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脫水财報|華為入冬:賣榮耀、不造車,如何過冬?

脫水财報|華為入冬:賣榮耀、不造車,如何過冬?

3月28日,華為公布2021年年報,這是華為自2018年遭到美國技術制裁後釋出的第三份年報。華為董事長郭平表示,華為現在面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困難,我們要生存,必須加大戰略投入,在單點技術領先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尋求系統突破。

這份由孟晚舟歸國後親自操刀的年報,似乎比預期中更差:2020年,華為的三大業務均保持正增長,中國市場營收有15.4%的增速;但2021年,華為隻有企業業務維持增長,且增速從前一年的23%下降至隻有2.1%,最強後盾中國市場的營收也出現驚人的30.9%跌幅。

在很多年前,當華為還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創始人任正非就曾寫下《華為的冬天》,他在文章中警醒華為員工:

危機的到來是不知不覺的,我認為所有的員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場想問題。如果說你們沒有寬廣的胸懷,就不可能正确對待變革。如果你不能正确對待變革,抵制變革,公司就會死亡。

華為,到底怎麼了?

脫水财報|華為入冬:賣榮耀、不造車,如何過冬?

營收大減但淨利潤大增?

華為的财報顯示,2021年公司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滑28.6%。

對于營收整體下降,孟晚舟表示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華為遭遇了美國多輪的制裁,公司手機、PC等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壓力——财報可見,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同比下降49.6%,沒有了拳頭産品的支撐,僅靠平闆、手表無法彌補手機的缺口;

其次是中國的5G建設已經在2020年基本完成,是以5G業務的客戶需求有所減少;華為沒有在财報中公布5G基站的合同數量,随着國内5G基站基本完成布局,而華為在海外市場難有作為,導緻其營運商業務也出現了7%的降幅。

最後是疫情影響,孟晚舟稱華為在疫情下也有壓力。例如在疫情期間,國内不少城市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導緻線下實體店的客流量和營業時間減少。此外,因為疫情導緻的原材料漲價,也讓華為産生經營壓力。

脫水财報|華為入冬:賣榮耀、不造車,如何過冬?

雖然營收失速明顯,但華為的營業利潤大增,主要來源于出售榮耀所得的收入。

去年華為将榮耀拆分并對外出售,财報中華為并未透露榮耀具體的出售價,不過其他淨收支顯示,出售榮耀為公司換來高達500多億元的收入。

如果扣除這一筆收入,華為的淨利潤将從1137億元腰斬,實際上與2020的646.5億元并無太大差别。

脫水财報|華為入冬:賣榮耀、不造車,如何過冬?

如今來看,華為出售榮耀是一筆雙赢的交易:華為換來了可以維系公司發展的巨額資金,榮耀則獨立後避開美國的制裁,獲得重生的機會——根據Counterpoint釋出的最新報告資料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榮耀以17%的市場佔有率在第四季度排名首次升至第二,同比實作翻番。

脫水财報|華為入冬:賣榮耀、不造車,如何過冬?

造車能救華為?但華為堅決不造車

對于華為來說,出售榮耀隻能是一次性的收入,華為雲、數字能源等業務很難彌補消費者業務帶來的損失。

華為雲是消費者業務受限後,華為力推的新項目,财報釋出會上,華為負責人稱華為雲在去2021年實作銷售收入201億人民币,同比增長37%,中國排名第二。

但華為雲短期内難以實作盈利。目前國内雲計算市場佔有率最大的阿裡雲,在連續投入12年後才在2020年第四季度實作盈利;而沒有單獨披露營收規模的騰訊雲,雖然在去年第四季度超過遊戲收入成為騰訊最大收入來源,但實際上該業務尚未實作盈利,拖累了公司的淨利潤表現。

造車原本理應是華為的一個選項,但任正非堅定華為不造車的戰略,導緻華為沒有在智能汽車市場獲得太多。華為董事長郭平在華為年報釋出會上重申華為不造車,華為要用華為積累三十多年的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華為在财報中表示,HUAWEI HiCar已經 與30多家主流車企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多個車企已實作全量平台化內建。2021年HUAWEI HiCar支援車型超過 100 個,在 30 多個行業 平台完成內建,累計支援車輛數超過 1000 萬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