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奈良美智的書房

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想地做東西,

到漸漸地将思考融入到行為中,

這是一個緩慢前進的過程。

——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奈良美智,這個名字一經提起,那個有着叛逆眼神的小女孩就浮現在很多人眼前。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奈良美智創作的叛逆小孩形象

他曾向讓這個怪小孩和米菲兔一樣席卷全世界

然而,在他2021年的新作中,小女孩不再憤怒,而是直直看向觀衆,衣服點綴着春天花朵的色彩,眼神中散發着平和而堅定的虹光。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Hazy humid day, Yoshitomo Nara, 2021

《陰涼潮濕的一天》,奈良美智,2021

兩年的疫情,讓奈良美智的小女孩回歸内在的平靜。

這不是奈良美智第一次因災難而改變創作主題。

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3.11大地震”,對奈良美智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奈良美智的工作室距離福島核電站隻有100公裡遠,這次大地震徹底打斷了他的創作日常,不僅工作室設施受損,觸目可及的災情和遇難者讓奈良美智感到深深的喪失感和無力感。在這樣的心态下,奈良完全無法進行繪畫,他轉向于雕塑創作。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Fountain of Life, Yoshitomo Nara, 2017

《生命之泉》,奈良美智,2017

坐在茶杯裡的小孩看似平靜,當它們感受到地球的悲傷時,也會流淚: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小女孩驚訝地看着流淚的雕塑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Miss Forest, Yoshitomo Nara, 2017

《森林小姐》,奈良美智,2017

在對黏土下意識的觸摸中,奈良美智治愈着精神創傷,逐漸找回了孩童時代萌芽期的創作沖動,他開始拿起畫筆,對着内心的小女孩對話。

漸漸地,奈良筆下的小女孩眼神不再凜冽,衣服和頭發稍沾染上五彩的星光,就像春天萌芽的山間小花,渺小卻能給人帶來真實的快樂。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y, Yoshitomo Nara, 2020

《來自北方小鎮的女孩》,奈良美智,2020

“女孩衣服的靈感來自春天的花朵”

小女孩的眼神平靜卻包容,猶如夜色中的甯靜湖泊,暗夜裡的星空;有時,一個碧綠色的反戰标志也會浮現,透着平和而堅定的綠光。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小女孩眼中的星空、反戰标志

疫情期間,處在不定時隔離狀态的我們會焦慮、惆怅、迷惘,甚至易怒、不再愛整潔,喪失理想和奮鬥的目标;但也會有人開始深度思考生命的意義,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對未來更腳踏實地的計劃。

這取決于,你擷取快樂的方式,來自外在還是内在。

被封閉起來之後,人們的眼界受到限制,當然也可以看看天空和窗外,但終歸脫離了正常的現實生活。如果快樂的方式來自外出社交,隔離是很痛苦的;如果快樂的方式來自制造内心的喜悅,這樣的人或許能夠更加冷靜地面對生命中的重大事件。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戴圓頂硬禮帽的男人》

勒内·瑪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1898-1967年

這種時候,通過創作感受一些真實而具體的日常,往往能将我們從焦慮中拉回來一點。就像奈良美智,他繪畫的初衷,就是為了“填滿”孤獨與寂寞:

“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想地做東西,到漸漸地将思考融入到行為中,這是一個緩慢前進的過程。”

我們普通人,該怎麼開始創作?

一支筆,既可以畫畫,也可以寫字。寫作是一種幫助人們走上繪畫的方法。

英國小說家、抑郁症患者馬特·海格曾站在懸崖邊自殺,離死亡隻有一步之遙,後來他将自己「從絕望中活下去」的經曆寫成了一本書

——《活下去的理由》。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 [英] 馬特·海格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豆瓣評分8.0

作者馬特·海格曾站在懸崖邊企圖自殺,離死亡隻有一步之遙。在這本書中,他以驚人的準确度再現了與抑郁相伴的種種親身感受。但這本書非關死亡,而是關于如何在失去一切之後絕地逆轉,度過人生的艱難時期;如何在走出困境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更用力地去愛,去生活,去感覺生命。

在“如何生活”這一章,馬特·海格分享了“我覺得有用但不總是遵循的40條建議”。比方說:

關于無所事事

無所事事的時候不要有罪惡感。也許工作比無所事事對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無所事事,讓它是覺知的。

關于發現美

不論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刻,都要試着去發現美。一張面孔、一句詩詞、窗外的雲、塗鴉畫、風力田。美可以淨化思想。

關于恨

恨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情緒。就像為了懲罰一隻蜇你的蠍子而吃掉它一樣。

關于愛

允許他人愛你。相信這份愛。為他們活下去,即使你覺得毫無意義。

關于生活

中午之前沖個澡。

《活下去的理由》不是那種普遍意義上的自助書,它反映了個體生命對危機的應對方式。

文字具有呼籲的力量,在你寫下文字的同時,行動力就在你的身上發生。

此刻,也許你想開始了解,自己内心深處的潛意識,究竟藏着什麼連自己都騙過的寶藏。

拿起畫筆,寫下文字,畫上一朵小花。

勇敢,堅強,呼吸,活下去。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疫情帶來的時間真空,讓暴躁小孩開始平靜|奈良美智的創作轉型

▲Miss Spring, Yoshitomo Nara, 2021

《春天小姐》,奈良美智,2021

*文章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