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大浪淘沙》導演嘉娜·沙哈提:曆史是活的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楊偉

2021年,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将有大量相關主題的優秀電視劇登上電視螢幕。《淘寶大浪》在很多類似的題材中,演員陣容并不是最"星光熠熠",制作成本也不是最"沒有投入"的,但仍然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叙事結構,顯得格外行。

該劇導演Jana Shahati直言不諱,剛剛收到《大浪沙》這個項目的邀請函,其實有些猶豫,"我當時就知道,這是一大批13個代表作為主要貫穿角色的一組作品,但我們都知道,很多代表,後來有人從黨組織中叛逃了, 這些人的定位和表現,怎麼一把捏,其實我也有一些疑惑和擔憂。但後來,在我們決定了"大浪沙"的主題之後,我們突然感到思想開放。"

專訪|《大浪淘沙》導演嘉娜·沙哈提:曆史是活的

《大浪沙》劇情

"黃色的沙子開始看到金色"

《大浪金沙》的故事情節主要涵蓋了從1919年到1945年的26年曆史時期,"過去有很多電視劇來展現這個曆史舞台,然後我們再做一遍,總是希望這次能拍出來,有點不一樣。加納說:"在确立了'大浪沙灘'的主題後,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表明,在時代的風暴中,不同的人面臨着不同的信仰選擇。"

"當我們都參與大事時,我們最初确立了共産主義信仰,但在追求和實作理想的過程中,命運趨勢、生命曆程和最終結果各不相同。有人越軌,有人背叛,有人落後,但也有很多人堅持理想,不斷實踐,最終實作理想,創造新中國。一旦這個主題确立,就更清楚了選擇解釋哪些曆史片段,以及哪些想法貫穿了整個叙事。"

"黃沙見金的開始"然而,這種"尋沙"的過程,不僅是重大事件節點的曆史,更是重大事件背後的各種原因和思考的過程。但後者在影視劇中,往往因為缺乏看戲,而不如前者所展示的那麼多。在《大浪之沙》中,那些之前的曆史事件的起源、起因、論據,都經過梳理,内容豐富。

從電視劇創作的角度來看,大量的室内辯論劇、會見劇,自然遠不如外化的"大場面""強情節"來吸引觀衆,就要求觀衆冷靜下來,就像打開一本足底福的曆史書,其細節是深刻的。這無疑對觀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任何作品都不能同時擁有魚和熊掌,任何作品都有一個問題,即在哪裡集中其創造力,必須有得有失。你不能要求一部作品,你不能把26年的曆史,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放在桌子上,深入到人物的命運、情感和思想中去。顧"全部"不可用,是以要專注于玩"點"。其實,任何一部作品的特點,也有其局限性。加納說。

女性革命者的深入寫照

專訪|《大浪淘沙》導演嘉娜·沙哈提:曆史是活的

《大浪金沙》截圖,楊開輝的告别戲

此外,作為主題作品,《大朗淘沙》也是相對罕見、深入描繪女性革命者的。在劇中,高俊滿、王威爾武等人覺醒、追求、博學的女性形象,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劇中的女性在她們身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社會角色。高俊滿講課被錄音,楊開輝還在自學大學講課,并積極參與農民運動;當我們閱讀曆史時,我們無數次被這些偉大的女性所感動,是以我們覺得她們應該在故事中占有一席之地。"

專訪|《大浪淘沙》導演嘉娜·沙哈提:曆史是活的

王維娜 飾演 王将了解

從行業入手以來,參與創作了《紅色情人》《邁向共和》等經典影視作品,還執導了《鋼如何制造》《奇亞學生少年》《黎明前的黑暗戰争》《共産黨劉少奇》等名作,加納對于主旋律作品和重大曆史題材的影視劇創作經驗非常豐富。

"關于重大曆史主題,一直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那就是大事是大事,小事不受限制。在我的了解中,事件不是假的,是曆史事實必須非常準确,曆史事件和人物定位不能偏離;在很大的層面上,要關注整個曆史發展的背景,樹立正确的世界觀,具體到細節,那麼我就更注重人的狀态,其實觀衆希望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故事,人物之間關系的演變,他們對事件的内心反應, 其實,戲劇是關于人的藝術的。"

