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馮山雲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馮山雲肖像

訃 告

著名版畫藝術家、剪紙藝術家、布堆畫藝術家馮山雲,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3月26日(農曆2月24日)下午5時35分逝世,享年74歲。定于2022年3月28日移柩延川縣殡儀館,2022年4月4日(農曆3月4日)在延川縣延水關鎮馮家崾村安葬。

馮山雲先生一生為延川文藝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離去是延川縣文藝界的一大損失,我們表示深深地哀悼!

馮山雲先生千古!

延川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22年3月26日

唁 電

驚悉馮山雲先生不幸去世,我謹表示沉痛的哀悼!

馮山雲先生是生長于陝北、紮根于陝北的民間藝術研究學者和美術工作者。他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黃河文化,畢生認真從事基層群衆文化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調研和傳承保護付出大量心血,為弘揚和傳播黃河文化不遺餘力。他深入生活,廣泛聯系群衆,助人為樂,在樸素的鄉土情懷中寄寓高遠的文化理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展現出敬業的精神。他酷愛油畫,堅持為陝北的父老鄉親造像,作品充滿生活氣息。

在我多次踏訪陝北延川的日子裡,山雲先生都要前往我釆風寫生的現場,向我介紹黃河曆史文化和鄉風民俗特别是非遺傳統。在講述許多生動的故事之時,他充滿文化的自豪,對今天黃河沿岸、黃土高原發生的曆史性變化由衷贊歎,也期待有更多的藝術家前往黃河、表現黃河。我曾為他的畫作題寫"夢起黃河",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一顆由黃河文化滋養、也傾心獻給黃河文化的赤子之心。

夢起黃河,魂歸黃河。馮山雲先生千古!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範迪安

2022年3月26日于北京

馮山雲版畫欣賞

·馮山雲語錄:

“ 生活閱曆是我難得的創作之源,生存坎坷是我難得的創作動力。”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大救星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稀罕事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隊長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女社員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種地國家補錢來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棗樹成林真可愛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撈河财

馮山雲布堆畫欣賞

“ 陝北的文化,陝北人都不去熱愛和傳承,還能指望誰呢?”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評論】黃河之子

· 靳之林 ·

馮山雲的油畫,是黃土高原上的土油畫。土油畫是延安魯藝羅工柳畫的,在延安整風時他沒專門學過油畫,他畫的道地戰就是土油畫。還有第二個叫高紅,他是軍旅畫家,畫的轉戰陝北也是土油畫。今天,看馮山雲的這些畫也是土油畫。

延川高大娘的剪紙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命名為黃河魂。那麼馮山雲的這批農民肖像,自然的是黃河之子了。他的這批肖像一看就是沒有學過油畫的,但他的形象、色彩、用筆,都真誠的表達了他對農民的情感。沒有生活不是在哪裡長大的,對農民沒有感情他畫不出來。這樣的畫沒人能做到,反正我做不到,它不是靠洋的色彩而是土的色彩。而像法國米羅一樣的,還有大陸的莫普鬥地主,鬥地主在法國皇宮展覽時,第一次吳作人、玉峰帶隊中國的藝術展,那時我正好帶陝北剪紙也在法國。在那兒我和吳先生見面了,他說你趕快過來,把這個領帶帶上,我陪着法國的畫家一塊看,看到莫普的鬥地主,我說這是中國的土油畫,他們一下子愣了,怎麼叫土油畫?我說色彩不過關,他們說怎們不過關?他要表達的内容和主題色彩都表達出來了,這怎能說不過關,你們說的色彩是啥色彩?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從1986年到現在,這色彩就是你要表達的主題就是你的色彩。那這個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馮山雲的這個黃河之子的頭像。個别的臉色黃一些紅一些,但大部分都行,不是給你看什麼色彩而是形象。他是色彩是表達形象的,我希望這批頭像提高中國油畫的本土化,而不是徐悲鴻介紹過來的法國印象派,也不是馬克西莫夫介紹過來的蘇聯派,而是中國自己土生土長的,它對每一個人有那麼深的情感。這個我看了兩回了,這次我到高大娘家裡看過後,他把畫帶到這裡,我們大家一起看。

馮山雲油畫欣賞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耳背了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火車頭帽子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老黨員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老鄰居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老龐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老嫂子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老習慣

德藝雙馨馮山雲

——馮山雲老師從藝50周年

· 劉宏祥 ·

馮山雲老師和共和國是同齡人,是陝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延川縣布堆畫代表性傳承人,他是延川剪紙、布堆畫的挖掘者、整理者,也是一名著名的版畫家、油畫家。

馮山雲老師出身農門,自幼喜愛繪畫,國中畢業後回鄉參加生産勞動,當過民辦教師、大隊書記。1976年,他的農民畫作品《送代表》入選全國農民畫展。1978年,版畫作品《校園新風》參加西北五省聯展。1979年,剪紙作品《山鄉機聲》入選陝西省慶祝建國30周年美展。由于馮山雲老師才華出衆,1979年被延川縣委、縣政府破格錄用為國家幹部,被配置設定到延川縣永坪鎮文化館工作。1984年,他的版畫作品《棗林曲》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并獲陝西省美展二等獎。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碾場 (木刻) 馮山雲

