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

在崔瑞芳的葬禮上,王蒙撲在靈柩前失聲痛哭。這位快80歲高齡的老人,哭得聲嘶力竭,像個不能自控的孩子。

為何要先我一步而去呢?王蒙滿腦子都是對崔瑞芳的“控訴”。那一刻,他的痛苦是真心實意的。

這樣感人的場景,這樣悲傷的氛圍,引得衆人紛紛動容落淚。不少人感慨,崔瑞芳這一輩子真是沒白活,有這樣一心一意對待自己的男人。

他們之間的感情既有着和風細雨的舒适,又有着狂風暴雨的猛烈。從結婚至今,兩人已經攜手相伴幾十年。

然而這段愛情的起始其實和大部分的愛情故事沒差。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小時候

那時崔瑞芳隻是一個普通的高中女學生,被區委從學校調來機關後,兩人便于同一個工作機關工作。

在機關裡,崔瑞芳擔任文書一職,與她恬靜美好的性格非常比對。

她的相貌算不上出衆,但卻有甜美嬌俏的韻味在。王蒙第一次在機關看見她,便被她俘獲了心弦。

彼時二人還處于非常青澀的年紀,他們不知道愛情是什麼,卻能夠不畏前路的迷茫慢慢摸索。

也許愛情就是這麼奇妙,像磁鐵一般互相吸引。

兩人中午都會去食堂打飯,十次總能撞上那麼兩三次。王蒙不和其他人打招呼,卻獨獨每次都要和崔瑞芳說話。

一來二去,兩人便熟悉起來,聊的東西也更多更廣了。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和崔瑞芳

有一次,王蒙跑到崔瑞芳的辦公室,特地約她出去散步。可辦公室裡還有另一名女同僚,這使得崔瑞芳非常害羞,也非常難為情。

男未婚女未嫁的,單獨約出去算怎麼回事兒啊?還有旁人看着呢!

崔瑞芳的性子内斂,于是直接拒絕了王蒙的邀請。

王蒙顯得很失落,難道小崔并不喜歡自己嗎?于是他鼓起勇氣,再次發出邀請。

這回,女同僚看出了一些門道,開始幫王蒙說話。

“你倆一塊去散散步吧,我有點累了,就不去了。”

就這樣,曆盡千辛萬苦,王蒙終于獲得了和崔瑞芳獨處的機會。

月下,兩人步行在幽僻的小路上,氛圍安靜卻舒适。唯一格格不入的,是二人怦怦跳動的心房。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和心愛的人一起散步,連走路都不懂得要用什麼姿勢。

這一個夜晚讓兩人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

學校開學後,崔瑞芳又回到學校裡學習。也許是當着面不敢說,王蒙特地在崔瑞芳離開後,給她寫了一封醞釀了好幾天的求愛信。

兩人之間早已水到渠成,就差捅破一層窗戶紙。崔瑞芳不出意外地答應了王蒙的求愛。

一個女學生和一個團幹部,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卻意外迸發了出浪漫的愛戀。

王蒙常常會來學校看崔瑞芳,兩人便悄悄在學校附近的地方約會。

然而距離始終是一個問題,崔瑞芳又恰好處于容易憂傷、容易患得患失的年紀,兩人也曾莫名其妙地斷開聯系過。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足足有一年,誰也不願向對方低頭。

可當崔瑞芳讀到王蒙的文章後,又被其中的文字深深打動,忍不住給王蒙寫了一封信。

兜兜轉轉,兩隻迷路的小羊還是撞到一起。

1957年,王蒙和崔瑞芳舉行了婚禮。誰也想不到,這段婚姻是如此的牢固,足足持續了五十五年,直到崔瑞芳離世才結束。

但是從兩人相處之中能夠看出,崔瑞芳對王蒙确實是有着很深的愛的。

後來,王蒙有機會到新疆寫作,他決定了要立刻動身去新疆。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拍攝崔瑞芳抱着孩子

那時在中學擔任老師的崔瑞芳并不知情。當王蒙的電話打來時,她便立刻回複:“你去哪,我就去哪!”