兩次叙事

《大朗淘沙》還有一個更特别的地方,就是在叙事中,引入了"現在""過去"的兩時空間,借助當代青年學生,網絡視訊擡高了主人陳凱航的視角,回望一百年前,大約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5年, 近20年召開的"七大",中國共産黨把改革中國、拯救國家和人民作為自己的辛勤勞動。這種叙事風格在主旋律作品中頗具新穎性。

"你想要26年的曆史,中間有無數大事件,還有一個群體出場,電視劇的容量有限,要完成它,必然會有一個權衡;通常這類題材會用冷靜的叙述來叙述過去,讓劇情迅速進入人物狀态。但是當我們開始創作時,我們發現目前社會有一種趨勢,那就是回顧和了解那段曆史,很多大師都在做這個話題。"

專訪|《大浪淘沙》導演嘉娜·沙哈提:曆史是活的

這一發現提醒了創意團隊:"我們處在一百年前祖先為之奮鬥的'未來',他們的'未來'就是我們的'現在',我們在此端回顧他們的故事是有道理的。加納承認,"起初也有一點擔心,一個年輕人會成為叙述者,無法承受這樣一個主要主題的重量。但他不是胡說八道,他說的是結論,是權威的陳述。而且他也有他的感性,也更個人化的叙述,他的感受和很多電視觀衆都能有聯系和交流。"

關于這項工作,加納說,她首先想給大家的是,第一代革命領袖要找到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太難了。"其次,如果你看看這些角色的生活,你就會知道堅持下去并不容易,這并不像'建立我要為之奮鬥的信仰'這句話那麼容易。

"'信仰'這個詞很重,'為之奮鬥'這個詞更多的是拒絕無數的誘惑,不斷錘煉意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1988年,作為一名公開學生,她去了蘇聯學習,并于1989年進入全蘇國家電影學院導演系。1991年蘇聯解體時,Jana在某種程度上經曆了這個過程,"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資訊是如此的複雜,我隻知道新聞一直在說,當我們第一次到達時,物資短缺,比如排長隊買一塊肥皂,一塊黃油, 店裡的貨架上的東西越來越少,到最後空無一人,整個社會,一方面,各種新思想迸發,大家都在說新事物,大家都在談論政治。但社交生活已經變得非常失落。回國後,我也讀了很多關于蘇聯解體的書,都是理性的,好像所有事件都整理出來了,邏輯上是有聯系的。但當你身處其中時,那種感覺是混亂和不可估量的。我隻記得那種排着長隊,這些人在老師和同學周圍的狀态,或者你在公共汽車上聽到的談話,你甚至不知道你要去哪裡,會是什麼樣子。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關于這個主題的文章,為什麼蘇聯解體,當時發生了什麼,以及什麼産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回顧曆史,20年前,10年前,今天我們回顧同一段曆史,我們的觀點也會有所不同。"

經曆過那種被困在偉大曆史的動蕩,渺小,混亂和艱難方向中的人,可以改變加納看待曆史的方式。看來,當她回顧一個世紀前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時,會更容易了解當時愛國青年的處境,在大湯時代的潮流中尋找正确道路的難處。"在曆史的'當下',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找到社會問題的本質,真的是非常困難的。

專訪|《大浪淘沙》導演嘉娜·沙哈提:曆史是活的

"事實上,中國共産黨幾百年來一直在實踐其最初的宗旨和綱領,在革命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幾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再回頭看:每一步都是不斷的實踐、反思、探索,在已知的情況下探索新的可能性,每一步都是一個艱難的摸索過程。在那一刻,情況可能喜憂參半,不清楚,但當我們現在回頭看時,一切都非常清楚。"

2020年疫情爆發後,為什麼中國在疫情剛開始如此嚴重的時候,迅速遏制并更好地克服疫情,"你能感受到一種思維趨勢,我們都想明白:為什麼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當這個問題出現時,你會發現你必須面對曆史,因為如果你不知道該去哪裡,你無法解釋現在,如果你不了解現在,你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方。這就是回顧過去的意義所在。"

《淘寶大浪》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百年曆程中的第一步,卡納感歎道,"中國共産黨在上海,嘉興的紅船,開始了它的航向,然後聚集在餐桌旁,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走什麼樣的路,多少年的奮鬥才能看到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中國。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在的曆史和那一刻的曆史有着深刻的互文關系,曆史在延續,曆史在活生生。"

責任編輯:程娛樂

校對: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