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馳第一個宣布為無人駕駛事故負責,不愧是汽車發明者!

汽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曾經隻能想象的自動駕駛成為了可能。但自動駕駛屢屢發生事故,極大地威脅車上乘客的生命安全。與此同時,自動駕駛導緻的事故,其責任劃分也成為了難題,大多數車企表态“與我無關”,将責任推到駕駛員身上,使得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并不信任。

不過,奔馳的Drive Pilot (L3級自動駕駛協助系統)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自動駕駛事故頻發,消耗信任度

當無人駕駛從科幻片照進現實,無需人工幹預就能完成從A地到B地,這一消息曾經讓不少人倍感興奮。然而,當一衆車型啟動不夠成熟的自動駕駛功能後,交通事故頻頻發生,消費者的信任度已被極速消耗。人們普遍認為,當下還不是實作無人駕駛的最佳時機。

最受影響的是無疑是在全世界聲名大噪的特斯拉汽車。在早期,特斯拉一直強調“Autopilot自動駕駛”、“FSD完全自動駕駛”,令外界認為特斯拉已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技術,消費者購買車輛後便可放心地把車輛的控制權交給系統。

不過,2016年的一場事故打破了外界的美好期待。當年,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就一輛Model S在一起車禍中自動駕駛功能的表現展開評估,這是當時已知的第一起自動駕駛導緻死亡的車禍。直到2017年,美國有關部門認定特斯拉存在自動駕駛系統預防措施不足,是造成該事故的主要原因。

據轱辘哥了解,事故原因是Model S的自動駕駛和駕駛員都沒有注意到白色車身的拖挂車,是以沒有及時啟動刹車系統。随後,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導緻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包括2019年美國弗羅裡達州一輛特斯拉Model S因高速行駛失去控制撞向路邊的棕榈樹。

而國内首起特斯拉自動駕駛緻死案也發生在2016年,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高速追尾了一輛道路清掃車,導緻駕駛員不幸身亡。事實上,這起事故比在美國發生的全球首例自動駕駛緻死事故還要早。

事故發生後,特斯拉中文官網将“自動駕駛”修改為“自動輔助駕駛”,國内車企對自動駕駛的表述也更為謹慎,大多數車型都宣稱搭載的是“L2級或L2+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而非此前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盲目追求。

當然,自動駕駛技術并沒有因為多起事故而停止研發的腳步。除了特斯拉之外,國内的蔚來、小鵬、長城、長安等品牌都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較為深厚的技術積累,目前已上市的多款車型中都有搭載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不過,自動駕駛的推廣除了有賴于消費者信賴和車企的研發功力,相關的政策法規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自動駕駛的責任劃分,究竟由誰承擔更是一直困擾着汽車行業和各地政府、保險機構。在大多數由自動駕駛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中,汽車品牌都扮演着一個“推诿者”的角色,這也使得消費者不願意信賴自動駕駛。打破僵局的是奔馳汽車。

奔馳表态将為無人駕駛事故負責

近日,奔馳宣布當奔馳汽車駕駛者打開了Drive Pilot(L3級自動駕駛協助系統)後,如果發生車禍,将由奔馳承擔相關責任。消息一出,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奔馳表示,當駕駛員打開了Drive Pilot(L3級自動駕駛協助系統),駕駛員可以不用關注前方的道路,可以自由地玩手機、看電影。事實上,奔馳描繪的這一場景此前已經出現在各大汽車品牌的宣傳片上,包括開啟自動駕駛功能後駕駛員和乘客在車内開會、看書、休息,總之就是不用将注意力放在駕駛層面,相當于有個無形的司機在開車,而你隻負責“躺平”即可。

隻不過幾年時間過去,尚未有一款車型可以真正實作以上功能,或是現實條件無法滿足自動駕駛,導緻真正的自動駕駛唯有停留在廣告的層面。雖然網上流傳的少數視訊可以看到有駕駛員開啟駕駛輔助功能後便閉目休息,但這一做法目前并不符合國内的交通法規,存在着極大的危險性。大多數車型隻能實作L2級駕駛輔助功能,需要駕駛員始終保持注意力并手握方向盤,以便随時介入接管車輛。

是以,奔馳官宣将為自動駕駛事故負責後,表明了奔馳對其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的高度自信,同時也打破了行業一貫以來對自動駕駛責任劃分的僵局。

據轱辘哥了解,奔馳是第一家獲得L3級國際認證的汽車制造商,同時已經獲得在德國所有高速公路的使用許可。雖然被要求時速要低于40英裡,但使用期間系統可以處理加速、轉型、制動,相對而言權限已比較高,十分接近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另外,今年年底前奔馳将會在美國部分地區實作L3級自動駕駛,同樣還是有限的範圍内。

至于奔馳的Drive Pilot(L3級自動駕駛協助系統)何時會在中國應用?鑒于國内的交通道路環境較為複雜,道路上随時有電動車出沒,暫時還未有确切的消息。或許在不久的将來,國内的部分地區也會許可奔馳Drive Pilot(L3級自動駕駛協助系統)應用,其它車企的自動駕駛技術也會快速普及。

敢于承擔責任的奔馳汽車再度成為行業内“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熱知識”:汽車發明者是奔馳),轱辘哥認為目前相對謹慎的自動駕駛可能會因為責任明确會獲得快速的發展,或許不久後就會有更多的車企出來表态。在此前提下,消費者或許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度也會提高,有助于更多搭載了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在市場出售。

畢竟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後旋即大賣,可見國内并不缺乏“勇敢者”。

繼續閱讀