在永坪鎮文化館工作期間,馮老師多次舉辦民間剪紙、布堆畫教育訓練班。他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員的實際情況,逐漸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經常用齊白石老先生那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藝術作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來引導學員。教育學員先學做人,後學從藝的道理。

馮山雲老師甘為人梯,長期為延川的民間藝術事業無私奉獻,他不惜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和創作時間,多年舉辦布堆畫、剪紙藝術教育訓練班,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民間藝術愛好者,形成了老中青創作梯隊,使延川民間藝術創作隊伍不斷壯大。延川民間布堆畫、剪紙的輝煌能有今天,馮山雲老師功不可沒。

延川布堆畫藝術作品在馮山雲老師的辛勤挖掘、整理、培育下漂洋過海。其造型簡練概括、粗狂純樸,色彩對比強烈,有着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具有深刻的生命意識和繁衍意識,延川布堆畫主要以馮山雲為代表。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延川布堆畫作品除了在全國各地不斷展出外,又先後在法國、日本、丹麥、美國、德國等國家展出,使延川民間藝術走出黃土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990年亞運會期間,延川布堆畫在北京展出。1995年,延川民間布堆畫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馮山雲老師的布堆畫作品《黃河》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黃河(布堆畫) 馮山雲

同年10月1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介紹“馮山雲與布堆畫”。馮老師的布堆畫作品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烙印,每幅作品都蘊含着樸素的哲理,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成為國外藝術家們眼中“中國的畢加索”。延川布堆畫藝術被譽為“黃土高原的奇葩”“心靈的歌”“民間一絕”,一時名噪華夏,聞名世界。

延川剪紙藝術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黃河文化底蘊,被專家學者稱為人類曆史的活化石。題材多為民間圖騰、繁衍生息及故事傳說等有關,風格渾厚蒼勁、淳樸簡潔。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馮山雲老師的辛勤培育下,不少業餘作者把它作為一門藝術來追求。延川剪紙主要以高鳳蓮為代表,湧現出劉潔瓊、樊蓉蓉、劉小娟、劉豔芹等一大批剪藝精湛、創作力強的優秀剪紙藝術家。高鳳蓮、劉潔瓊、劉小娟等民間藝術家多次走進中央及省市電視台做現場剪紙表演。2004年,延川萬人剪紙參加“上海國際藝術雙年展”,引起藝術界極大地轟動。2014年5月8日,“黃河之魂”——高鳳蓮祖孫三代剪紙藝術邀請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集中展示了高鳳蓮祖孫三代百餘幅剪紙佳作,吸引了無數中外民間藝術家、美術界人士和剪紙愛好者前來參觀。如果沒有馮山雲老師當年發現、培養高鳳蓮,就不可能有高鳳蓮大師的出現。俗話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是一名業餘木刻愛好者,在從事黑白木刻創作30多年來,每次創作遇到困難,我就把草圖拿到馮老師家裡或者他親自到我辦公室一塊探讨創作中的問題。2019年6月,我在創作《正月裡來是新春》木刻作品遇到搞不下去時,馮山雲老師得知情況後,打電話讓我帶着草稿到他畫室。此時,他正在緊鑼密鼓創作一幅大型油畫作品,在那炎熱的夏季,馮老師不顧個人勞累,把草稿往地上一鋪,我們席地而坐,仔細分析畫面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供我參考。他多次鼓勵我多看文學作品,多寫東西,特别強調一個藝術家的創作必須要以文學底蘊做支撐,否則創作出的作品蒼白無力,隻能成為一個畫匠,談不上做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在馮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我的木刻作品多次入選省市及全國美展并獲獎。散文作品多次發表于《文化藝術報》《中國藝術報》《美術報》《陝西日報》等報刊雜志,看到我取得的成績,他逢人就誇,感覺到他喜悅的心情比我都要高興。在我們多年的交往中,他常常教我怎樣做人、怎樣從藝。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終生受益匪淺。

馮山雲老師在從事群衆文化輔導的同時,從不忘記自己心愛的藝術創作,他幹一行,愛一行;幹什麼,成什麼,而且藝術創作碩果累累。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婆姨

1995年, 他的布堆畫作品《黃河》在陝西省美展中榮獲一等獎。1995年9月,馮山雲布堆畫展在中央美院畫廊展出,其中《大山》《婆姨》被文化部對外藝術展覽公司收藏。2001年7月,《馮山雲布堆畫集》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他的版畫作品、布堆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内外展覽。