這個文靜的女子風風火火地收拾了全家的行李,帶着兩個孩子,跟随王蒙奔赴到遙遠的新疆去。

她不知道新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也不知道去到那邊之後一家人的生活會怎樣。隻因為王蒙的決定,她便毅然而然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放棄熟悉的城市。

這樣無條件信任的愛,又怎麼不使人動容呢?

是以在崔瑞芳離世之際,王蒙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我必須承認,瑞芳給了我太多的溫暖與支撐,我習慣了,我隻會,我也必須愛一個女人。我完全沒有可能獨自生活下去。”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左起分别為長子王山、王蒙、次子王石、女兒王伊歡、崔瑞芳

字裡行間,王蒙都在強調自己專一堅貞的心。

然而,在崔瑞芳離世僅僅一年後,王蒙再婚的消息就傳遍了網絡。

全網上下一片嘩然。

隻有王蒙自己知道,在他最為悲痛之際,有一位名叫單三娅的女士走進了他的生活。

單三娅是《光明日報》的資深記者,也是一名優雅随和的女人。像幾十年前那樣,王蒙對單三娅也一見鐘情了。

在對王蒙進行采訪時,她深刻地了解到兩人之間的情感。

也正因如此,在王蒙看來,這個女人非同尋常,能将他的心情看得很透徹。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僅僅經過半個月,兩人便定了終身。

可如此一來,崔瑞芳的存在又算什麼呢?

在這幾十年間的婚姻裡,王蒙并沒有接觸過其他女人。對于崔瑞芳,他的感情其實更多偏向于親情。

孩子心性的王蒙非常享受被愛的感覺,也正因崔瑞芳的一再遷就,他對她産生了很深的依賴。

在崔瑞芳離開時,他的難過是真實的,他的不舍、他的告白也是發自内心的。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和單三娅

隻是傷心雖然存在,但不影響王蒙産生新的感情。

他對單三娅和對崔瑞芳是不一樣的情感。

兩人初次相遇時,王蒙多年來都非常平靜的心又開始猛烈地跳動。

在與單三娅的交談中,他确認這就是自己想要的人。

“高齡喪偶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而且高齡又很難找到另一半。人的狀況都太不一樣,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王蒙很難忍受一個人的孤單,單三娅恰巧補充了他生活中空缺的那一塊。

單三娅有着和崔瑞芳一樣的特性,就是會遷就王蒙。是以,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兩人也是完美契合的。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王蒙确實是一個有着孩子般心态的人。有人評論,他滄桑的時候寫出的文字更具有青春感。

是以他的行為也更随心,更任性。

王蒙做出結婚的決定并沒有花多少時間。

以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容易在小事上猶豫的人。買一本書,要什麼出版社,需要思考半天。買一塊表,是買貴的還是便宜的,又要思考半天。

但是對于大事來說,王蒙永遠能很快做出決定。例如當年追求崔瑞芳,例如遠赴新疆發展事業。

他是一個感性大于理性的人,那一瞬間的情緒到達了某個峰值,他就會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想做的事。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第二排左一、左二為王蒙和單三娅

“我仍然是一條笨魚,一塊木片,一隻傻遊的鼈。我還活着,我還遊着,想着,動着。活着就是生命的慢漲。”

王蒙不想過非人一般的生活,正是因為年齡已經偏高,是以他厭惡死氣沉沉、日複一日的生活。他想要尋找生命中的激情,而單三娅就是他找到的激情。

男人與女人的不同,就在于有沒有堅貞不渝的浪漫,能不能忘卻舊人。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崔瑞芳

對于女人來說,她會更在意自己的初戀,留戀以前的舊人。也正因如此,不管怎麼鬧,崔瑞芳都就着王蒙。

她自覺兩人間有一種無法割舍掉的情感,讓她沒辦法再去愛另一個人。

而對于男人來說,骨子裡便沒有那種一生隻願一雙人的執念,過去便是過去,将來才更重要。歸根究底,男人還是更為現實。

三毛曾問荷西:“假如有下輩子,你還會娶我嗎?”

荷西斬釘截鐵地回了一聲:“不會。”

這讓三毛非常氣憤也非常羞窘,她自覺找到了世界上最真摯最完美的愛情,可荷西的回答卻完全不符合她的預期。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下輩子,我一定要過一種全新的生活,假如娶了個一模一樣的太太,那我不活也罷。”

這句話極其現實,但揭露了大部分男性的真實想法。

女人就像一道菜一般,假若我吃了一輩子的番茄炒雞蛋,我下輩子又怎麼還會渴望番茄炒雞蛋呢?

