睡前2小時,盡量讓寶寶安靜下來,避免過于興奮,影響入睡)。

(2)及時識别寶寶的入睡信号:如打哈欠、活動量少、目光有些無神、疲倦等,當寶寶出現這些信号時,把 TA 放在床上, TA 才有可能更容易睡着哦。

(3)建立固定、愉快地入睡程式:比如睡前給寶寶洗澡、撫觸按摩、講故事或聽音樂、熄燈,養成固定的睡眠步驟,讓寶寶明白做完這些步驟後就是閉眼睡覺,形成習慣。6~16周是寶寶睡眠模式劇變的過渡期。在這一時期進行入睡程式訓練,能為後面的“睡神”打好基礎。

(4)營造舒适的睡眠環境:睡前把燈光調黑、室内溫度舒适,保持安靜的環境下寶寶會更容易入睡。盡早地給寶寶一張自己的小床,當然床的安全性很重要。

(5)在寶寶清醒時放到床上:研究發現,清醒時放到床上的嬰兒睡得更沉。這種做法有助于寶寶自我安撫和自主入睡,而不需要摟抱、喂奶或搖晃。學會自主入睡的嬰兒在夜間自然醒來後,常常不需要父母幫助就可以再次入睡。

“更重要的是家長們需要調整好心态,放下對‘睡覺’的執念,營造良好的入睡氛圍。”韋甯甯表示,寶寶睡眠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形成規律的作息通常需要好幾個月,且每個寶寶的睡眠需求都不一樣,需要家長們細心觀察,給予合适的引導,盡早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的睡眠作息,幫助每個小“睡渣”變成一覺睡到天亮的小“睡神”哦!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張陽 黃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