馮山雲老師一生多災多難,2002年做了心髒修補手術,2012年做了胃癌切除手術,最近因腸梗阻而又做了手術。這些病魔并沒有擊垮馮老師,他樂觀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疾病一路走到今天。在這期間,他以藝術為生命,和時間賽跑。我每次到他家,總是看到他用手中的刻刀、剪刀、畫筆在木闆上、布頭上、畫布上不停地創作,而且生命出現了奇迹,手術後的身體恢複的非常快,每年身體體檢一切名額都很正常,連從醫多年的老大夫都感到是個奇迹。2012年,馮山雲老師在胃切除後剛剛出院不久,便拿起從未拿過的油畫筆開始創作。當時,我也替他捏把汗,心想:油畫藝術是外來藝術,藝術含量比較高,怎樣通過西洋的油彩去表現他深愛的黃河、黃土地以及這塊土地上可親可敬的父老鄉親,對于一個沒有經過科班訓練的行外人,用油畫創作難度可想而知。馮山雲老師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這樣一種性格,骨子裡從來就有種不服輸的精神。

2016年5月,“馮山雲家庭文化藝術展”在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成功舉辦,延安電視台《名家訪談》欄目專題報道《黃河之子——馮山雲》,在社會各界産生了強烈的反響。

2017年9月,“夢起黃河”——馮山雲油畫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成功舉辦,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範迪安先生,中央美院教授、著名油畫家、教育家靳之林先生等出席了開幕式,對馮老師的油畫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訃聞】不是梵高,不是畢加索,他是中國延川的馮山雲

▲黃河之子 (油畫) 馮山雲

2013年,馮山雲老師利用自家兩層樓房籌建了“馮山雲家庭博物館”在延川縣城正式開館并免費向公衆開放。館内展出馮老師的布堆畫、版畫、油畫作品,他妻子以及女兒、兒媳的剪紙作品,三個兒子及孫子的攝影作品、兒童畫作品等。每幅作品都是原創,内容大多為農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對生活的思考,作品自然鮮活,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了周圍鄉親及省内外專家學者前來參觀,成為延川縣城一張靓麗的文化名片。2018年3月,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授予馮山雲家庭為“文明家庭”。2018年被評為“聖地最美家庭”“三秦最美家庭”,2020年12月,被中國婦聯評為“全國五好家庭”等。

這就是我們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馮山雲老師。一個為延安民間藝術事業默默奉獻五十年的老藝術家;一個敢于和命運抗争,把藝術創作視為生命的老藝術家;一個可親可敬、甘為人梯的老前輩。他是延安文化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是我們永遠的學習楷模。

2021年12月8日

馮山雲履歷

馮山雲(1949年—2022年),陝西延川縣延水關鎮馬家河社群馮家腰村人,“文革”中斷國中學業回家務農,從事民辦教育整整八年,業餘學畫,1979年轉正從事文化工作。

1978年起自學版畫創作,多幅版畫作品入選省市展覽,版畫《棗林曲》1986年參加全國第六屆美術作品展,80多幅版畫作品被收入《延安青年黑白木刻集》。

1987年起探讨鑽研布堆畫創作,布堆畫作品《烈日》等于1988年元旦在深圳美術館展出,1990年在陝西省美術館展出,1995年初布堆畫作品《大山》等十四幅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同年9月《馮山雲布堆畫》專題在中央美院畫廊展出,《黃河》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03年9月,布堆畫、版畫在北京三裡屯使館區萬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展出,布堆畫作品《山漢》《烈日》《婆姨》《山路》等三十多幅被以色列、法國、美國、德國、瑞士等國家藝術館和個人收藏。

80年代起在靳之林老師啟示下從事民間剪紙、布堆畫輔導工作。先後舉辦剪紙、布堆畫學習班三十多期,共培養民間藝術家近百人,其中民間藝術大師高鳳蓮、劉潔瓊等人都是在此次教育訓練中發現并推舉出的。

1995年10月1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講述老百姓故事》欄目介紹“馮山雲與布堆畫”。1996年,人民畫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先後介紹了“馮山雲與布堆畫”。

2001年7月,黑明編輯的《馮山雲布堆畫集》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發行。2002年6月,由蘭佩謹、馮山雲編輯的《西部布堆畫藝術》在外文出版發行。

2001年和2004年用四年的時間協助中央美院靳之林老師在土崗鄉碾畔行政村建立了“小程民間藝術村”和“碾畔黃河民俗文化博物館”。

2007年,進駐河北高碑店民間藝術園,受邀參加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馮山雲布堆畫展》。

2008年,中國裝甲兵學院介紹馮山雲生活中的藝術,從具象到抽象的創作曆程,同年10月參加中法國際論壇《行業文化與行業技術傳承》。

2009年,在北京朝陽區老幹部大學擔任剪紙教師,三月赴法國參加中法國際非物質文化研讨會,作品參加宋莊藝術節,同年和李曉存合作設計延川文化牆。

2011年,為瑞士創作曆史題材的民俗畫并開始學習油畫。2012年從事“黃河之子”油畫系列創作。2013年10月,赴日本講學。

2014年籌辦山雲居藝術陳列館。

2016年4月,黃河之子——馮山雲家庭文化藝術展在延安文化藝術中心展出。

2017年9月,夢起黃河——馮山雲油畫作品進京展在世紀壇展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