怕是恨不得再也見不到才好。

面對愛情,男人天性就少了一根筋。王蒙也是如此。

他明白會受到他人非議,卻仍願意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

說他無情,他也無情。說他有情,他也有情。

王蒙在家中隻懸挂了兩個女人的照片,一個是崔瑞芳,一個便是單三娅。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這兩個女人貫穿了他的一生,對比起談戀愛如喝水的年輕人,顯得尤為專一。

王蒙說過,他娶單三娅是為了不要再過死氣沉沉的生活。他也确實是如此執行的。

一名80歲的老人,作息規律得好比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閑暇時便去遊泳、打乒乓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抗日漸衰老的身體。

王蒙也從未停止自己寫作的步伐,他把寫作當成事業一般每日嚴格執行。

單三娅女士便負責照顧他的起居,兩人非常适合一起生活,這才是他們選擇彼此的關鍵。

若說這一次的選擇是現實的因素導緻的必然後果,王蒙還有其他令人不解的行為。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張抗抗

在一次頒獎禮上,王蒙和女作家張抗抗同時獲得獎項,兩人一起上台領獎。

張抗抗逗趣般提問:“王蒙,你這筆獎金打算怎麼用?”

王蒙立刻回複:“我會全部拿來買花送給你!”

此話一出,立刻逗得張抗抗哈哈大笑。對比年輕時連表白都不敢的王蒙,現在的他情商更高,更懂得如何讨人歡心。

有人看了會不解。事實上,張抗抗是王蒙的晚輩,與崔瑞芳也有着一定的感情,她對這兩人革命般的情誼是非常敬重的。

“按說我們是晚輩,但崔老師對我們非常關愛,我們也愛她。今天會有這麼多人來送她,絕不僅僅因為她是王蒙的夫人。”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在崔瑞芳的婚禮上,張抗抗曾穿一襲黑衣,沉重地表達對崔瑞芳的追思。

王蒙和張抗抗之間,是絕無男女之情的,單純隻是前後輩之間的關系。

王蒙會說俏皮話逗人開心,完全也是因為其本身的性格。王蒙是越活越年輕的人,他仍然保持着孩子的心性與生命。

郜元寶這樣評論83歲的王蒙:“他唱歌豪情萬丈,長俄羅斯歌曲,聲震屋宇,将我震得耳鳴了好幾天。”

在類似《铿锵三人行》等談話類節目之間,王蒙也顯得非常活躍。他的思維接近年輕人,對年輕人的想法有着别樣的解讀。

對于作家是否應該使用手稿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認為“用紙寫作”不應該被抛棄。

王蒙約女孩被拒,後寫信表白恩愛55年,發妻去世娶小20歲女記者

因為鋼筆摩挲紙張的感覺和鍵盤啪嗒啪嗒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紙筆寫得慢,是以更能醞釀出美好的文字。

而窦文濤更是認為,手稿不僅僅隻是寫作,還是書法的一種展現,熱愛書法的人是無法割舍掉手稿的。

對此,王蒙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早在1991年,電腦普及之時,王蒙就開始使用電腦寫作了。相較手寫,電腦實在是友善快捷太多了。

假如沒有電腦,王蒙最多隻能寫出20本作品,絕不會有如此之多留存于世。

這樣的觀點自然更貼近現代年輕人。

他是一個并不古闆的老頭,他善于接受新事物也樂意改變自己,最重要的是他的心态是年輕的。

是以在面對自己的後輩張抗抗時,他調侃的話便脫口而出了。

男人至死是少年,這句話形容王蒙再好不過了。

他對崔瑞芳的愛意是真實的,他放下也是真實的。他其實是一個很善于接受新生活的人。

王蒙和單三娅的事,也沒什麼好議論的。他的生活需求決定他接下來的生活還需要一個女人,而單三娅恰巧走進他的生活,又符合他的需求,僅此而已。

他和張抗抗之間更是不存在什麼愛情。

熱血和現實兩個特點,在王蒙身上完美地融合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